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国际避税地研究
作者: 臧传杰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2007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国际避税地 税收流失 受控外国公司
描述:容纳税人不法行为的国家和地区”。 从世界范围看,在当今经济全球化、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下,国际投资竞争日趋加剧,以税后利润最大化为终极目标的跨国投资者为了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竞相进行国际税收筹划,其中利用在避税地设立的基地公司进行跨国避税活动则成为众多跨国纳税人的首选。从我国国内形势看,避税地已经成为中国企业海外筹资的“优美的拐点”和进行海外投资的中转站,为我国的居民个人和企业逃避我国税收管辖权提供了便利条件。从在我国的外国直接投资(FDI)的来源及我国对外投资的流向来看,英属维尔京群岛、开曼群岛和萨摩亚三个著名的避税地已经成为在我国的FDI的主要来源地,与此同时,相当一部分我国对外投资直接流向了避税地。可见,避税地与我国的投资关系日益密切,对我国的财政收入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建立我国的受控外国公司立法,打击国际避税,已经势在必行。令人欣喜的是,在本文即将写就之际,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于2007年3月16日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该法的颁布改变了多年以来我国反避税地税收立法缺失的局面,明确了我国对居民纳税人的受控外国公司的归属所得征税的原则,为今后制定受控外国公司规则提供了依据;而且,新的企业所得税法统一了内、外资企业的所得税税收优惠政策,对遏制“返程投资”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本文以避税地为研究对象,采用分析、比较、归纳的实证研究方法,从国内和国际两个层面对规制国际避税地的法律制度和措施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分析了我国进行反避税地立法的必要性及其现状,并就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受控外国公司规则提出了具体建议。 全文分为四章,主要内容如下: 第一章是对国际避税地的概述。首先阐述了避税地的定义,探讨了避税地的特征,类型及其与离岸中心的关系,并对避税地做了较为客观的评价,指出避税地对投资的促进作用是不容忽视的。 第二章论述了国际避税地的主要功能,如利用避税地洗钱、曲线海外上市以及进行国际避税。通过介绍中国企业和美国企业利用避税地避税的两个案例,以及由中国境内企业曲线海外上市引发的返程投资行为,对避税地的避税功能进行详细剖析。 第三章从单边、双边、多边三个层面论述了规制避税地的法律制度和措施。首先从国内立法的角度介绍了CFC立法的原则及其核心规则;其次,着重探讨了双边防范措施即加强国家间税收情报交换;最后,介绍了国际社会在反避税、反洗钱、反金融欺诈等方面的努力。 第四章对完善我国受控外国公司立法和加强国际合作提出具体建议。首先分析了我国涉外投资的来源及流向,说明避税地与我国的涉外投资关系日益密切;进而,对我国现行的反制避税地的税收法律法规进行梳理,指出完善我国受控外国公司立法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受控外国公司规则的立法细节和加强国际合作,防范国际避税提出了具体政策建议。
税收流失问题研究
作者: 毛模飞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2007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税收 税收流失 治理
描述:所提出的治理措施也在全面性、针对性和实用性上有一定的不足。因此,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就这一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既是加强中国在这一领域学术研究的需要,也是指导治理税收流失实践的需要,更是落实依法治税、从严治队、规范管理、堵塞漏洞、惩治腐败、清缴欠税、提高税收征管水平的需要。有鉴于此,本文在借鉴中外学者和税务实际工作者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税收流失概念的界定与透析、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和国际比较,以及对策探讨等几个方面,对其进行全面而深入的研究。 税收流失的定义和分类,作为本文的第一章,试图说明税收流失的概念和范围。本文将税收流失的定义分为两个层次,狭义税收流失定义为:在一定的税收制度条件下,由于税收行为关系人的行为失当,所造成的按现行税法规定应该征收而实际上没有征收的税收收入。这里的税收行为关系人包括纳税人、征税人和扣缴义务人;行为失当是指直接违反税法或税法立法精神和由于主观疏忽,无意识地违反税法和税法立法精神的行为。广义的税收流失除了包括狭义的税收流失之外,还包括一些在目前理论界尚有很多争议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如法定的税收优惠与减免、既没有违反税法也没有违反税收立法精神的节税或税收筹划、税收征管成本过大而导致的税收收入相对减少和税收缺位。广义的税收流失可定义为:潜在的税收收入水平和实际的税收收入水平之间的差额。 通过对税收流失的现状及其实现途径的分析,可以发现当前中国税收流失的现状与结果十分严重,具体表现为:偷逃骗税猖撅,减税免税过滥,欠税居高不下,征税人违规严重,非税收入膨胀,隐形收入较为普遍,等等。税收流失的实现途径复杂多样,手段五花八门,其中既有通过非法的经济手段偷、骗、欠税,也有公然通过暴力手段抗拒缴纳国家税收。税收流失弱化了宏观调控、特别是财政调控的效应,还导致了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秩序的混乱,软化了税法,败坏了社会风气。又如,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电子化的时代,我们将不可避免地面临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电子化的冲击,但税收制度却跟不上全球化与信息化的步伐。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推动全球经济的主要动力之一,在华的跨国企业越来越多,近年来这些企业的逃避税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我们需要认真寻求应对跨国公司避税的专门策略。电子商务的发展是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但以往的税收政策在电子商务方面却是一个“真空”,如果没有相应的税收政策出台和调整,那么,网上贸易的税收将丧失殆尽。地下经济的膨胀和走私的疯狂,对税收收入的威胁不断上升,导致税收的严重流失。如此等等。 税收流失的原因多种多样,本文认为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是造成税收流失的内在动因;税收法律不完善是造成税收流失的法律原因;财税体制不合理是造成税收流失的制度因素;税收征管的社会环境缺失导致税收流失;征管体制不健全是导致税收流失的直接原因;对涉税犯罪打击不力助长税收流失。 税收流失是一种全球性的经济现象,几乎所有的国家都遭受税收流失之苦,每一个国家在治理税收流失过程中都有一些成功的经验。研究国外治理税收流失的实践经验,对我们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最后一章在对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国家治理税收流失的综合考察过程中,总结出治理税收流失的成功经验,以期对中国治理税收流失有积极意义的借鉴。接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治理税收流失的措施。
增值税流失问题的研究
作者: 王展荣 来源: 人民大学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增值税 税收流失 收入能力法
描述:同方面深入分析了引发增值税流失问题的根源;在此基础上,还提出了减少税收流失、改善税收环境的对策建议。 税收流失是指由于一定税收法律关系的主体的特定行为而造成的本应征收而没有及时征收,流失在企业和个人手中的税款,是指在一定的税收制度下,应税数额与课税数额的差额。这是人们所定义的狭义的税收流失。广义的税收流失既包括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征税人,采用非法手段或虽然合法但却违背税法精神的手段来减轻法定纳税义务,造成实际征收入库的税收收入少于按照税法规定的标准征收的税收收入的各种现象和行为,又包括法定的税收优惠和减免、节税、税收筹划等。现实生活中经常提到的偷税、逃税、漏税、骗税、抗税、欠税等现象都属于税收流失。 美国经济学家卡甘是现代最早研究偷逃税问题的专家。他在1958年首先运用现金比率法估测美国由于存在地下经济活动和纳税人故意向国内收入署少申报应纳税所得而进行偷逃税的规模。继卡甘之后,以古特曼、法伊格、坦齐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继续把偷逃税问题与“地下经济”问题结合起来进行更全面和深层次研究。治理税收流失是各个国家税收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由于税收制度不健全、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以及征收管理水平较低,偷逃税问题也比较严重。我国也从加强税收征管,规范税收执法,完善评估体系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税收流失。 目前我国增值税在整个税收收入中占有绝对比重。从2000到2006年,每年增值税的税收收入均占全国税收总收入的50%左右。所以,增值税收入规模及其收入流失情况历来受到经济学者的重视,治理增值税收入流失也成为税收管理的重要内容。 当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法律体系尚不完善,群众的道德水平还有待提高,造成企业片面追求经济利益,使得偷逃税成为我国现阶段增值税流失的主要渠道,主要表现在:利用税收制度的缺陷;减少销项税,虚增进项税;利用增值税的减免税规定;利用虚假抵扣款凭证。 现有税收流失规模测算主要有四种思路:一是通过对地下经济规模的测算来评估逃税规模,如现金比率法、收支差异法;二是通过对具体逃税情况的调查来评估逃税的规模,如美国国内收入署的纳税人遵从测算计划;三是通过对理论税基的测算来评估逃税规模,如收入能力法;四是选取税收征管工作开展比较好的年份,由于其税收流失较小,选取其有关数据作回归分析,拟合出正常的税收增长变化曲线,然后根据拟合的曲线计算出税收应收额,它与实际征收额的差距就可被大致视为税收流失额。 考虑到税种特点和数据来源,本文运用收入能力法和现金比率法,分别定量估算了我国近年来公开经济和地下经济中增值税流失的规模。通过数据分析,我国公开经济增值税逃税规模呈现出的下降趋势并不明显,流失率均在30%左右。另外,随着我国经济总量的不断扩大,地下经济的规模不断攀升,总的增值税流失额一直占全部应税能力的50%左右。 我国的税收制度某些方面不尽合理,税务人员的权力弹性过大,社会对于依法纳税缺乏足够的认识,税收管理上也存在着信息不对称和强制力不足的情况。另外,文化因素也是造成税收流失的主要原因。通常说中国文化属于儒家文化,但对中国人而言儒家所倡导的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往往还只是面上的、口头上的,儒家学说尽管对我国历史进程和文化传统习惯有影响,但儒家学说更多地在教义上而不是实际运行中。在重人情、讲面子、搞关系的文化氛围中,法律显得苍白无力。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会舍法律而就人情,我国就不存在必须按照字面规定严格遵守法律的传统。在这种面子、人情和关系普遍的社会环境中,明智的执法者总是在处理案件时要进行理智的权衡,寻找出法律上过得去、情理上也讲得通的中庸办法。这些制度、管理和文化因素是造成增值税流失的主要原因。 针对增值税流失严重的局面,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本文从完善税收制度法规,健全征管体制,营造健康纳税环境等方面给出相关具体建议。
基于风险导向审计理念的税务稽查研究
作者: 姚俨芮 来源: 湖南大学 年份:201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税务稽查 风险导向审计 税收流失
描述:得逃税“合法化”,也给税务稽查工作带来了更严峻的考验。从我国目前税务稽查的广度与深度的现状来看,税务稽查职能作用严重弱化,其理念与技术方法的发展前景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而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活跃,与税务稽查有诸多共同渊源的审计技术方法得到了广泛地关注,并且从原始的账项导向审计经历制度基础导向审计、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到现今被各行各业广泛应用的风险导向审计。风险导向审计从理念上转换了传统审计技术,先从被审对象整体出发,实现了审计工作“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有机地结合,从而有效地规避了管理层舞弊带来的审计风险的严重后果,提高了审计质量与审计效率。这一技术成果不仅为审计界带来了效率与效益,也为其他各行各业带来了管理新机。作为国家税收管理重要手段的税务稽查与审计犹如“孪生”兄弟,因而在其工作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理论与技术方法有着天然的便利。本文不仅对税务稽查工作中引入风险导向审计进行了专门的可行性分析,并且还根据风险导向审计模型和基本程序以及其在工作中的具体应用时的步骤,构建了风险导向审计在税务稽查工作中的应用模型和实际应用程序,并通过具体案例初探,将风险导向审计理念与技术方法同税务稽查工作有机地融合起来,从而提高税务稽查效率,降低税务稽查成本。
经营者如何节税
作者: 熊开达 来源: 经营者杂志 年份:2002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中国 企业经营者 税收筹划 税收流失 税收优惠政策
描述:人民币。而自1995年至2000年,每个年度中国税收流失的绝
税收筹划要符合相关法规
作者: 易佩富 陶瑛瑛 来源: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年份:200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税收筹划 中国 税收流失 税收法规 企业管理 税收负担 收益分配
描述:税收筹划要符合相关法规
关于国家税收与纳税人利益的“双环”构想
作者: 梁文贤 来源: 河南税务 年份:200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期刊 关键词: 纳税人利益 税务机关 国家税收 税收筹划 征纳双方 税收流失 法律意识 税收法律 偷逃骗税 退税率
描述:关于国家税收与纳税人利益的“双环”构想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