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利率类、外汇类衍生工具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研究
作者: 袁颖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衍生金融工具 企业理财 内部控制
描述:杠杆性导致其本身就蕴含着巨大的风险。我国企业该如何科学地运用外汇类、利率类衍生工具并有效地控制衍生金融工具交易的风险,是本文讨论的主要内容。本文首先介绍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我国财政部对衍生金融工具内涵的界定,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的两大功能——风险对冲与价格发现,并介绍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历史制度变迁及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的发展。接着分别详细论述了外汇类衍生工具、利率类衍生工具在我国企业理财中的运用。外汇类衍生工具主要包括远期外汇协议、外汇期货、外汇期权、货币互换等品种。这些外汇衍生工具可被企业运用来进行汇率风险管理、降低筹资成本、拓宽筹资渠道等。在汇率风险管理中主要有以下应用情景: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进行筹资活动时的债务管理;在进行国际投资时的投资管理:外汇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利率类衍生工具的主要品种包括远期利率协议、利率期货、利率期权、利率互换等。利率衍生工具主要用于规避利率风险。具体而言:企业可选择使用利率远期、利率期货、利率期权或交叉使用这些工具来防范利率风险、锁定融资成本;企业还可利用融资的比较优势通过利率互换降低来融资成本。最后,本文分析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六大类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交易对手风险、法律风险,并从内部控制层面提出针对衍生金融工具六大类风险的控制策略与防范措施。本文探讨外汇类、利率类衍生工具在企业理财中的运用,期望给我国企业以借签意义,有助于企业在更大范围内更高效地利用外汇类、利率类衍生工具的理财功能。另一方面,本文通过深入的论述,对衍生金融工具各种风险的估量策略、管理和控制手段进行研究,有助于企业对衍生金融工具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
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内部控制研究:基于G银行XJ支行的案例分析
作者: 周颖 来源: 西南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人理财 内部控制 COSO 风险管理
描述:样的方式,突破了传统理财业务的监管范围。人们在享受理财业务带来的收益的同时,其风险也逐渐显现出来。从深圳农行“飞单”事件、华夏银行理财产品巨额亏损到烟台银行支行行长卷款潜逃等风险事件的陆续发生,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民众对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的信心也有一定程度的打折,相关监管部门、银行自身也对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引起了重视。当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因利益受损向商业银行问责的时候,而商业银行大多对此持逃避责任的态度,这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投资者们指出商业银行在销售理财产品时的一系列缺陷与漏洞,譬如对客户风险提示的不到位,对自身员工管理的缺失等,才是造成该风险事件的根本原因。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自身在购买理财产品时的盲目性与对银行存在过分信任,自己之前没有对理财业务的风险有清醒的认识。因此,在商业银行传统的整体内部控制框架下,个人理财业务风险管理模式已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快速发展、品类繁多的个人理财业务,改变和提升已迫在眉睫。在2004年,银监会就发布了《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指导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工作。随着个人理财业务的发展,银监会又陆续发布了多个监管文件,如《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投资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银监会关于进一步规范银信理财合作业务的通知》等,进一步规范银行个人理财业务。但在银行内部,仍然沿用以往整体的内部控制框架。对于不断发展变化的个人理财业务风险,并未及时调整内部控制体系,提升风险防范措施,留下了风险隐患。本文基于理论结合实际的研究原则,以G银行XJ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内部控制真实情况为案例,综合运用了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研究方法,揭示了该行个人理财业务面对的主要风险。本文以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理论为基础,从XJ支行个人理财业务的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和监控五个方面,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对其内部控制的现状进行分析和评价,揭示该行内部控制工作方面的缺陷,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和对策。本文通过G银行XJ支行个人理财业务内部控制现状的研究,揭示出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上的不足,对商业银行在规范的基础上健康发展个人理财业务有一定借鉴作用,对完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内部控制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