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苏州市吴江区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现状及思考
作者: 周凤英 来源: 经济视野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思考
描述:吴江区老年人口具有基数大、增速快、高龄化显著等特点,因此,在农村社会养老这块压力犹大。吴江基本没有开展“老农保”工作,而吴江区新“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酝酿于2003年,正式实施于2004年。新型农保制度的确立,标志着吴江农民养老模式开始由传统的家庭养老向“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模式转变。
地方政府对新农保公共财政支出的相关法律制度完善:以四川省乐至县双河场乡为例
作者: 廖偲 来源: 华东政法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公共财政 法律制度完善
描述:大的农民群体可以在60岁后享受到普惠式的由国家保障的养老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采先行试点再逐步推开的模式,由县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其在制度建设上有助于减轻农民的生活负担,缩小城乡居民的收入剪刀差,促进我国城镇化发展进程,也有助于以后实现城乡社会保障体系的统一。根据国家规划,到“十二五”末,将基本实现新农保和城镇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合并实施,并于2020年前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相衔接,全面建成公平、统一、规范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公共保障事业的展开不应只是简单的上行下效,更应该配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调动当地民众的积极性,抓住政府运行中的关键问题,从下至上,更合法合理有效的进行。而从社会保障事业以往的实践及国内外的经验来看,必须有政府财力的支持,由政府来进行公共产品的有效提供。在当前构建法治国家、建立服务型政府、法治政府、廉洁型政府的时代背景下,政府在公共财政支出及管理方面都应在法律框架下展开整体设计,符合宪政、权利保障、法治等基本法律理念的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国家的长治久安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通过对西部一新农保试点县——乐至县展开调研,该县从2011年末开始进行新农保试点,经过一年的实践与经验沉淀,新农保在该县已全面铺开,而问题亦已逐渐显现出来。与中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在地方政府财力与社会管理重点及力度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社会公共事业的开展存在其自有的特点,当然,反映在新农保试行上也有其独特的路径及模式。此次调研就主要针对政府部门、投保个人、乡镇机构等多方主体展开问卷、采访、资料收集等调研活动,对比多地试行的数据,力图发现较晚起步的西部试点中所存在的施行特点及主要问题。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言,交代研究的背景与意义;第二部分文献综述,对国内外相关文献做较为详尽的归纳与分析;第三部分法理依据,主要论述本文的法理基础;第四部分调研报告,陈列此次调研的主要成果;第五部分意见与建议,从法理的角度分析当前所存在的问题及提出建议。结合所学的法学和财政学知识,探讨地方政府公共支出在新农保试行的制度制定、管理及基金监督方面所存在的问题,为当前试行在西部的进一步展开提出自己的建议,也希望能够为将来城乡养老保险的统筹出一份力。
农村社会保障的财政支持研究
作者: 毕红霞 来源: 山东农业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农村社会保障 财政支持责任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 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描述: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尚待研究之处。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有:(1)运用福利经济学与福利国家理论论述了财政支持农村社会保障的意义,运用公共财政与公共产品理论论述了财政支持责任确立的基础,运用利益集团与公共选择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风险管理研究
作者: 薛惠元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风险管理 风险识别 风险评估 风险处理
描述:账户养老金相结合的养老金待遇模式,基础养老金由财政全额支付。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的规定,2009年新农保试点范围为全国10%的县(市、区、旗),2010年扩大到23%的县,2011年将扩大到40%的县,“十二五”期间将实现新农保制度的全覆盖。 新农保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惠民工程和德政工程。“老农保”的失败,曾经给政府形象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新农保制度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否则会使政府失信于民,丧失公信力。可以说,新农保试点能否顺利推行、新农保制度能否可持续发展下去,事关国家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因此,研究新农保的风险管理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由于国家新农保试点指导意见刚出台不久,新农保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对新农保面临的风险进行系统性研究的文献基本上为空白。已有的研究已要么是在国发[2009]32号文件出台以前的研究,由于现实情况发生了变化,其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已经大打折扣;要么是针对新农保制度面临的某一种风险的研究,不够全面、系统和完整。因此,本研究基本上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由于新农保风险管理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交叉问题,因此本研究综合运用风险管理学、人口学、财政学、计量经济学、保险精算学、数理统计学、政策仿真学中的相关理论,采用定量和定性分析方法,对中国新农保风险管理问题进行系统、全面地研究,主要内容包括新农保风险的识别、新农保风险的评估、新农保风险的处理、新农保风险的预警等。通过对新农保风险管理的系统研究,努力从中得到比较可信的结论,为新农保制度的良性运行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和现实参考。具体来说,本研究共分为5章。 首先是绪论。这一部分提出本研究的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对当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介绍本研究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及创新之处。 第一章“风险管理与新农保风险管理”。本章首先对风险的概念进行界定和分类,然后对风险管理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对风险管理的基本理论,包括风险管理的学说、目标、意义、程序及方法等做出探讨;其后,介绍了新农保制度的基本内容,并分析了新农保风险管理的特殊性、目标、意义以及具体程序。 第二章“新农保风险的识别”。本章采用多种风险识别的方法对新农保制度所面临的风险进行识别,认为新农保制度所面临的风险包括制度设计风险、筹资风险、基金投资风险、给付风险和操作风险。其中,制度设计风险包括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风险、替代率风险;筹资风险包括个人筹资风险、集体筹资风险和财政风险;基金投资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包括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以及外部事件引发的操作风险。 第三章“新农保风险的评估”。这是本研究的重点。首先,推导出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公式,生成国民生命表,对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风险做出了评估。其次,构建出新农保供给替代率精算模型,在对基本参数合理假设的基础上测算出供给替代率;预测出未来农村老年群体的基本生活消费支出、农民人均纯收入等数据,测算出需求替代率;通过二者比较对新农保替代率风险做出了评估。第三,选取农民个人最大缴费能力与新农保个人缴费率作为个人筹资风险评估指标,选择中央财政对新农保的年补助数额占中央财政收入的比重、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年补助数额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两个指标作为财政风险评估指标,从短期静态(2009年)和长期动态(2010-2053年)两个角度对其做出了评估;根据现行集体经济实力对新农保集体筹资风险做出了评估。第四,选取一年期银行存款利率、国债利率和农村通货膨胀率作为风险评估指标,对现行模式下的新农保基金投资风险做出评估;以资本市场上部分投资工具为例,对进入资本市场的新农保基金投资风险做出初步的衡量和评价。第五,从操作风险的成因,即人员因素、内部流程、系统缺陷和外部事件四个方面,对新农保操作风险做出定性的分析和评价。第六,从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以及操作等方面对新农保给付风险做出评估。 第四章“新农保风险的处理”。本章根据第三章风险评估的结果,提出了新农保风险的具体处理措施。针对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风险,建议适时跟踪调整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计发系数;针对替代率风险,建议以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缴费基数实行比例费率制,鼓励农民尽早参保并多缴、长缴、补缴养老保险费,新农保个人账户基金适时进入资本市场,继续强化土地保障和家庭保障的作用等;针对个人筹资风险,建议出台相关政策明确界定“缴费困难群体”的范围;针对集体筹资风险,建议积极引导有条件的村集体对农民参保给予补助;针对财政风险,建议重新界定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责任,合理划分地方各级财政之间的责任;为控制投资风险,建议采用投资组合策略,控制高风险资产的投资比重;针对操作风险,建议提高新农保基金的管理层次,加大对新农保基金的监管力度,加强新农保经办机构的内部控制,尽快开发出全国统一的新农保信息管理系统,完善新农保基金代理人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反欺诈冒领养老金等;针对新农保个人账户养老金给付风险,建议动用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来弥补缺口。 第五章“新农保风险的预警”。本章首先介绍了新农保风险预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步骤;然后构建出新农保风险预警指标体系,并利用层次分析法对新农保风险预警指标进行层次分析和指标权重赋值;最后,给出了确定新农保风险预警区域和判定风险警度的方法。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供求研究:基于山西省临县、介休两地的抽样调查
作者: 马菊 来源: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需求 供给 满意度 结构方程模型
描述:变化。2009年9月,国发〔2009〕32号文件的出台标志了新农保试点正式开始。目前,多个省市地区已实现了新农保制度全覆盖。但是从人群全覆盖的角度来看,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完善仍然任重道远。此外由于我国国内各省、省内各市、市内各县的发展失衡,各地新农保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推进中遭遇诸多困阻。本文旨在通过一定范围内的走访和问卷调查以对当前新农保制度的供求情况和农民对新农保满意度及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以及对不同经济水平下新农保满意情况的比较分析,以期对我国经济发展不均衡背景下新农保全面顺利的推进与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新农保的需求主体是农民,供给主体则是政府。本文以社会保障、社会学、经济学和财政学等相关理论为基础,从研究新农保供求关系入手,选取地处我国中西部的山西省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新农保发展状况有差异的临县和介休两个县作为调查地,通过对属地内五百位农民参与新农保的认知、需求、参与、期望以及满意情况进行调查研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比较分析了两地新农保供求情况,并以此调查数据为基础,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地农民就当地开展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情况进行满意度分析,同时运用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对两地进行了比较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农民对当前家庭年人均纯收入的满意度较低,对国家开展新农保制度的做法的满意度整体较高,而对现在每月可领取的养老金水平的满意度居中;结构方程全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农民对新农保的期望情况对满意度的影响显著,农民的基本情况也是使得农民对新农保的满意度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而农民的经济情况、认知情况、需求情况以及参与情况等都对满意度的影响不显著;多群组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在各个假设路径中,介休和临县两地的影响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新农保满意度受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影响。此外,通过分析得出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当前存在的供求矛盾问题,并进一步剖析其矛盾原因。最后,结合研究结果及进一步考虑农民对新农保的需求情况,以追求新农保供求平衡为目标,分别从结合实际改进落实政策、提高农民对新农保的支付能力、政府和集体共同为制度提供财政支持以及完善其他相关的保障机制等多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