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
作者: 朱莲美 丁日佳 来源: 财会通讯·综合版 年份:201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精细化管理 人才培养 会计制度 课程体系设置 专业本科 企业管理层 会计信息 报表分析
描述:层要求提供的信息产生抵触情绪;而管理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准确了解会计信息的生成过程,不能理解会计报表所表达的信息,更不能了解企业管理活动与会计报表之间的互动关系,什么都懂一点却什么都不专,导致难以运用财务分析工具从经营效益角度去进行有效的管理或经营决策;对于管理会计专业的学生更是既不能准确进行会计核算也不能完成具体的与管理活动有关的会计核算任务,造成貌合神不合的尴尬局面。一方面,许多企业抱怨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另一方面,许多会计、管理专业高校毕业生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如何改变这种现状,使高校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按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要求完成企业会计核算工作及相应的会计信息披露,同时又能快速配合管理层的管理活动,满足管理层对会计信息的特定需求,本文拟在目前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如何设置会计本科专业课程以培养适应现代企业需要的管理型会计人才。 一、高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现状 考虑到学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选择具体专业的盲目性,避免学生来校报到后因不喜欢所选专业产生的厌学行为,目前许多高校采取在大学一、二年级不分专业而在大学第二学年末再具体分专业的做法。以我校管理学院为例,管理学院分工商、会计和营销三个专业,每年共招收105名左右的新生,报到后所有学生在前两年不分专业,而是合在一起上英语、数学、计算机等公共基础课及学科大类基础必修课,后者有管理学、会计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市场营销学、公共关系学、管理运筹学、宏观经济学、统计学、管理信息系统、经济法等课程,除管理信息系统课程在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外,其他课程均在前两年开设。这样的安排能够让学生通过专业基础课的学习,了解每个专业的大致内容及以后的方向,从而使其能够在大二学年结束时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具体专业。从大三开始则分别三个专业开设各自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和专业课,如会计专业基础必修课有国际贸易、财务管理、国际金融、技术经济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税收筹划、财务报告分析等课程,专业课则开设中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电算化会计、运营管理、审计等必修课程及企业战略管理、金融企业会计、政府与事业单位会计、商务谈判等选修课程。管理专业则开设财务管理、技术经济学、企业战略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国际经济技术合作、项目管理理论与方法、运营管理、质量管理、企业形象设计、物流管理等专业课程。 这种做法虽然考虑了学生的兴趣, 给予学生二次选择的机会,但学生就业选择工作时及学校课程安排上却产生了一些具体问题。 一是培养的学生在专业数量上不均衡。由于学生通过一、二年级专业基础课的学习, 认为管理专业和营销专业内容过于空洞,难以获得真才实学,而会计专业则比较务实, 能够学到具体的基本技能, 因而造成学生一窝蜂地选择会计专业。 以我校管理学院为例,在二年级年末分专业时约有70%左右的人选择会计专业,其他采用上述方法的院校选择专业的比例也大体类似。由于培养的会计专业学生总量过多因而在毕业时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就难以避免。 二是课程安排存在困难。因为大四上学期是学生考研的关键时间段,许多学生把精力放在复习考研上,对正常的课程安排存在应付现象,而下半年主要是毕业设计,一般不安排课程。因此,重要的课程如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审计、管理会计等课程只能安排在大三学习,这其中高级财务会计必须以中级财务会计为基础,审计又必须在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财务报告分析课程的基础上开设,并且中级财务会计内容多、课时长,导致在时间安排上非常紧张,甚至出现有中级财务会计没有学完就开设高级财务会计的情况,使后续课程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影响后续课程进度和教学效果。 三是由于这种办法导致课程设置在时间顺序上颠倒,从而使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人为中断,学生不了解各门课程之间的知识连接点或逻辑主线,不能把所学各门课程内容融会贯通,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某一课程,甚至认为某些课程与自己的专业关联度不大,因而根据自己对某些课程的理解有选择地分配学习时间。由于课程之间的安排缺少逻辑联系,学生被动地学习学校安排的所有课程,导致其缺乏举一反三的能力,管理概念及整体观念淡薄,导致他们走向工作岗位之后,只会按部就班地进行一般会计核算工作,不能快速完全领会管理层的意图并轻松地配合提供其管理所需信息,因而不能完全胜任其本职工作,更谈不上创造性地为管理层提供额外价值信息,提供高质量的工作成果。 二、现代企业对会计人才要求的理论分析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以及国际贸易一体化和市场全球化的进程加快,现代企业面临的是全球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如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不仅使美国许多企业倒闭,而且很快波及到我国及其他各国,使我国许多行业举步维艰、陷入困境。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要求企业必须根据环境的变化在某些方面进行实时调整,如有时需要调整战略,有时需要调整产品定价,有时需要在原材料来源渠道上采用灵活的生产或外购策略,有时需要了解每种产品的详细成本信息以便及时进行产量调整或进行更为细致的成本规划等。所有这些管理活动均离不开相关会计信息数据的支持,可以说财务数据是管理活动的基础,只有借助财务数据才能使管理活动科学化并把管理措施落到实处。很显然,没有相关、准确的会计信息供给,管理决策可能会出现失误或不完全正确,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必须能够根据管理层对信息的实时需求及时调整相关信息供给。 现代企业对会计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能够按财务会计准则或制度进行账务处理,满足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的信息需求或监管部门的要求,同时还要能够根据税法要求进行纳税调整,并且更为重要的是,会计人员必须能够领会管理层对信息需求的意图,并还要能够向管理层提供其决策所需的相应信息。例如,为配合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会计人员需提供为生产各种产品导致作业活动相应发生的资源消耗情况及其与产品形成之间的因果关系方面的信息,使相应的管理措施科学、合理。再如,为保证企业的战略实施,需要财务人员掌握全面预算管理这一工具,并综合资金管理、会计核算、成本管理几方面信息确保全面预算管理模式取得预期的效果等。总之,现代企业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等基本核算技能,还要了解财务管理、成本管理、内部控制原理、战略管理、内部审计、全面预算管理、薪酬制度设计与绩效考核、风险管理等管理知识,这样的复合型人才不仅容易与管理层沟通,而且还有能力提供其所需要的特定信息。 三、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重构 财务报表是企业经营情况和结果的真实写照,是财务会计人员根据会计准则或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管理活动进行的阶段性总结,由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所有者权益变动表构成。资产负债表反映了企业某一特定日期的财务状况,也是反映企业特定日期各项资产管理及财务管理等活动结果的一张“快照”,而现金流量表、利润表及所有者权益变动表则反映企业一定时期整个经营管理活动的成果,是反映企业特定时期财务状况变动情况和经营成果的“录像”。 虽然财务报表由财务会计人员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会计制度要求编制而成,但财务报表上每一数据的变动均与企业管理行为有关,即企业任何管理行为的结果最终均会在会计报表上反映出来,财务报表上数据的变动与管理活动存在因果关系。以资产负债表为例,企业的资产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资产的变动一般与企业日常财务管理活动有关,如改变销售策略或改变进货、生产批量以及采取积极的收款措施等均会使资产负债表上的应收款项及存货等发生变化。而非流动资产结构的变化则与战略管理有关,如进行战略性外部投资会导致长期股权投资增加,扩大企业自身产能会导致固定资产增加;反之,则会减少相应的非流动资产,改变非流动资产结构。资产结构变动与财务管理活动互相影响,从而导致资本结构、现金流量结构及所有者权益结构的变动。而在利润表中,凡涉及到收入和成本费用的管理活动均会对利润表产生影响,如放宽销售信用条件会导致收入增加,加强成本控制与预算管理,实行科学的业绩考核制度等,可能会导致成本费用降低,增大盈利空间。 因此,管理型会计专业本科人才的课程体系设置应以财务报表为核心,凡涉及到财务报表变动的主要活动均应纳入课程设置范围,既要介绍财务报表的形成过程,又要介绍影响企业财务报表形成的各种管理行为。具体课程有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成本会计、财务报告分析、会计实务综合训练、财务管理、成本管理、管理学、企业战略管理、税法与税务筹划、全面预算管理、薪酬制度设计与绩效考核、内部控制、内部审计等。此外,为保证就业的灵活性,还可以设置审计、预算会计、金融企业会计等课程。以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