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信息不对称与公司理财策略
作者: 刘耘彤 来源: 当代经济管理 年份:2007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融资 信号传递
描述:作用,克服信息不对称带给自己不利影响的建议。
理财行为中的信号假说研究
作者: 孙士霞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2005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信息不对称 信号理论 资本结构 股利政策 信号传递
描述:息不对称成为经济学研究的重点问题,信号假说是基于信息不对称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公司的某些行为便可以作为信号传递给掌握信息较少的外部人,关于信号理论的研究也由此开始。本文采用综述性研究方法,希望通过对信号理论发展以及它在公司理财中的应用进行总结,促进我国学者对信号理论的研究,并期望给我国公司的理财行为提供指导。 本文从信号理论的渊源谈起,总结了信号理论的发展脉络。信号理论起源于信息经济学的发展,早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学家就已经开始了对信号理论的研究,其中主要包括乔治·阿可克尔洛夫教授提出的“柠檬市场”理论,并首次提出“信息市场”这一概念、迈可尔·斯彭斯教授的信号显示与信号模型理论、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则说明了信息不对称在资本市场上的反应以及赖利于1979年探讨了在信息不对称...
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机制设计
作者: 岳鹏 来源: 中国海洋大学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机制设计 个人理财 激励机制 信号传递 声誉模型
描述:产品创新。对于机制设计所确定的目标是使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个人利益和设计者的既定目标一致。在此基础上运用机制设计的核心理论和管理机制设计理论对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机制进行设计,具体有激励机制模型、信号传递模型、声誉模型。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的管理机制的构成为:第一、基于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的公司治理机制。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应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机制。从监管机构的角度出发,应促进金融市场竞争,促使商业银行建立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导向的治理结构。同时建立商业银行经理人市场,引导经理人进入最能发挥其作用和能力的工作岗位。激励高级管理层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将个人理财业务和金融产品创新的指标写进其激励合同。第二、个人理财金融产品创新激励机制。首先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对以理财规划师为代表的个人理财...
由戴尔消费信任危机引发的对企业理财目标的思考
作者: 王虹英 来源: 商场现代化杂志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理财目标 信任危机 戴尔公司 消费者利益 利润最大化 短期行为 信号传递 笔记本电脑 可持续发展 危机事件
描述:一、戴尔公司"三门"事件简介戴尔公司是全球领先的IT产品及服务提供商,是世界最大的个人电脑制造商。然而就是这样的一个世界性的公司2006年却遭遇消费信任危机,连续发生了危害消费者利益的事件。
非对称信息下的企业理财行为分析
作者: 朱德胜 张海晓 朱平 来源: 会计之友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非对称信息 企业理财行为分析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信号传递 融资决策 股利政策 资本结构 理财目标
描述:非对称信息可能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笔者认为,企业在制定融资决策、资本结构和股利政策时,应综合考虑信号传递的经济性与效益性,向市场发送准确的信号,以便实现企业的理财目标.
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对称信息问题及其风险控制
作者: 张翠玲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201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银行个人理财产品 非对称信息 道德风险 逆向选择 激励机制 声誉机制 信号传递 信息资源共享
描述:”外币结构性理财计划,成为了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开始起步的标志性事件。随后,各家银行纷纷跟进,并相继推出了“汇得赢”、“汇利丰”、“稳的利”等品牌的银行理财计划。随后,随着客户需求的不断扩大,银行个人理财计划数量及交易规模也不断攀升。理财计划期限从几天到几年不等,甚至还有无固定期限、客户可随时赎回的产品;理财币种上,也开发出了人民币、美元、欧元、港币、澳币、日币、加币等多种产品。2007年人民币产品发行了1302只,外币产品发行了1760只。2008年56家商业银行共发行银行理财计划4456款,远高于2007年的发行数量。就在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发展方兴未艾之时,却出现了不和谐音。随着2008年年初以来金融、商品等市场的动荡,很多个人银行理财产品出现了零收益和负收益的情况。根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2008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剔除“基金系”QDII产品,2008年共有34款零/负收益到期产品。对于上述情况,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各大媒体都对个人银行理财产品的质疑声此起彼伏,甚至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之所以质疑,是因为对发生这样的结果没有心理预期,即根本没有想到银行卖的产品还有可能出现零收益或者负收益。这就是非对称信息在作祟。正是因为非对称信息,才使投资者买了本不想买的产品;也正是因为非对称信息,才使商业银行把产品卖给了不该卖的人。全面正确的认识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中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是确保其健康发展的前提。本文正是出于这样的目的,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在设计、发行、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非对称信息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进而找出其存在的原因。在分析原因的基础上,本文还借助信息经济学及非对称信息状态下的相关理论模型,从实际出发,对中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的发展提出一些建设性的建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