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我国银行理财产品分析报告
作者: 孙悦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理财产品 银信合作 发展趋势 政策建议
描述:与更广泛的市场的机会,使投资者能够分享各经济领域发展所带来的收益。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是商业银行针对客户的需求而提供的专业的理财计划。从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第一款人民币理财产品开始,我国的理财产品市场已经发展近十年了,从最初每年发行几百款理财产品到2011年年底发行共2万款理财产品,短短的几年时间里,理财产品市场出现了爆发式增长,无论从发行银行的数量、发行币种、产品结构设计方面都有了不少的进步,但是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比如各商业银行设计的产品同质化问题严重,结构类理财产品发行数量较少,主要以信贷、利率类产品为主,产品的主要功能大致是为了躲避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对银行信贷发行规模的控制,或者应付监管机构对季度末或者年终的资产负债的监管而大量发行的变相“高息揽储”的产品,真正为投资者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理财服务类的产品较少,所以纵观整个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发行数量的变化,总是跟随着一些金融市场的表现而大起大落,其次就是金融监管机构的政策动向的改变,往往会对理财产品的发行造成重大影响,如商业银行通过与信托机构的合作发行信贷类理财产品,将银行自身贷款打包出售给投资者,以优化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但是银行的这种行为可能会出现道德风险问题,对投资者的利益造成损害,也会影响整个金融系统的稳定,所以监管机构出台政策限制了银行与信托的这种合作,这对当年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有较大影响。所以对于商业银行来说,规避监管成为产品创新的主旋律,自主创新的动因明显不足。本文将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发展进行回顾,介绍目前我国理财产品产生的原因、发展历程以及目前国内理财产品的种类,然后通过2005年到2011年共6年的的数据来对我国理财产品的发行数量、发行主体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从05年开始我国理财产品从数量、发行主体、发行币种等多个方面的变化,并针对各个变化试图找出背后的原因,本文最后将提出对我国理财产品市场改良的政策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研究
作者: 孙悦 来源: 中央财经大学 年份:2007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人理财 商业银行 理财品种 投资渠道
描述:资渠道日益增加,债券、保险、股票、开放式基金逐渐进入融资市场,百姓投资意识也逐渐增强。众多的投资理财品种,给投资者提供较广的选择渠道,而且开放式基金、分红型保险、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的良好收益更加激发了投资热情。再加之近年来存款“负利率”的出现也促使更多的资金转向于投资产品,为资金寻求新的投资增值渠道。优质客户不再把储蓄作为唯一的投资理财方式,而且不再满意初级阶段的理财方式,他们迫切需要专项理财服务,需要个人财务分析、产品组合建议,希望得到及时获取财经资讯的服务。在我国,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加之银行对个人金融业务在认识上和观念上的滞后,因此长期以来,国内商业银行往往只注重对大企业、大客户的金融服务,而忽视了对个人金融业务市场的拓展,这也导致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几乎是空白,市场需求处于极大的压抑状态。而在金融服务日趋同化的今天,商业银行通过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可以不断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塑造自身核心竞争力。所以,总结客户和银行两方面的因素,推进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一方面,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增强客户依存度:另一方面,能够在增加银行中间业务收入的同时化解商业银行储蓄存款不断增加所蕴涵的运营风险,可谓是个双赢的选择。<br> 本文通过对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必要性及现状分析,总结出目前制约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各种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自己的建议,旨在希望我国商业银行能够加快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一方面提高整个社会资金的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的合理配置,另一方面能够增加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从而提高我国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竞争实力。<br> 个人理财起源于金融创新,所以外国学者大多从金融创新的角度出发,对个人理财业务产生的理论基础加以概括。创新理论流派繁多,但首次提出“创新理论”一词,是在1912年奥裔美籍经济学家熊彼特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熊彼特的创新理论为日后金融创新和制度创新理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br> 国外学者从传统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两个方面,对个人理财业务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与个人理财业务相关的主要是1952年马柯维兹提出的投资组合理论及威廉·夏普1964年、约翰·林特纳1965年和简莫辛1966年分别独立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理论。而以耶鲁大学的席勒教授为代表的一批金融学家认为,投资者是“非完全理性”的(有的甚至是“不理性”的),传统的金融学中应采用不同于理性行为模型的其他人类行为模型,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其他社会科学的行为研究方法引进到金融学的研究中来,形成以研究金融市场中参与者非理性行为的行为金融学。而最早由美国乔治一梅森大学的弗农·史密斯于1964提出的期望理论和1979年卡恩曼与特沃斯基提出的前景理论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重要基础。<br> 迄今为止,国外的金融创新理论主要分析金融创新的促成因素,换言之,这些理论的主要内容集中在探讨金融创新的动因方面。目前国内研究多集中在商业银行的业务本身方的某一产品,如李晓欣、容莉、周田新等人,分别从个人理财市场的机遇和挑战,以及现状和发展策略等角度,对国内商业银行开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状和未来进行了相应分析。奕小华等人则关注理财服务的需求与供给情况,提出该项服务供给上总量不足和需求过剩的结构矛盾是造成目前个人理财市场状况不佳的深层原因。赵东辉等人则关注个人理财的市场定位和发展策略,针对三大定位提出三大对策。从理论层面研究个人理财问题的,主要有黄向阳、赵立航等人。黄向阳着重研究西方生命周期理财概念;而赵立航等人,则着重研究个人理财的逻辑基础与历史发展,提出“个人理财问题与需求构成了个人理财的逻辑基础,也成为推动个人理财服务发展的历史条件”。<br> 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都对个人理财业务给出了定义,但目前并没有一个比较规范的说法。这主要是由于专家学者们研究个人理财业务的角度、目的不同,导致了其对个人理财内涵的认识存在一些区别。参照专家学者们的定义,笔者认为我国当前的个人理财可以定义为:专家根据客户的资产状况和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为客户提供专业的个人投资建议,帮助客户合理而科学地将资产投资到股票、债券、保险和储蓄等金融品种中,以实现个人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满足客户对投资回报与风险的不同要求。<br> 个人理财业务的传统业务品种可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结算业务、代客理财业务、信息咨询、理财顾问业务、个人贷款业务、保管箱业务。个人理财业务从内容可分为:个人生活理财、个人投资理财。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经历了从提供货币兑换、储蓄存款、消费者贷款、贵重物品保管、个人信托等传统个人金融服务向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理财、财务咨询、信用卡、出售保单、退休计划、证券经纪、共同基金等全方位创新金融服务转变的过程。<br> 商业个人理财业务和一般银行业务相比,主要有五个特点:一是业务对象的特定化。理财业务面向特定目标客户,不具有“标准化”或“大众化”产品特征,客户只有在银行拥有一定数量之上的存款或资产,才有资格享受银行理财服务。而传统的零售业务向所有客户提供无差别的标准化服务。二是服务的综合性。理财业务从满足客户需求出发,提供个人结算、代理、资信、投资、委托、担保、贷款、特殊服务等集多种业务为一体的全方位服务;而传统的零售业务一般只为客户提供品种相对单一的服务。三是风险管理的综合化。对理财业务的风险管理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在事前强调风险揭示,以降低有关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二是在事中和事后将理财产品所涉及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纳入构成理财产品组合的相关业务风险管理整体之中。四是服务的增值性。理财服务是由专业的银行职员从满足客户的最大利益出发而设计的,其服务的结果主要体现在客户经济利益的增加和理财精力与投入时间的减少上,因此提升了服务的价值。五是服务的主动性。个人理财服务是由商业银行发掘并引导客户的需求,主动向客户营销金融产品,并站在客户利益最大化的立场向客户推荐金融产品;传统的零售业务更多的是“等客上门”,由客户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金融产品和服务。<br> 我国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具有很多客观基础,其中个人金融需求多样化是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外在动力,包括经济持续增长、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富裕阶层的出现、个人投资技能的缺乏以及中国处于负利率时代等原因提供了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实基础,而商业银行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是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内在要求,包括外资银行的挑战和个人理财业务的稳定利润提供了商业银行发展个人理财业务的现实需求。<br> 虽然目前市场上已经存在的理财服务和产品种类繁多,但个人理财服务和产品在我国还处于初始阶段,这些服务和产品基本上都是针对特定的客户、特定市场层次、特定产品或者特定的需求来设计的,综合性的、全能型理财产品还没有。<br> 尽管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市场发展迅猛,但由于目前受政策、法律的限制,国内金融业尚处于分业经营阶段,银行的理财服务无论从规模上还是从内容上,都不能与发达国家同业相提并论,还不具有使客户资产大规模增值的功能。目前的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基本上还是停留在咨询、建议或投资方案设计等层面上,还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财。所以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运作情况来看,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总结起来,主要有:个人理财产品品种单一且同质化趋向严重,产品透明度不高;国内理财服务不够完善,缺少主动营销,品牌优势不明显,客户认可度低;理财人员的认识存在误区,缺乏高素质的专业理财人员;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较为落后,缺乏系统支持,系统安全问题突出;缺乏相对独立的业务运行系统等。<br> 开展个人理财业务是一项对老百姓和银行都有利的事情,应该得到各方的肯定和推广。为形成有利于开展该项业务的局面,尽可能地完善商业银行的个人理财业务,可以从几个方面采取对策:加快理财产品创新;加强理财产品建设;在努力提供高水平的服务基础上,细分市场,实行差异化服务的策略;增强理财产品透明度;创建个人理财品牌;加强市场营销方面的工作,提高营销质量;加快培养本土理财师和理财服务工作人员;打破科技“瓶颈”,实现科技先行,以先进的技术促进个人理财业务的开展;实行个人理财客户经理制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