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特色书籍(1)
按年份分组
2005 (1)
按来源分组
西南财经大学(1)
相关搜索词
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研究
作者: 孔喜梅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年份:2005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 公共产品供给 公共产品需求 供需矛盾 城乡二元制度 公共财政体制
描述:并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 全文共分7个部分。 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概括了本文的逻辑结构以及各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是基础理论的研究。根据论文的需要,主要阐述了公共产品及其供给决策理论、公共选择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按照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程度不同,可以分为纯公共产品、准公共产品和俱乐部产品;按照受益范围不同又可以分为全国性公共产品、地方性公共产品和社区范围内的公共产品。不同类型的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方式也不相同,论文主要阐述了纯公共产品供给的局部均衡模型、俱乐部产品的供给理论以及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蒂布特模型等。此外,本文还对私人和小社区范围合作供给公共产品的行为进行分析,指出了合作发生的可能性和条件。 第三章是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及其变迁的研究。这是目前学术界研究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按照公共产品理论,农村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一个内容,其供给和城市公共产品应该是相同的,都应该纳入公共财政的范围。那么,在我国,为什么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会成为一个问题被单独研究?本文认为:城乡二元制度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成为一个特殊问题的根源,也是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的制度背景。 在这一思路下,本文并不是就体制论体制,而是将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纳入到城乡二元制度和我国财政体制及其变迁的过程中进行研究,分析了城乡二元制度和我国财政体制及其变迁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影响。此外,由于乡镇政府在农村社会和经济事务中的地位,本文还对乡镇财政运行状况及其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第一,城乡二元制度的形成是因为我国农村居民在制度性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没有自己的利益代表,这也是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的制度根源。第二,同样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度的作用,我国财政体制及其演变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并没有太大的影响,影响的只是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持程度。第三,乡镇政府在农村基层社会事务管理、承办国家投资的公益项目上,仍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乡镇财政职能逐渐弱化,大部分地区农业乡镇已无力承担乡镇范围内公共产品供给的职责。 最后,本文对不同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体制进行了研究。本文认为:人民公社时期,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虽然是自上而下的,但由于当时农村正式组织的作用,其决策过程有一定的民主基础。家庭承包制的实施一方面使人民公社时期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失去了制度基础,另一方面又引发了需求的变化,供求双重因素的作用使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管理主体和资金来源渠道都日趋多元化。 第四章是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的研究。本章采用宏观和微观、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水平和供给效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现状得到很大改善,形成了比较齐全的机构和设施。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和巨大浪费并存,主要表现是很多公共产品失去了服务功能、形同虚设、有名无实;公共财政覆盖农村公共产品的范围可以用“一疏百密”来形容,但效率低下,程度有限,“撒胡椒面式”的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方式导致投资收益极其低下,甚至为负值。 第五章是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研究。由于公共产品需求的不可衡量性及其与私人消费的相关性。因此,本文从分析农村居民的私人消费出发来研究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除收入外,影响农村居民私人消费的因素主要是家庭特征,如家庭成员的年龄、性别、职业等。本2章内容仍采用了宏观和微观分析的方法,宏观上,本章对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倾向和支出弹性进行了回归分析,通过实证了解农村居民私人消费的特征。微观上,本章利用典型调查数据,应用家庭生命周期里理论,对农村居民的消费特征进行更细致的分析和研究。 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的回归表明:公共需求和私人消费是相互依赖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制约了农民消费结构的改善,降低了农民的消费受益。消费结构—收入弹性回归表明:我国农村居民对公共产品需求的优先序依次为:交通通讯设施、公共投资的教育、医疗保障和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配套设施。 微观研究结果表明:相同社区的农村居民,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在对其他农村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方面,则因家庭收入、家庭所处生命周期阶段和家庭特征的不同而不同。此外,通过对每个样本家庭细致的分析本文发现:医疗支出、家庭建房或给儿子娶媳妇建房支出、高中和高等教育而不是义务阶段的教育支出,是每个农民家庭面临的最大的三个支出压力。 第六章是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及其原因研究。通过前几章的分析,本文认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需矛盾在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总量不足和地区、结构失衡并存、供给的滞后性和供给效率低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制度原因是城乡二元制度,根源是农民在制度性公共产品供给决策中失语。农村居住分散、地处偏远,农村公共产品投资单位成本高、边际受益低是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经济因素。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效率低下是目前压力型行政体制和行政考核评价机制共同作用下的必然结果。 第七章是对策研究。通过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矛盾及其原因分析,作者提出了解决供求矛盾的短期措施和长期途径。作者认为,短期看来,最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是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短缺,二是提高现存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机构的服务效率。但要从根源上解决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问题,则需要长期的制度创新。首先是赋予农村居民在制度性公共产品供给中参与决策的权利和机会;其次是将农村公共3产品供给纳入国家公共财政的支出范围;第三是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健全农民公共产品需求的表达渠道;最后是加强农村小城镇建设,降低农村公共产品的单位供给成本,提高农村公共产品的边际收益。农村公共产品包括的内容复杂繁多。从作者所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对这一问题系统、全面的研究目前尚不多见。结合我国农村的实际情况,在消化、吸收、借鉴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力求的创新之处在于: 在研究范围上:将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纳入研究范围。从作者已掌握的文献资料来看,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问题的研究始于1996年张军、何寒熙的一篇文章《中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改革后的变迁》。以后的研究者都或多或少受其影响。这种影响既包括研究的方向,也包括研究的方法、分析框架和主要观点等。也因为此,对农村公共产品及其供给体制变迁的研究内容非常之多,相对于供给而言,对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研究相对较少。本论文中,作者将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进行研究。 在研究方法上: 第一,采用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在对农村公共产品供求问题的研究上,都采用了这种分析方法。由于我国地域广阔,农村公共产品内容繁多,不同地区农村差异很大。宏观分析虽然可以把握整体情况,但却难以反映个体的真实状况。宏观分析与微观分析相结合,则能比较客观地认识要研究的问题。 第二,采用案例分析方法。比如,在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和供给现状的研究上,都采用了案例分析法。“事实胜于雄辩”,“一个精心寻找的案例往往提供了比任何一种理论模型都丰富得多的内容”。因为,案例可以生动形象地说明要说明的问题,又避免了理论的枯燥繁琐。 在观点上,在以下方面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第一,扩展了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本文定义的农村公共产品是指,相对于农村私人产品而言,具有消费的部分非竞争性或部分非排他性的产品或服务,即,只要满足其中一个限定条件,就称之为农村4公共产品。 第二,在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及其变迁的研究上,作者首先提出: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制在我国之所以会成为一个问题是由于我国城乡二元制度的存在。因此,本文并没有简单地就体制论体制,而是综合考虑了我国城乡二元制度、我国财政体制及其变迁过程和乡镇财政及其运行状况的影响,对这一问题作了更全面、更深入的分析。 第三,本文还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和典型调查的分析方法,重点对农村公共产品的需求问题进行了研究。由于公共产品需求的不可衡量性和供给决策的公共性,使公共产品供给结构失衡、供非所需的问题大量存在。本文从公共消费和私人消费的相关性出发,通过对农村居民私人消费分析入手,研究农村公共产品需求的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居住在相同地区的农村居民,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的公共产品的需求具有很强的一致性。而对日常生活中需要的公共产品越来越呈现多样性、差异性和层次性。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