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统计年鉴(全国性)(1)
按年份分组
2007 (1)
按来源分组
人民大学(1)
相关搜索词
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思想渊源、供给主体和客体的研究
作者: 李明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2007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产品和服务 政府 供给
描述: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反映了国人对“公器公用”的惊奇和企盼。但一直到辛亥革命倾覆帝制,几千年来政府机构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器”,一直是满足少数人利益的私人物品;改革开放以来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付诸实施。可以说,政府从服务于少数人到服务于多数人,用了几千年的时间;而从服务多数人到服务于全体公众,却只用了几十年的时间。 如果政府配置资源的方式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据主导地位,就不可能有真正市场经济的发展。“十五”计划期间宏观经济的失衡,从根本上来说是政府和市场发挥作用的界线不清晰带来的,其中最明显表现就是市场和政府的“缺位”和“越位”并存。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十一五”规划所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要转变增长方式,就必须转变政府职能,让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发挥更大作用。这就必须合理界定市场与政府作用的界限,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责范围,调整和规范政府之间的关系。 立论目的就在于通过对公共产品理论框架及其公共哲学渊源的考察,以两个分析传统:即公共组织分析、公共产品和服务自身分析为基础,围绕政府公共供给主体——政府,以及供给客体——公共产品和服务自身发展两个方面内容,对我国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政府横向区划调整、政府纵向层级改革、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重点、公共产品和服务融资等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的整体逻辑思路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自身特征、供求特点决定了市场供给的无效性;这种失灵导出了政府为主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必要性;政府固有的内在缺陷,导致其在公共供给中同样存在失灵现象;政府改革是现代市场经济对政府职能的本质规定,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转轨进程对政府转型的基本要求;公共产品和服务特点决定着政府职能结构,政府职能结构决定着财政支出结构,而财政支出结构的变化同时反映着政府职能结构的变化;从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角度,改革公共融资模式是提高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生产效率的必要途径。 本论文主要属于公共经济学和公共财政学基础理论研究范畴,所涉及的研究领域具有交叉性,从学科方法论角度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和行政管理学方法。从研究方法分类上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方法都有所应用。因本人理论偏好和所涉及主题的特点,本文以目前经济学中非主流的规范、定性分析方法为主,同时根据论述和说明问题需要,也进行了一些定量分析。 按照上述的目的、方法和思路设计,本文主要内容分为两大部分,三块内容:即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基础理论和实践两大部分;其中,实践部分划分为供给主体(即政府组织)角度研究和供给客体(产品和服务本身)角度进行研究两块内容,因此除导言外,本文主要有三块内容。简述如下: 第一、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理论分析(主要体现在第二、三章)。通过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主要框架的考察,我认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存在两条完全不同的分析路径,即政府组织角度的分析和公共产品和服务自身特征分析(政府供给实践分析部分的内容,也正是沿着这两条思路展开的)。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思想渊源进行了探讨,认为公共产品理论存在和发展是靠社会上和人们思想中的公共性来维系的。没有公共性,就没有公共产品思想。西方公共产品理论和公共财政制度建设,就是与其公共哲学思想中所固有的公共观念相联系。 第二,从政府组织结构角度,对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理论进行的考察(主要体现在第四、五章)。选择政府去供给公共产品和服务,是因为市场在这方面是低效率的;而选择市场去提高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效率,是因为政府在这方面也是低效的。如何实现市场和政府的对立统一,正是从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理论角度理清政府改革方向的现实途径。公共服务性政府建设,是我国的目前选项之一,而目前政府供给角度的改革还有两个路径:横向上公共产品存在受益范围,纵向上有一个分层次供给公共产品问题。从纵向组织层次,到横向政府间关系以及其内在的组织结构,对于政府的公共供给效率构成重大的影响。从公共产品理论角度,探讨了政府层级改革方向和区域范围调整对策。 第三,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类别划分和及其公共融资(主要体现在第六、七章)。从社会和理论发展历史,以及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上看,政府公共职能范围呈现一个逐步扩张过程。通过对公共产品和服务分类下,政府收支现状类别考察,审视我国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现状及其重点。在此基础上,对于政府公共产品融资现状进行考察,并以公共产品和服务提供为重心,探讨了不同类型的公共融资渠道及其改革方向。 为了以典型的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过程为例,说明政府层级改革、行政区划调整、公共产品融资等问题,经同意使用了世界银行“政府公共服务与公共治理”项目中,本人负责的“成都市义务教育公共服务”部分的内容,作为贯穿相关问题的一个案例线索。同时,在其他部分也使用了本人搜集的一些公共产品和服务案例,作为对相关问题的进一步阐述。 在本人看来,和以往研究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 第一,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的隐含价值观及其公共哲学基础分析。公共产品理论是建立在西方哲学、经济学基础之上的,西方经济学假设随着近年来经济学发展在不断地被突破,社会主导哲学观念也在发生变化。但是公共产品理论的价值观假设并没有被人们所注意,也很少有人从公共哲学角度探讨公共产品和服务问题。但这一问题恰恰是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得以确立的基础。 第二,本文提出公共服务、公共产品、政府职能、事权等概念的区别及其在公共供给过程中的位置。在以往公共经济学者的论述中,围绕着公共供给过程,提出了上述众多概念,但是缺乏将这些概念统一在一起的线索,本文将提出通过以公共供给这一线索,给出相应概念在公共供给过程中的位置,进而增强对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的理解。 第三,从公共产品和服务理论角度对政府层级划分、区域调整的分析。诠释了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主要主体的政府,其行政区域划分、层级划分的基础是公共产品分层供给和收益范围的划分理论。提出我国政府层级含义与其它国家区别,对通常所认为的我国政府层级多于其它国家的通行看法提出质疑。 第四,以公共产品理论,诠释收支分类改革。在对政府职能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收支分类问题着手,对公共产品和服务本身进行考察,将收支分类改革提高到政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的高度。 第五,提出了公共融资概念。认为相对于财政收支、财政投融资等概念,公共融资是一个范围更为广阔、市场性质更强的提法,更符合公共财政本意。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