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转轨背景下中国财政政策绩效评价的认知逻辑
作者: 王强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市场经济 中国财政政策 政策绩效评价 系统观 过程观 计量经济学
描述:承上启下、协调全局的指南针和助推器。财政政策的绩效评价是一个亟待研究,但又错综复杂的问题。 “评价”一词容易使研究陷入规范分析的泥沼。支出结构的偏好、利益群体的取舍等都包含着强烈的价值判断,甚至技术分析中指标选择、数据取舍都难以保证实证。可以说,“评价”天生或多或少就带着价值观念。本文以唯物主义的方法论,从系统观和过程观两个角度澄清并找到一种大家都可以接受的绩效评价视角,即首先将财政政策抽象为一个整体,置于中国转轨的背景下研究其具有的特殊性,提出中国财政政策绩效研究应该从契合摩擦和瞻前顾后两个方面进行理解,掌握其共性的基础;其次将财政政策还原为一个过程,研究其自身运动的规律和相应的传导机制,创新性的提出财政政策绩效的过程属性和刚化属性。 在第一章立论的基础上,第二章首先分析了主流财政学对财政政策绩效的认识基础,然后结合中国财政政策的转轨背景,提出这种成长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判断显然不符合中国实际的命题。因此分析中国财政政策,首先要清楚的知道中国的转轨是什么样,中国财政政策创新的路径是什么。时空错位的矛盾启动了经济体制和发展阶段出现既相互依赖性的增长,又相对磨合性的倒退,是经济转轨得以持续运动的本质动力,决定了中国财政政策的转轨背景具有三大特殊性。将这种特殊性通过系统观和过程观的视角来观察中国的财政政策,是实现西方主流认识本土化的途径之一。 第三章将财政政策绩效的着力点置于政策过程中,并得到两个命题,一是财政政策绩效是一个过程属性的概念,并不能简单的将其归结为几个变量的量化问题。二是由于转轨是连续渐进的过程,因此即使知道了财政政策的调整方向,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同时完成两个过程:即将扭曲的财政政策调整到最优的路径上和使最优的财政政策发挥作用。当然这两个过程交织运行加大了财政政策绩效的复杂性。 最后,本文基于中国财政政策对象和过程的定位,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中国教育财政政策绩效进行实证分析。基于系统观的认知,首先通过分析政策的作用机理,研究该政策对整个经济社会系统中单变量的影响,其次研究政策绩效在整个经济社会系统中的扩散机理,最后运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政策的综合绩效。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