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颞覆中国式理财:银行理财≠储蓄存款 理财的“五大误区”
作者: 李强 来源: 经济展望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银行理财 储蓄存款 误区 中国式 中国银监会 产品发布 投资银行
描述:中国银监会近日就投资银行类理财产品发布提示,眼下公众理财普遍存在五大误区,应引起各方警惕。
银行理财业务的转型突破
作者: 袁文胜 来源: 中国金融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理财业务 银行理财 2010年 转型 中国式 商业
描述:2010年以来,商业银行理财迅猛发展,从2010年到2013年底,理财业务余额突破10万亿元,但这种“中国式”理财业务的发展从一开始就先天不足,存在一种“掩耳盗铃”的隐忧。
第三方理财影子银行的风险推手
作者: 吴辉 来源: 复印报刊资料(中国报刊经济信息总汇投资与理财)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第三方理财 银行 影子 推手 风险 理财机构 销售机构 中国式
描述:与国外成熟的第三方理财机构不同,国内近几年涌现出的第三方理财机构大都是销售机构,以销售信托、PE产品为主,这正是中国式庞大“影子银行”体系的一大组成部分。
中国式理财初现多元格局
作者: 潘清 郑钧天 来源: 中外企业文化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理财市场 中国式 多元格局 资本市场表现 国际金融 市场走势 百花齐放 保险公司
描述:方理财机构以及中小企业融资服务机构参展,参会者超过15万人次。
中国式理财”四大病
作者: 林万丰 来源: 理财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理财 中国式 专业机构 国情特色 承受能力 中国人 投资 收益
描述:“国人理财也有自己的‘特色’,过分相信机构、跟风投资、承受能力较差……”中国人理财具有很浓烈的国情特色:相信自己多过相信专业机构;看重收益,相对轻视风险;从众化心理深厚,喜欢一窝蜂投资;赌性浓厚,爱把大部分鸡蛋往同一个篮子里放;大众理财的收益呈两极分化趋势,差距正在逐步拉大……
中国式理财存四大病
作者: 暂无 来源: 共产党员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理财产品 中国式 专业机构 数据显示 专业投资 财富增长 白皮书 民众 披露 调查
描述:不信理财机构最近发布的《中国式理财2013》白皮书披露的调查数据显示,86.8%的民众喜欢自己打理财富。在有合适的理财产品时,做零散投资;没有合适理财产品时,则喜欢把钱存入银行。只有13.2%的民众愿意把资产托付给专业机构或专业投资人士打理。收益预期高44.6%的受访者希望自己的财富年增长
中国式理财存四大病
作者: 暂无 来源: 共产党员(下半月)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理财机构 中国式 理财产品 数据显示 专业机构 投资人 白皮书 民众
描述:不信理财机构 最近发布的《中国式理财2013》白皮书披露的调查数据显示,86.8%的民众喜欢自己打理财富。在有合适的理财产品时,做零散投资;没有合适理财产品时,则喜欢把钱存入银行。只有13.2%的民众愿意把资产托付给专业机构或专业投资人士打理。
为二套房产“松绑”的理财计划
作者: 黄惠敏 来源: 私人理财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房产 理财计划 “房奴” 家庭生活 中国式 购置 业主 解套
描述:这是一个盛产“房奴”的时代,也是一个以多套房产为荣的年代。然而,在当前,每个人都需要为购置昂贵的房产而付出巨大的努力。无房者的焦虑与有房者的担忧就成为“中国式业主”的真实写照。本刊苏州读者王佳云
连银行也不可信还能相信谁:颠覆中国式理财:银行理财产品为何不理财?:年收益率为零 银行理财产品为何不理财?
作者: 暂无 来源: 经济展望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人民币理财产品 商业银行 年收益率 中国式 可信 投资者教育 个人理财产品 “妖魔化”
描述:商业银行苦心经营数年的理财市场,将遭受一次重创。在中国人的传统理财观中,银行是最值得信赖的渠道。而摆在眼前的事实告诉投资者,连银行也不是那么“可信”了,显然中国式的理财方式正在被颠覆。
破产理财学:中国式企业破产
作者: 滕琳 杨磊明 孙国林 来源: 新理财 年份:2009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企业破产法》 中国式 理财学 吊销营业执照 数据显示 注销企业 企业选择 操作过程
描述:企业直接倒闭而不破产,这是目前中国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近80万家企业选择通过吊销营业执照或注销企业的方式退出,但仅有3000多例企业破产。自2007年6月起至今,中国新《企业破产法》正式实施至已有两年时间,但实际操作过程中,真正依法进行破产的企业少之又少。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