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设计研究
作者: 刘学颖 来源: 天津财经大学 年份:201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型理财产品 金融衍生工具 期权 固定收益债券
描述:保障情况下,获得高于固定收益产品的收益,以其灵活、个性、较高的本金保障、高收益等特点获得银行和投资者的青睐。然而,在我国理财市场发展迅速、投资热情空前高涨的形势下,结构型理财产品却频频爆发收益危机。浦发银行一款名为“汇理财2006年第9期F2计划”的产品,揭开了“零收益”风暴的序幕,这给投资者和银行都敲响了警钟,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发展也在2008年陷入了低谷。国内的很多商业银行缺乏设计经验,对市场趋势把握不准确,定价能力较弱,缺乏有效的风险对冲手段加之国内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不完善,成为了结构型理财产品健康发展的主要制约。本文通过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结构型理财产品的结构、类型、风险收益特征等基本特性,阐述了该类产品的设计流程、关键的设计要素以及在设计过程中应用到产品的构造拆分技术,并以内含亚式期权的股票挂钩型产品为例,探讨了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定价方法和策略这一设计中的关键环节。最后,针对国内结构型理财产品设计方面的一些不足,从产品品种设计和条款设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改善银行对产品的风险控制能力掌握产品定价权,完善结构型理财产品发展的外部环境、加强专业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等几方面,给出了提高国内商业银行设计水平的一些建议。并提示国内商业银行在产品设计上应注意的两个误区,即应避免以降低产品定价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为代价而追求品种的新意和复杂的结构。目前国内对结构型理财产品的研究中鲜少有专门针对此类产品设计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讨的文章,大多停留在特定产品定价和产品发展的政策建议层面上,本文从产品设计角度,试图系统而深入的分析,揭开结构型理财产品的神秘面纱,并运用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对产品进行模拟定价,进而在产品的个性化设计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结构型理财产品质量评价与监管研究
作者: 金海平 来源: 天津大学 年份:201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型理财产品 质量检验 监管体系 蒙特卡洛模拟
描述:是由固定收益证券和衍生合约组合而成的理财产品,衍生合约一般选择期权,其常用标的包括利率、汇率、股票、商品等。它以其组合多样、风险可控、收益较高的优点成为了很多家庭的理财选择。虽然自问世以来,结构型理财产品收到了广大投资者的青睐,市场快速发展,但2008年爆发的结构型理财产品大面积“零收益”“负收益”风波却暴露了产品质量和监管的巨大问题。因此,本文将以结构型理财产品的质量检验和监管体系为两个核心研究,并尝试给出问题的解决方案。本文从结构型理财产品的概念、类型和设计流程出发进行介绍,重点关注其定价方法。之后,我们从概率分布的角度选择收益和风险指标评价产品的质量,并用蒙特卡洛模拟法对两款结构性理财产品进行实证,分析其收益分布和风险收益特征。最后,尝试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结构型理财产品的监管体系,以达到保护投资者和维护市场健康繁荣的目的。
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型人民币理财产品的定价分析
作者: 王娟 来源: 安徽大学 年份:2012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型理财产品 B S微分方程 蒙特卡洛模拟
描述:的角色,可以视为是中转站,处在价值链的最下游。而外资银行却握有产品的定价权,是产品的决策者,必然会分享较多的收益,则国内理财行和投资者只能获得小部分的收益。为了改变这种局面,让国内商业银行和投资者获得较多的收益,就必须把定价权握在自身手中,提高产品的定价和设计水平。因此掌握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基本特征和定价技术变得尤其重要。本文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该部分讲述研究的意义和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框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部分为结构型理财产品基本特征的研究,主要介绍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定义和构成、分类和在我国的发展。第三部分为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定价理论,主要介绍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定价流程,结构型理财产品定价中所用到的分解组合技术及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定价方法,主要是B-S模型和蒙特卡洛模型定价的方法和过程。第四部分为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实证分析,选取两种结构型理财产品进行B-S模型和蒙特卡洛模型方法进行模拟定价。第五部分为总结和理财产品定价设计的建议。本文的研究重点是如何对结构型理财产品进行合理定价,采用理论结合实证分析的方法,首先对一款含有欧式期权的典型的黄金挂钩型理财产品分别进行B-S模型定价分析和蒙特卡洛模拟定价分析,通过结果的比较得出蒙特卡洛模拟方法定价更加合理,然后对含有可提前赎回权和亚式期权的另一款挂钩四只股票的理财产品进行定价分析,解决了现在研究比较少的定价问题,并为以后的研究奠定基础。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调整
作者: 范依梅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人理财业务 结构型理财产品 市场中性策略
描述:,为全球经济复苏增加推动力,事实证明当时的政策效果良好,使中国经济免遭进一步危害的同时,体现出我国在国际政治经济领域的大国地位。但是这个为期两年的经济刺激手段却在后续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导致了一系列连锁的经济不良反应,如今市场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严重,CPI不断攀升,就是这一政策推出之后的“后遗症”。面对这些情况金融业和货币政策需要尽早的运用“宏观审慎管理框架”,特别是大型的、有系统性作用的金融机构应该有更高的资本要求,在其他方面做得更加稳健。我国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如何在关键时刻紧跟这一思路,进行全面的结构调整和严格的资金管理,在充分分析国内市场需求的前提下,完善自身盈利模式和产品结构,成为了我国商业银行进一步发展壮大亟待处理的问题。“理财”一词在国内最早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但是真正受到进一步关注是从2004年光大银行首先推出的个人理财产品开始,当时我国股票债券市场扩容、商业银行零售业务日趋丰富、消费者总体收入逐年上升。到了今天,持续的通货膨胀,国内高企的CPI使理财在银行存款利率相对较低的“负利息”时代变得迫在眉睫,如何运用理财手段实现财富的保值增值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标志性课题。2010年以来,在楼市调控的一系列政策出台之后;投资者普遍青睐的房地产市场受到遏制,投资在这个市场上的资金大量流出,并开始寻找新的投资手段,市场上流动性过剩日益明显。与此同时国内股市动荡调整,后劲不足,让股票投资者也陆续开始关注进一步的投资方向。在这个不明朗的时期,怎么将手中的资金做一个合理的过度,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实现盈利,是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而作为提供投资者理财产品的商业银行,则纷纷抓住市场供不应求的时机,仅2010年一年间,理财产品的发行规模竟达到了7万亿元人民币,相比2009年这个规模上涨了46%,创出历史新高。如今,投资理财手段层出不穷,一方面金融机构要开发出合法的,具有自身竞争力和口碑的理财产品,以应对供不应求的局面,实现更大程度的收益;同时意识到在紧缩的货币政策下,信贷规模受限、存款压力陡增,销售理财产品无疑是缓解这一压力的有力手段;另一方面消费者逐渐开始学会甄别理财产品的优劣,并通过对理财目标的调整,改善理财规划中的不足,银行需要敏锐的捕捉到市场的这个变动和调整,在规范自身的前提下,投入更多的财力和人力进行市场研判和产品创新,为消费者提供更多的理财选择和更好的理财产品。本文从2008年金融危机时,国内外金融机构的不同应对手段入手,分析其中的经验和教训,努力寻找一条即使面对危机也能实现盈利,或者亏损相对较小的道路。分析这些手段中保值的精髓,并将这一精髓运用于进一步的投资,也就是说不论在什么样的经济背景下,这样的风险控制手段和产品组合搭配都是必不可少的,虽然在单边行情下这些手段的收益并不突出,但是它与市场波动关联性很小,是一种规避风险、实现盈利的有力方式。同时引入国外先进的投资理念和理财产品,并将它培育成适合中国土壤的盈利手段,比较这些手段的伯仲,区分各种理财产品的风险和收益,找到适合消费者不同风险偏好和生命周期的理财投资组合。理财不应该只着眼于当前收益,应该将它看作是一个伴随生命周期不断积累的过程。随着消费者理财经验的增长,随着经济金融市场的逐步规范,我国理财市场已经跟国际接轨,但是由于过去操作不规范遗留下来的问题,让监管层一再紧锁,不能放开交易,我们要看到其中的问题,也要找出这些问题的症结,积极改善,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更为规范和完善的理财市场,只有这样,金融机构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盈利。论文主要的作用在于分析当前经济金融形势,并研究在这样的形势下派生出的理财产品和盈利组合,希望从对他们的利弊分析中,找到一条适合消费者不同需求的理财道路。同时指出当前经济形势下监管层的制度缺陷和金融手段的实现障碍,以期在2011年这个经济一片繁荣,但是暗藏后劲不足的时代背景下,求得金融机构的发展和消费者的生存。本论文包括前言在内总共六章,由表及里,一步一步进行对比和分析。第一章介绍了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概述,从其开展的背景、国内外文献综述、发展阶段、业务分类到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地位和作用方方面面对个人理财业务的理论知识进行了介绍,为下面论文的阐述做好铺垫。第二章开始介绍我国个人理财业务的政策,并分析在这些政策下个人理财业务应该如何生存,作为商业银行应该有什么更好的应对措施。第三章是建立在对理论的理解和对政策法规的了解基础之上的,介绍个人理财产品作为理财业务的载体,其现状和需要结合市场需求进行的结构性调整,提出目前应该进一步加大对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开发和销售。第四章讲到了个人理财业务的未来展望,对银行而言,只有强健自身,提高竞争力,才能更好的实现生存。我们要学习其他金融机构好的投资手段和方法,引入金融衍生工具,规避市场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保值增值的有力手段。最后一个章节提出了商业银行进一步的调整和改善,分析08年金融危机后个人理财业务需要吸取的经验教训,指出个人理财业务在我国发展的不足和优势,提出对我国个人理财业务建设的意见和建议,从宏观和微观上分析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目前发展壮大需要注意和改善的地方。论文主要的贡献是将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的国内外个人理财业务做了一个对比,提出在如今的经济环境下,要更多的将“避险”列入个人理财规划,在这一目标下,分析国外对冲基金中市场中性策略为避险提供的可能,并结合国内具体情况,分析当前收益较高的结构性理财产品。本论文通过横向与纵向的对比研究方法,将国外的先进经验引入国内,结合国内实际情况进行一些有效的调整。同时将这些理财产品之间做一个横向的比较,通过对数据的对比和现实情况的研判,找到对冲基金这一金融衍生品,它可以在08年金融危机这一经济震荡期,实现盈利或者是降低损失。今年是国内引入对冲基金的开源之年,说明国内目前已经有了它生存的土壤,但是在市场进一步接受这一产品之前,当前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一种市场接受度更高,收益和风险相对较好的理财产品以满足这一过渡时期的市场需求,通过进一步的对比后,我发现结构型理财产品是一个有益的选择。经过论文的撰写,我更深刻的认识到自己在金融理论知识和实践方面存在一些的不足,还需要更加严谨的将计量经济的手段引入到学习和论文中,进行更加有说服力的论述。
结构型理财产品定价分析
作者: 杨皓宇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型理财产品 定价方法 定价模型
描述:GARCH模型和蒙特卡罗模拟对中国工商银行发行的与黄金挂钩的结构型理财产品CN1M1324进行了模拟定价,并对该产品的定价方法和收益特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关结论和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风险研究
作者: 安亦阳 来源: 吉林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结构型理财产品 固定收益证券 金融衍生品
描述:进行了介绍分析,并探讨了VaR模型的使用对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型产品风险管理的意义。第五章通过上一章的写作研究,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风险管理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投资者及银行业务人员风险意识
商业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收益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作者: 李书琴 来源: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型理财产品 到期收益率 影响因素 实证分析
描述:的绝对值,说明市场利率是影响结构型理财产品到期收益率的最主要因素;反映同质产品收益率变化的自变量F1系数为正,说明结构型理财产品的到期收益率与同质产品的收益率呈现出同向变动的关系;另外,反映外汇风险、管理
结构型银行理财产品定价与设计探讨
作者: 陈博 来源: 复旦大学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型理财产品 收益率 波动率 隐含波动率 波动率微笑
描述:种非正常性表现,是不能维持长久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在此时期对理财产品的定价机制进行理论回顾,对实际理财产品的定价效果进行实证研究。此外,本质上讲,任何一个金融衍生产品都是一个“零和游戏”,一方获利必然意味着另一方受损,而银行理财产品一般都保证给客户带来一定的收益,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银行在开发使自己受损的产品以招揽客户呢?在理财产品说明书中所提供的客户的收益率背后,银行究竟是靠什么来获利的呢?这就需要我们对理财产品的设计进行研究。可以说,理财产品设计的合理与否,直接决定了理财产品的表现。过去,国内理财产品市场上呈现出一种国内银行理财产品重数量,国外银行理财产品重质量的局面。这种说法是否准确,理财产品的设计依据什么原理,国内银行理财产品和国外银行理财产品间是否存在设计上的差距,在理财产品的设计上还存在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中国结构性理财产品设计与定价研究
作者: 曲大成 来源: 天津大学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结构型理财产品 蒙特卡洛模拟 Copula函数 产品设计 产品定价
描述: 本文介绍的结构性理财产品,又被称为挂钩型理财产品,其实质是运用金融工程技术将两部分结合起来的新型金融产品,这两部分为固定收益部分(如债券等)和金融衍生部分(如期权等)。如果固定部分到期收益与理财产品价格相同便是深受大众喜爱的保本型理财产品,而其收益和风险完全是由标的资产的价格走势来决定的。根据挂钩标的属性的不同,结构性理财产品大致可分为股票类、外汇类、商品(如黄金)类和指数类等种类。 <br> 结构性理财产品最早出现在欧美等发达资本市场,第一款国内结构性理财产品发行于2003年。虽然我国结构性理财的发展远远迟于发达国家,但发展速度惊人,然而现在对结构性理财产品的研究主要来自于外国学者,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大多集中在定性方面,无法深刻的了解结构性理财产品的收益与风险水平,不能对结构性理财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起到支持作用。 <br> 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研究背景和国内外研究动态,在概要性的介绍结构性理财产品及其发展状况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分类。第二部分为本文重点,分别介绍了结构性理财产品的设计流程与定价方式,并对产品定价进行了实证分析。第三部分针对性的提出了目前我国结构性理财产品发展中的问题,并简要的给出了一些建议。最后,对全文进行了总结。
基于VaR方法的商业银行结构型理财产品的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 余静然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风险管理 结构型理财产品 VaR模型 汇率挂钩型产品 股票挂钩型产品
描述:结论表明:(1)VaR模型可用于度量结构型理财产品市场风险,并且产品种类、期限、设计结构以及发行机构性质等因素的不同都将影响到产品的VaR值以及风险程度的高低,投资者可以根据模型计算的结果进行比较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