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统计年鉴(全国性)(1)
按年份分组
2006 (1)
按来源分组
人民大学(1)
相关搜索词
分税制下中央与省转移支付效果评价:基于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作者: 梁昊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政转移支付 分税制 面板数据
描述: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保证多级政府高效运转的关键所在就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第一个问题在于,大多数多级政府国家,都倾向于维护中央政府的权威以保证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提高中央对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的力度。在划分收入的时候,中央往往集中很大比例的收入,通过控制财力,使地方政府依赖中央的支持,同时一些主要的收入项目,也只有中央政府统一掌管才能维护税制的统一和公平,这在客观上也导致中央收入较多。这样就会出现下级政府收入短缺,使得每一地区都不得不消费同样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甚至如前苏联般的高度集中体制,使得地方政府行事僵化,缺乏活力。而完全的集中管理要想满足不同区域的各种偏好,要面临信息搜集、处理和政策实施的诸多问题。相对来说,地方政府更贴近本地实际,制定、执行政策也有可能更科学,同时政策时滞也相对较短,好的政策见效快,不好的政策也能够及时显现问题。因此相关事权更多地由地方来行使,也是中央政府认可的选择。这样地方政府行使相应事权所需要的支出和较少的财政收入划分之间就成为一对矛盾,通常都要通过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纵向转移支付来解决。目前我国分税制下的转移支付就是典型的纵向转移支付。 多级政府所面临的第二个矛盾也是转移支付存在的基础,那就是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均衡从而财政收入水平千差万别,而普天之下一国国民都有权利享受至少一个最低水平公共服务。财源不均在我国体现的尤为明显,而且呈现出我国特有的复杂性。一部分省(区、市)乘着先富政策的快车,其总体收入水平已经大大超过了其他兄弟省(区、市)。凡此种种,使得要素,尤其是人力资本带动着产业资本向公共服务条件较好的地区流动,制约了落后地区的发展,使其落入“贫困的陷阱”;同时地区发展差异形成的人员流动也会给先发展起来的地区造成拥挤,降低先进地区的公共品和公共服务给居民带来的实际享受程度,甚至给先进地区社会治安造成压力,影响其社会和谐发展。因此中央政府需要借助自己的权威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的共同最低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实现。 第三个问题是各行政区为本地提供的公共品和服务难免出现外溢。第一种情况是,有的地区承担公共品成本,而其他地区享受收益,影响提供地积极性。第二种情况是,分享地影响了提供地居民福利水平。第三种情况是,某地从自身出发衡量公共品和服务的成本和收益,而看不到公共服务提供以后产生的更大社会收益,从而导致公共品提供不足甚至无法提供,如长江三峡就不可能单由一个省来建设。这些情况的存在,依靠地方自行谈判解决是不现实的,因为外部性的收益很难有客观的标准衡量,这就需要由中央政府来协调。 本文将从财政学基本理论出发,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相结合的原则对分税制改革后的中国纵向转移支付做出分析。在考察我国唐朝曾经存在的转移支付制度并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转移支付制度变迁的情况后,在研究已有书籍、文献的基础上通过一系列经济学理论模型说明了转移支付的合理性及其提供结构问题。进而利用我国1995-2004年有关经济社会统计数据,运用面板数据方法建立了估计我国转移支付运行状况的假设检验模型并得到一些结论,认为我国转移支付的政策取向是正确的,并且实际操作当中也体现了这些政策意图,但是由于旧有体制对新制度的影响,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提出三点建议,一是坚持中央集中财权的前提下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二是注重增强转移支付的规范性和法制性,避免鼓励贫困的倾向。三是逐步提高按照科学、规范的方法进行分配的比例。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