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我国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 郑备军 来源: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年份:2007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高等教育财政 制度变迁 混合产品 公平与效率
描述:本文依据公共财政学和制度变迁的理论和方法,从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以及高等教育财政的公平和效率两个维度解析高等教育财政支出的规范标准。在此基础上,从制度、管理、模式、目标四个角度提出对策。
中国农村公路供给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 马文田 来源: 中山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公共财政 制度变迁 农村公路供给
描述:题,或从增长经济学角度研究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对农村经济增长、农民收入提高的作用等。本文尝试从农村公路的公共产品角度出发,结合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相应制度安排,研究中国农村公路供给长期滞后的原因。为此,论文首先对国内外文献进行了述评,并提出全文的研究基点:农村公路具有消费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以及经营的非收益性,不是市场竞争条件下资本的逐利对象。中国作为经济后发国家,可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减少改革的“试错”成本,少走弯路。从世界上其他国家的经验来看,一国政府往往会在农村公路供给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带动经济发展,实现工业反哺农业。为了验证这一经验性规律,论文对中国农村公路供给制度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发现中国农村公路的供给主体在改革开放前后有所变化,但中央政府和国家财政的支持缺位现象基本不变。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随着国家财政体制的改革,地方政府由于“财政包干”而扩大了财政收入来源,提高了对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积极性,农村公路建设曾经一度发展较快。但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农村公路供给再度停滞,农民的公路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究其原因,与农村公路的供给主体变化无关,主要是因为中国的财政体制改革与行政管理制度改革不同步,出现了财权集中上收、事权分散下放的局面。在这种情况下,地方政府作为农村公路的实际供给主体,缺少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而农村在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后也以个体农户为基本生产单位,缺乏农村公路供给的资金和动力。归根到底,中国的农村公路供给滞后问题与建设资金不足有关。在现行制度环境中,政府特别是中央政府应当切实承担起公共产品的供给职能,创新农村公路建设的融资机制,从而满足农民的修路需求,推动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转型。为了验证上述观点,论文构建了一个农业国的两部门经济模型,分别讨论了由政府免费提供农村公路和由外来投资者收费性供给农村公路两种情形,结果发现两种融资方式都能够实现农村公路的有效供给,以及农村经济结构的转型和经济增长。基于理论模型的结论,论文又对中国1952-2006年的时序数据进行了向量自回归分析,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发现中国的农村公路建设对于工业化建设、人均GDP增长都有着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工业化和经济增长不是农村公路供给增加的充要条件。论文最后总结了主要的研究结论:一是农村公路的公共产品属性会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而发生部分改变,农村公路的供给制度应随着制度环境的变化而变迁;二是中央政府在中国农村公路供给过程中长期缺位,财政支农效率不高;三是当前的农村公路供给决策机制不能充分表达民意;四是农村公路建设能够带来经济发展,但经济发展未必带来农村公路供给的增加;五是中国农村公路供给滞后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供给主体的选择,而在于投资不足,融资渠道过于单一,无法满足农民强烈的修路需求。根据上述结论,本文提出了如下政策建议:一是为农村公路供给提供法制保障体系;二是合理界定各级政府的农村公路供给职责;三是构建多主体、多层次的农村公路筹资机制;四是改革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机制;五是推进乡镇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全文共分七章,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是导论。提出本文研究的问题、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和可能创新之处,并对文中使用的主要概念进行界定。第二章在文献述评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国的农村公路通常由政府供给的经验性规律。第三章是史实分析,对国外农村公路供给经验加以归纳,并按照时间脉络对中国农村公路供给制度安排进行了总结,认为中国农村公路供给滞后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特殊性。第四章是定性分析,结合农村公路的经济性质、自然属性和中国农民的修路需求,研究了中国农村公路的有效供给条件和决策机制。第五章是数理分析,通过两部门模型分析,揭示了农村公路供给的经济绩效及其可行性融资机制安排。第六章是回归分析,是对第5章农村公路供给的经济绩效的验证,通过向量自回归发现公路供给是一国实现经济转型和福利改善的有效途径。第七章是结论,并就下一步农村公路供给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我国注册税务师制度变迁的经济学分析
作者: 莫云 汤凤林 来源: 注册税务师行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研讨会暨中国税收筹划研究会第四届年会 年份:201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会议论文 关键词: 注册税务师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均衡
描述:的非均衡,而制度正是在这种由非均衡到均衡再到非均衡的演变过程中得到不断优化。
制度内生化新型税收征管“共享心智模式”研究
作者: 朱丽楠 来源: 吉林财经大学 年份:2009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税收征管 征管模式 共享心智模式 制度变迁
描述:收征管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力地保证了国家税收政策的贯彻落实,极大地促进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然而,我国现行税收征管模式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没有充分体现出依法治税的原则、“一刀切”的做法不符合我国的税收实际、管事制与管户制没有有效结合、过于强调“集中征收”等等。因此,研究如何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合理有效的税收征管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结合当前国家金融危机蔓延,经济发展环境不断恶化的国际大环境下,对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制度变迁和制度演化过程进行回溯,并对当前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现状和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分析,运用财政学、新制度经济学、信息经济学及管理学等相关的理论范式工具,总结出我国当前税收征管模式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并创造性提出建立“制度内生化的新型税收征管‘共享心智模式’”。相信,对新型税收征管模式的探索和研究可以对我国税收征管模式的发展方向的把握和完善有所裨益。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创新研究
作者: 赵会 来源: 西华师范大学 年份:2015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缺陷 制度创新
描述:新农村的建设。这一系列的会议和政策体现了我国政府对广大人民尤其是广大农民的重视与关注。解决好广大农民的“民生”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对农村公共产品充足、有效的供给。然而由于建国以来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实行的是一种自上而下的决策制度、制度外的筹资制度和比较混乱的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造成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不足,效率低下和地区间的不公平。我国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制度普遍存在的这些问题已成为制约“民生”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问题。鉴于此,本文以政治学、行政管理学、公共财政学、社会学等学科的基本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以期能为现实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借鉴。 本文以传统公共财政理论为基石,阐述了公共产品和农村公共产品的概念和分类、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概念和内容,为后面的研究打下了理论基础。然后回顾了建国以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变迁,以加深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历史认识。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缺陷及原因:自上而下的供给决策制度;制度外筹资制度;混乱的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得出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必须进行创新的结论,为下文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制度创新提供了现实依据。最后,笔者从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制度、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投入和成本分摊制度、农村公共产品的资金使用与管理制度三个角度提出了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的创新思路,即改革我国公共产品的供给决策制度的决策程序,完善需求表达机制;扩大政府财政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建立和完善地方公共财政体制,建立和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主体多元化;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
构建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对策研究
作者: 卢艺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医疗卫生 制度变迁 国际经验 财政对策
描述: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可或缺的内容。党的十六大将“全民族的健康素质明显提高,形成比较完善的医疗卫生体系”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要求“建立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卫生服务体系和医疗保健体系,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保健水平。”其实,毛泽东早就指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之后,还指示“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 20世纪80年代之前,以合作医疗和三级预防保健网络为重要标志的中国农村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曾被国际社会和许多经济学家视为在低收入水平下通过公共支持实现社会发展的典范。 80年代之后,中国农村产权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历史巨变,农村劳动者的权益分配和再分配,医疗卫生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激起国人和世界的广泛关注。如何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农村医疗卫生体系,化解医疗风险,维护市场经济和社会安全,始终在理论和实践上面临着考验与挑战,而始终未能在公平与效率之间做出两全选择。伴随着体制转轨、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的提高,中国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却在倒退。20多年来,占我国总人口80﹪左右的农村居民,主要靠“家庭”或“亲情”式的自费医疗来解决疾病问题。广大农村居民的痛苦,不是几十年前的“缺医少药”,而是看病吃药既不方便又不便宜,特别是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病贫交互影响的恶性循环问题凸现,并再度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中国农村居民“贫病恶性循环”问题,如果任其蔓延,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很好的解决,其影响和后果恐怕远远不是农民的健康问题,也远远不是一个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问题,已经或正在并将继续危及着国家利益和社会经济安全,也会自觉不自觉地影响甚至动摇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 严峻的现实和挑战,是本文写作的出发点。本文依据财政学和卫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从纵向的历史变迁、横向的国际比较、现实的实证分析几个方面对我国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进行了剖析,并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财政对策和相应的配套措施。 全文共分五个部分,主要结构如下: 前言部分:本部分主要阐述了选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对农村医疗卫生领域的已有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主要梳理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医疗卫生产品属性的界定、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供给、农村医疗卫生需求、农村医疗卫生国家干预和财政支持、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这些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了基础。 第一部分:政府介入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经济分析。本部分从医疗卫生市场的特点入手,分析了农村医疗卫生产品的界定与分类,在此基础上,对农村医疗卫生的供求和政府介入进行了理论分析,最后阐述了财政政策在农村医疗卫生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制度变迁与现实考察。这部分首先回顾了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并对这一历史变迁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进行了分析,然后在回溯历史的宏观大背景下,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现实进行了考察。 第三部分:政府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国际经验与借鉴。通过考察发达国家(美国、德国、日本)和发展中国家(印度、泰国、巴西)的农村医疗卫生状况,得出可供借鉴的经验: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的支持、建立有内在激励机制的医疗卫生支付制度、适时地推进医疗卫生制度的改革与创新等。这些宝贵的经验对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第四部分:建立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体系的财政对策。本部分首先明确了政府在农村医疗卫生体系中的职责,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农村医疗卫生产品的公共决策机制;完善农村医疗卫生的财政投入政策,包括加大财政对农村医疗卫生投入的力度、优化财政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结构;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制度建设,包括优化现行的合作医疗制度、完善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建立农村医疗卫生的财政专项转移支付制度、增加财政农村公共卫生应急预案的安排等一系列措施。 第五部分:相关配套措施。医疗卫生是一个涉及范围广泛的领域,仅靠财政“一掌”无法擎天,因此,相关法律的制定和约束、人力资本的储备及加强、对农村居民的公共卫生教育和收入分配制度的调整等必须都要同步完成,这样才能保证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研究
作者: 刁进 来源: 厦门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产品 民间资本 制度变迁 博弈论 产品供给
描述:断发展壮大,已经有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长期处于“游资”状态,随时等待最佳的投资机会。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述现象更加突出,其结果是导致了一系列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出现。于是,对这一问题的深入研究便显得很有意义。 本文运用公共产品供给理论和制度变迁理论,采用博弈论方法和具体案例相结合,对我国民间资本进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有效边界及相关制度安排等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在把握好力度和边界的基础上,适当鼓励并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将产生地方政府、民间资本和公众三赢的社会效应。因此,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是地方政府的理性选择;同时,只要地方政府愿意放开公共投资领域,必然将有充足的民间资本愿意介入到其中。在此基础上,本文又给出民间资本进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四个有效边界。 最后,本文还通过具体案例介绍了地方公共投资向民间资本开放的各种模式,并在进一步介绍西方国家政府所走过的公共产品市场化和民营化道路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我国地方政府在允许民间资本进入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越南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研究
作者: 韩明俊 来源: 西南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越南 义务教育财政制度 制度环境 公共财政体制 制度变迁
描述:政制度历史展开梳理。本文把越南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分为三个历史阶段: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基础教育财政制度;革新开放初期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分税制改革后义务教育财政运行。本文在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三个历史阶段的研究中,分别对每个阶段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背景展开了深入的探讨,分析每个阶段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原因。通过对每个阶段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历史资料的研究,从义务教育经费在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如何分担,以及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如何分担两个维度,总结每个阶段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安排的特征。同时,借鉴教育财政学专家本森关于教育财政制度运行绩效的评价标准,从制度是否保障义务教育投入经费的充足、公平和效率角度,运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每个阶段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运行的绩效进行评价。研究发现:城乡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安排和演进路径截然不同。城市义务教育的财政制度较为稳定,农村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变革比较显著。从义务教育经费在政府、社会和个人之间的分担看,义务教育经历了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提供到完全由政府财政保障的变革历程。其中,城市义务教育经历了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负担(主要由政府负担),到接近完全纳入政府财政保障范围的过程;而农村义务教育则经历了由政府、集体经济组织、农民负担(主要由农民负担),到由政府财政保障的历程。从财政性教育经费在不同层级政府之间的分担看,义务教育管理和经费保障的责任一直由地方政府负责为主,但政府保障的层级有所提高,且各级政府之间的分担责任逐步明确化。就城市义务教育而言,中小学由所属行政层级的同级财政负责,其中市辖区或县(区)级政府承担主要责任;农村地区则经历了主要由社队(高级农业合作社、人民公社和生产大队)负责到由乡、村负责,再到以县为主、多级政府共担的变革过程。在对越南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历史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从国家政治经济体制、政府职能、财政体制和政府宏观政策目标的角度对越南义务教育制度变迁的轨迹进行解释。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制度环境是影响越南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重要因素。研究越南义务教育财政制度的变迁过程是为未来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框架服务。鉴于财政体制对义务教育财政制度变迁的重大影响,而越南财政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构建公共财政体制,所以越南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未来变革的方向应该是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内进行。通过借鉴越南国内外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有益经验,针对目前越南义务教育财政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要从适当提高政府义务教育经费的保障层级、设计科学合理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方面来安排义务教育财政制度,保障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充足、公平和效率。
增值税转型对企业经济活动的影响研究
作者: 董来公 来源: 重庆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增值税转型 税收中性 制度变迁 企业经济活动 影响
描述:回溯时间都做了限定,还采用增量环比的抵扣办法。这种过渡性质的措施,主要目的是减轻转型对财政收入和经济运行的过大影响。 本文对增值税的发展历史、转型的主要政策做了介绍,并利用税收中性原理和制度变迁原理对转型做了理论分析。得出三个结论:第一,我国的转型会受到旧体制——生产型增值税制的强力束缚。所以国家在经过多番考虑后,利用试点的形式开始了增值税转型。第二,试点不满足税收中性原则,但作为必要的经验积累,还有存在的必要性。第三,转型是一个强制性制度变迁,试点将带来分步实现增值税转型的路径依赖。国家应该仅将试点作为预演,采取新的过渡措施,避免偏离转型目标。 在认识了转型的来龙去脉后,本文认为转型对企业的税负、财务指标和市场竞争地位带来有利影响。企业税负的变化是转型给企业带来的最根本、最明显影响。财务指标与企业市场竞争地位在实际情况中的改善存在不确定性。在此基础上,本文做了针对企业投资、融资、会计核算、市场行为、分配和纳税活动的影响研究。企业会扩大投资,并集中于国家政策范围内。企业会扩大融资以提供投资所需要的资金。企业会改变会计核算方法,符合国家政策要求,并取得更大的转型收益。企业会减少分配,将资金用于设备投资。企业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占领市场。企业会进行税收筹划,也会采取偷、逃、避税等活动。在这些变化中,投资活动的变化是最明显的,也是最基本的。企业的纳税行为也将相当活跃,这对于我国的税收征管将是一个考验。然后本文利用两个专题,分析了小规模纳税人的税收筹划与不同生命周期阶段企业所受转型的不同影响。根据分析的结果,本文提出了分别面向国家与企业的政策建议。增值税转型应当总结东北试点经验基础上,尽快在全国范围内推开。
我国注册税务师制度的供求均衡与优化对策
作者: 汤凤林 来源: 西部论坛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注册税务师制度 制度变迁 制度均衡 税务代理 税务咨询 税收筹划 涉税鉴证
描述:的制度变迁实质上是对企业、税务部门、注册税务师行业等各方利益格局进行重新调整的过程。为了实现注册税务师制度供给与需求的有效均衡,必须要加强相关税收法律制度体系的建设,改变各主体制度变迁的预期成本和预期收益。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