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按文献类别分组
学位论文(1)
按栏目分组
统计年鉴(全国性)(1)
按年份分组
2011 (1)
按来源分组
西南财经大学(1)
相关搜索词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调整
作者: 范依梅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人理财业务 结构型理财产品 市场中性策略
描述:,为全球经济复苏增加推动力,事实证明当时的政策效果良好,使中国经济免遭进一步危害的同时,体现出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大国地位。但是这个为期两年的经济刺激手段却在后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连锁的经济不良反应,如今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严重,CPI不断攀升,就是这一政策推出之后的“后遗症”。面对这些情况金融业和货币政策需要尽早的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特别是大型的、有系统性作用的金融机构应该有更高的资本要求,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加稳健。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如何在关键时刻紧跟这一思路,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和严格的资金管理,在充分分析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完善自身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壮大亟待处理的问题。“理财”一词在国内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是真正受到进一步关注是从2004年光大银行首先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开始,当时我国股票债券市场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日趋丰富、消费者总体收入逐年上升。到了今天,持续的通货膨胀,国内高企的CPI使理财在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低的“负利息”时代变得迫在眉睫,如何运用理财手段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性课题。2010年以来,在楼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投资者普遍青睐的房地产市场受到遏制,投资在这个市场上的资金大量流出,并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手段,市场上流动性过剩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国内股市动荡调整,后劲不足,让股票投资者也陆续开始关注进一步的投资方向。在这个不明朗的时期,怎么将手中的资金做一个合理的过度,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实现盈利,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作为提供投资者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则纷纷抓住市场供不应求的时机,仅2010年一年间,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竟达到了7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09年这个规模上涨了46%,创出历史新高。如今,投资理财手段层出不穷,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开发出合法的,具有自身竞争力和口碑的理财产品,以应对供不应求的局面,实现更大程度的收益;同时意识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信贷规模受限、存款压力陡增,销售理财产品无疑是缓解这一压力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消费者逐渐开始学会甄别理财产品的优劣,并通过对理财目标的调整,改善理财规划中的不足,银行需要敏锐的捕捉到市场的这个变动和调整,在规范自身的前提下,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进行市场研判和产品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理财选择和更好的理财产品。本文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不同应对手段入手,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寻找一条即使面对危机也能实现盈利,或者亏损相对较小的道路。分析这些手段中保值的精髓,并将这一精髓运用于进一步的投资,也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样的经济背景下,这样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产品组合搭配都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单边行情下这些手段的收益并不突出,但是它与市场波动关联性很小,是一种规避风险、实现盈利的有力方式。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理财产品,并将它培育成适合中国土壤的盈利手段,比较这些手段的伯仲,区分各种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找到适合消费者不同风险偏好和生命周期的理财投资组合。理财不应该只着眼于当前收益,应该将它看作是一个伴随生命周期不断积累的过程。随着消费者理财经验的增长,随着经济金融市场的逐步规范,我国理财市场已经跟国际接轨,但是由于过去操作不规范遗留下来的问题,让监管层一再紧锁,不能放开交易,我们要看到其中的问题,也要找出这些问题的症结,积极改善,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更为规范和完善的理财市场,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论文主要的作用在于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并研究在这样的形势下派生出的理财产品和盈利组合,希望从对他们的利弊分析中,找到一条适合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理财道路。同时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下监管层的制度缺陷和金融手段的实现障碍,以期在2011年这个经济一片繁荣,但是暗藏后劲不足的时代背景下,求得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消费者的生存。本论文包括前言在内总共六章,由表及里,一步一步进行对比和分析。第一章介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从其开展的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发展阶段、业务分类到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方面面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介绍,为下面论文的阐述做好铺垫。第二章开始介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并分析在这些政策下个人理财业务应该如何生存,作为商业银行应该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措施。第三章是建立在对理论的理解和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基础之上的,介绍个人理财产品作为理财业务的载体,其现状和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的结构性调整,提出目前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第四章讲到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未来展望,对银行而言,只有强健自身,提高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生存。我们要学习其他金融机构好的投资手段和方法,引入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市场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保值增值的有力手段。最后一个章节提出了商业银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分析08年金融危机后个人理财业务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指出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的不足和优势,提出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发展壮大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论文主要的贡献是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做了一个对比,提出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要更多的将“避险”列入个人理财规划,在这一目标下,分析国外对冲基金中市场中性策略为避险提供的可能,并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分析当前收益较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论文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研究方法,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入国内,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有效的调整。同时将这些理财产品之间做一个横向的比较,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现实情况的研判,找到对冲基金这一金融衍生品,它可以在08年金融危机这一经济震荡期,实现盈利或者是降低损失。今年是国内引入对冲基金的开源之年,说明国内目前已经有了它生存的土壤,但是在市场进一步接受这一产品之前,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市场接受度更高,收益和风险相对较好的理财产品以满足这一过渡时期的市场需求,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后,我发现结构型理财产品是一个有益的选择。经过论文的撰写,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存在一些的不足,还需要更加严谨的将计量经济的手段引入到学习和论文中,进行更加有说服力的论述。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