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必须认识和研究税收转嫁与归宿问题
作者: 彭澄 来源: 财政研究 年份:1985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税收转嫁 税收负担 财政学 国民收入分配 国民经济 理论问题 需求弹性 商品生产 租税转嫁 生产资料公有制
描述:税收转嫁与归宿问题,实质上就是税收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和对国民收入分配的效果问题。它一直是资本主义财政学中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在研究税收转嫁与归宿问题的历史上,自近世重农学派以来,各家学说很多。有绝对说、平均分散说、还原说、折衷说、不
简评《公共财政学》中译本
作者: 彭澄 来源: 湖北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198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公共财政学 经济效率 个人所得税 中国财政 公平原则 有关问题 经济出版社 译文 翻译 财政政策
描述:济效率的分析原则和方法,稅收制度中的公平原则及有关问题,稅收制度对经济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财政政策在调节总需求和稳定经济中的作用,公债负担的性质,以及州、地方财政和城市财政等专题。内容通俗易懂,阐述简明扼要,其中也有些独到的见解。它对于我国高等院校财政专业
浅议社会主义财政学内容更新问题
作者: 彭澄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财政、金融) 年份:1985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描述:浅议社会主义财政学内容更新问题
浅议社会主义财政学内容更新问题
作者: 彭澄 来源: 湖北财经学院学报 年份:1985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财政学 社会主义国家 高等学校 西方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财政支出 社会科学 资本主义社会 收入分配 发展情况
描述:理理论和方法的了解和借鉴,形成在学术研究上闭目塞听、视野狭隘的现象。社会主义财政学的研究,同样也是这种情况。解放后长期没有翻译出版过一本西方财政学,当然也就会阻碍我们去进行参考和借鉴
国际税收筹划:利用荷兰的中介公司控制企业的全球税负
作者: 彭澄 来源: 涉外税务 年份:1995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国际税收筹划 荷兰 中介公司 企业 税负 控制
描述:国际税收筹划:利用荷兰的中介公司控制企业的全球税负
发展中国家的财政税收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作者: 彭澄 来源: 涉外税务 年份:199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发展中国家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描述: 美国的财政学权威、国际财政学会的名誉会长哈佛大学政治经济学教授马斯格勒夫,在其财政学代表作《财政学理论与实际》中对发展中国家在谋求经济稳定和增长时,如何选择财政税收政策的问题作了精道的分析。本文拟作简要介绍。
白璧尤须去微瑕:评介《现代西方财政学》
作者: 彭澄 来源: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年份:1995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西方财政学 财政体制 结构体系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财政支出 宏观财政政策 消耗性支出 白璧 税收乘数 英文原著
描述:白璧尤须去微瑕──评介《现代西方财政学》彭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去年出版了一本由邓子基教授任主编、张馨同志任副主编,共计45万字的新著《现代西方财政学》,弥补了我国财政理论界对西方财政理论和实际研究得不很深入、不很系统全面的缺陷,堪称为财经学术界一本不...
美国(TRA86)税法中关于税收优惠条款的变化及其影响
作者: 彭澄 来源: 涉外税务 年份:199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应税所得 优惠条款 个人所得税 所得税制 所得税法 公平原则 财政学 投资税收抵免 地方政府 横向公平
描述:规定的应税所得,则显得现行税制很不完善。所得税法中各种优惠规定太多,又腐蚀了很大一部分税基,据估计,大约损失了三分之一的税收收入。同时,也严重损害了横向公平和纵向公平原则。加上美国经济理论界的货币学派和供应学派,都积极提倡减税,以刺激经济增长。在这些内外背景的影响之下,里根政府终于在1986年10月经
美国学術界研究税收转嫁与归宿问题的一些情况
作者: 彭澄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年份:1982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税收转嫁 产量税 租税转嫁 税收负担 需求弹性 供给曲线 资产阶级 平衡价格 财政学 国民收入分配
描述:庸俗经济学家萨伊(J.B.Say1767——1832年)在他的代表作《政治经济学概论》中,当论述租稅转嫁的问题时,不同意古典学派关于租稅转嫁与归宿问题的绝对说。他认为对任何产品所课征的稅收,都不能全部
西方国家的若干理财之道
作者: 彭澄 邵培德 来源: 财政研究 年份:199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发达国家 理财 财政 经济
描述:三雕的作用:(1)缓和阶级矛盾,为经济发展创造稳定的政治环境;(2)消除私营企业对伤残和退休人员的经济负担,为企业的公平竞争提供便利;(3)随着经济的周期波动而自动调节社会总需求,对宏观经济起内在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