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内蒙古地区财政教育支出受益归宿分析
作者: 席大真 来源: 内蒙古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政教育支出 受益归宿分析 服务成本法 公平
描述:流动提供了通道。二者都是促进社会良性发展的重要工具。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经费主要由财政提供,那么财政教育性支出在收入分配方面起到何种作用,是更倾向于穷人还是更倾向于富人,便自然应成为人们研究的重点。本文便是通过将实地调研所取得的数据同统计部门所公布的数据相结合,分析财政教育支出的受益归宿问题。本文在研究时主要使用文献研究法和实证研究法,综合分析内蒙古财政教育支出的受益归宿问题。本文在理论部分主要分析财政支持教育的理由,并得出由于教育可以促进社会公平,可以促进经济发展并且教育有较大的外部性,是准公共物品,因此财政应予以支持的结论。在实证研究时,本文主要采用了服务成本法,对财政教育支出的集中曲线,Suits系数,受财政教育支出影响的洛伦兹曲线和受财政教育支出影响的基尼系数进行测度。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总体来看,内蒙古地区现阶段财政义务教育支出是累进的,穷人从中获得的利益要大于富人,且财政教育支出在小学阶段比初中阶段更具有更强的累进性。内蒙古地区高中阶段的财政教育性支出为累进的,但累进性弱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和初中。内蒙古地区大学阶段的财政教育性支出亦为累进,但弱于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教育阶段。
规范财政教育支出改善国民收入分配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教育 公平 财政教育支出
描述:局的事后调节,并不能从源头或根本上提高低收入阶层参与竞争的机会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内,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教育或人力资本投资在一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收入分配也会有逐渐改善作用。在教育经济学领域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教育的投资收益作出研究和测算,证明在劳动力市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教育对一个人的收入将起决定性作用,受过不同教育水平的个人其投资受益程度也有差异;从长期的发展趋势看,功能性收入分配比重会愈加向劳动要素倾斜,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分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趋于公平,即教育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日趋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日渐发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完善,包括劳动力市场的高度完善。正是基于此,本文将以未来发展的角度,未雨绸缪,结合这三个领域内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教育如何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并就我国现在的财政教育支出情况,探究如何规范财政教育支出政策,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突出教育在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中的作用。 文章第一部分在描述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基础上,对现行财政学领域内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几种措施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在内的几种手段,更多是侧重事后调节,不能在源头上提高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的机会和能力;在结合发展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观点:解决收入分配,要从教育中求解。 文章第二部分针对上述观点,从教育与收入分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面,对二者的辨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对低收入阶层的个体人来说,教育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参与竞争的能力,在高度发达的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对教育投资的高回报来提高其收入,从而逐渐缩小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对整体社会来说,教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倒u型,即开始阶段会拉大社会分配差距,到达一个顶点后,逐渐趋于缩小。另一方面,公平的收入分配又能保证教育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这样又能保证下一轮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文章第三部分在对教育产品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财政教育支出的范围进行 了规范性分析,提出政府对教育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和部分高等教育, 特别要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予以关注,只有这样,教育的起点 公平才能得到保证。而中国目前财政教育支出范围上的不清晰和结构上的偏差却 使教育的起点公平难以得到保证。 文章第四部分比较了国际上财政教育支出情况,包括支出总量比较和支出结 构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教育支出总量和结构的规律,并借 鉴了其合理部分。 文章第五部分结合借鉴的国际财政教育支出的合理部分,针对我国这一领域 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财政教育支出要提高其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要重点保证基础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为 了缓解财政教育经费的压力,同时也为了大力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文章作出补充, 应大力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并且由于劳动力市场是教育对收入分配发生作用的 中介,而我国现在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制度性分割,因此另外补充了应对劳动 力市场进行及早改革。 文章第六部分是在前文已经分析完毕的基础上,对提出的建议部分进行的一 个小结和强调。
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结构的研究
作者: 于莉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财政 公共产品 财政分权 教育 财政教育支出 支出结构
描述:条件下财政职能的定位问题。特别是2003年以来,中国进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阶段,民生问题突出,深化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愈发迫切。中国作为一个拥有近14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经济水平尚不发达,国民素质还比较低,所以说,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逐渐认识到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和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多年以来秉持“科教兴国,教育为本”的大政方针,“把教育事业放在首位”优先发展。近年来,中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在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健全职业教育体系、深化改革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提高西部教育教学质量和加快教育手段现代化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教育本身具有“公共产品”的属性,政府为教育发展提供财政支持的主体地位责无旁贷。财政教育支出既是保障教育事业健康发展的主要资金来源,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保证。中国教育财政体制改革始于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颁布。《决定》首次提出,把发展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按照基础教育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原则,有步骤地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此举打破了先前教育经费由中央和地方政府协商拨付的方式,改为中央、地方各管一摊。在此基础上,2001年5月29日,国务院在《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提出,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并延续至今。在此背景下,出于政治制度、财政体制、经济政策与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原因,中国的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严重失衡,具体体现在用途结构、级次结构、地区结构(东中西部区域之间以及城乡之间)以及分担结构的不均衡、不平等、不合理,并呈现出进一步恶化的趋势。这不仅大大降低了财政教育支出的资金使用效益、浪费了稀缺的教育资源,还影响了教育公平的实现,更制约了教育环境的改善和教育质量的提高、阻碍了教育事业的发展。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在对相关基础理论和现实背景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按照现状→原因→影响的脉络对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用途结构、级次结构和地区结构逐一剖析,最后借鉴国际经验给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论文第一章是前言,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方法以及创新点,并对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结构领域的研究进展与代表观点进行了归纳梳理。正文部分内容框架如下:第一部分是研究背景,包括第二、三章,分别从理论和现实两方面为正文部分的分析研究奠定基础。第二章研究的是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问题的理论基础。从公共财政和公共产品的相关理论出发,为教育在公共财政体制下准确定位。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与社会公平的密切关系以及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作用,决定了政府作为教育提供主体合理安排财政教育支出的必要性。第三章研究的是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问题的现实背景。本章在回顾了中国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历程、中国教育事业以及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的发展与现状之后,指出本文的研究意义所在:在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下,中国的财政教育支出规模增长迅速,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财政保障,但在支出结构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善。第四、五、六章作为第二部分,是本文的主体,按照现状→原因→影响的脉络分别研究了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的用途结构、级次结构和地区结构。第四章研究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的用途结构。笔者通过对大量数据资料的分析认为,财政教育支出中的人员性经费比例过高,严重挤占了公用经费和教育基建支出,并进一步指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以及由此造成的影响。第五章研究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的级次结构。在国际横向比较和国内纵向比较的基础上,笔者得出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的级次结构不甚合理的结论,主要体现在初等教育投入不足以及高等教育投入比重过大。这与建国之后政府所采取的教育政策不无关系,直接后果是中国的基础教育薄弱。第六章研究中国公共财政体制下教育支出的地区结构,包括东中西部的区域结构和城乡结构两部分内容。笔者研究认为,东部沿海省市的财政教育支出明显高于中西部省市,并且这种自东向西阶梯状递减的区域差异还在不断扩大;此外,财政教育支出城乡分配结构的失衡也造成了城镇与农村之间办学条件的巨大反差。这是由不完善的教育财政体制造成的,不利于整个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第三部分由第七章单独构成,是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分别针对财政教育支出的用途结构、级次结构和地区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思路和政策建议。本文的主要理论依据是财政学领域的公共财政理论、公共产品理论、财政分权理论、教育经济学理论和区域竞争力理论等。研究方法包括理论分析、数据比较分析和实证分析等。具体是在充分理解公共财政、公共产品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通过大量的数据和图表直观呈现、深度剖析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在用途结构、级次结构和地区结构等方面的现状,揭示问题所在;并结合国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以及国外的相关情况进行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在部分问题上尝试通过建立数学模型来说明内在联系;最后针对中国国情、借鉴国际成功经验,提出建设性的改革建议。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从教育的公共产品属性出发,将财政教育支出视为一项重要的财政支出项目,在财政学的领域,研究如何在健全中国社会主义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大背景下,完善教育财政体制,优化财政教育支出结构,促进中国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先从经济学理论上分析政府介入教育的必要性,继而对中国财政教育支出结构的现存问题、原因和影响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得出结论:政府是当仁不让的财政教育支出主体;目前的教育财政体制亟待改革,对此,政府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分析过程中所选取的数据来自各类最新统计年鉴及相关资料,数据信息本身来源权威、数量充分、时效性好、代表性强;并且在原始数据的基础上汇总整理,灵活选用多样化的图表形式呈现,具有较好的解释说明能力,能够直观反映问题所在。在解释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城乡结构失衡的原因时,运用实证分析的手段研究财政分权与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财政教育支出城乡结构的影响。在该模型中,以农村小学对全国普通小学生均预算内事业费支出差额作为衡量财政教育支出城乡差距的被解释变量;以地方财政收支相对缺口体现财政分权程度,是解释变量之一;另外,还创造性地以虚拟解释变量的形式引入教育财政转移支付政策。模型的回归结果说明,中国财政分权所造成的地方政府财政收支缺口加剧了财政教育支出的城乡差距;同时,中央自2001年起加大教育经费转移支付力度的政策产生了显著效果,有利于财政教育支出城乡结构的均衡发展。在分析中国财政教育支出地区结构失衡的影响时,先在理论上解释财政教育支出不足与地区经济发展落后之间互为因果的同向变化关系以及由此导致的恶性循环,再选取代表性现实数据绘制图表,予以验证。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