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信托性质理财业务统一监管研究:以金融消费者维权型监管为视角
作者: 孙洁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信托 理财业务 统一监管
描述:理财业务都具有共同的“信托”特征。由于我国目前采用金融业“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在各行业共同经营信托性质理财业务的局面下,出现了“监管漏洞”以及“监管套利”的情况,导致不公平竞争,侵害消费者权利案件大量出现,隐藏巨大的金融风险。 首先,本文主张“多元化”经营信托业务的理论。我们目前是分业经营、分业监管,不能通过产品的主体身份来判定产品的性质。只要从事具有信托法律性质的理财业务,即使是非信托公司经营的,比如银行、证券、保险经营的,也可认定为信托业务。只有这样才能消灭脱法的灰色地带,赋予这些理财业务一个合法的基础。笔者通过对市场上的理财业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应当定性为“信托性质”的理财业务,探讨其统一监管的构建。市场上理财产品主要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证券公司集合投资管理计划、保险公司投资连结保险、信托公司理财产品、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管理公司客户理财产品等。本文结合信托法律关系要件,通过对以上理财产品分析,得出这些名称各异理财产品背后,具有内在的同质性,可归结为信托法律关系。理财业务肯定这种信托性质,有助于在信托法相关制度统一的框架下取得优势效益。信托制度有利于实现理财产品投资效率,以信托财产独立性制度减少风险,强化资产管理人的信赖义务,有效保障受益人权益。 其次,信托性质业务监管存在着问题。监管规则“政出多门”,彼此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实践中监管效力普遍不高。由于理财产品消费者处于被动地位,而金融机构处于优势地位。在实践中部分金融机构在销售其理财产品时,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通过隐瞒、误导、欺诈等手段侵害消费者利益,导致涉及理财产品纠纷的消费者投诉事件越来越多。我国现有的金融分业监管模式影响了理财市场的公平竞争,不同行业的监管标准不同,存在着行业保护的情形。理财产品约束方面,各监管机构已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但是诸多法律关系蕴含不明的理财产品,监管主体由谁担当,监管到何种程度,以及监管机构如何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的目的在于实现有效监管,以避免监管缺位和监管真空的出现。各监管机构各自为政,监管不协调不利于建立良好的理财市场的秩序,也不利于保护消费者的利益。进一步说,这会对提升理财市场的影响力、实现理财市场发展产生阻碍。 再次,通过借鉴各国理财市场监管有效机制,来构建我国统一维权型监管模式。英国以《金融服务与市场法》统一立法为核心,以金融服务局作为统一的监管机构,树立了以金融消费者保护为目标的维权型监管模式。这种维权型监管,是一个动态的监管体系,其中包括在交易过程中注重金融机构对消费者的保护、确立消费者的诉权、建立赔偿机制以及金融申诉专员制度。这种多层次的制度框架值得我国借鉴。此外,美国最新金融监管改革,建立消费者金融保护署,通过专门的机构对金融消费者统一的保护。我国目前金融消费者保护没有形成机制,缺少统一的协调机构,笔者认为我国可以考虑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承担金融消费者协调职能。此外,借鉴功能监管模式,不仅可以满足金融理财混业经营对监管体制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适应现阶段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期内的特殊要求,是我国目前和今后金融创新形势下金监管体制的理想选择。功能监管能改变目前理财业务监管的困境,消除“监管真空”的存在,有助于实现理财市场稳健发展与公平竞争。 最后,立足我国国情,借鉴他国立法以及司法优势经验,笔者认为我国对信托性质理财业务应该在一定程度上予以规范整合。本文提出制定《金融理财业务管理办法》,并将信托性质理财业务作为一类,进行专门规定。此外,提出实现统一协调的理财业务监管模式的设想,协调银监会、证监会和保监会的部分职能,建立“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积极引入功能监管,依据信托性质理财业务或产品性质,以功能来进行划分而获得特别的监管。具体运作模式的为:第一,判定是否属于信托性质理财产品,分类原则可以由功能监管的协调机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来确定;第二,由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协调确立主监管者,交由其处理;第三,依据《信托法》、《金融理财业务管理办法》等,确立业务准则和具体的监管标准。 此外,本文的统一监管模式的构建,并非简单机械地统一,需要通过以下三个维度形成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一是实现形式上的统一协调监管;二是实现以理财产品、业务为中心的功能监管;三是构建金融消费者保护为核心的维权型监管。从而,取消差异的行业监管保护,实现信托性质理财业务的统一监管,更好地保护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效地防范金融风险的出现。
不动产保有税与城市土地利用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物业税改革背景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作者: 刁琳琳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不动产保有税 城市土地利用 影响机制
描述:经济回归,探讨我国不动产税与房价、城市土地供给和政府土地出让收益的关系及其区域差异性。 本论文得出的主要结论如下: (1)税负归宿取决于供求价格弹性和市场竞争程度。土地和房屋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弹性决定
基于会计学视角的企业税收监管问题研究: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差异与协调
作者: 李心源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0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企业税收监管 差异 协调
描述:源配置和社会经济的宏观调控等社会经济生活诸方面。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多元体制的企业、不完善的企业制度,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并存的会计模式,以及与会计制度日益分离的税法规制,这必然使企业税收监管问题越来越受到学者和实际工作者的重视。而目前关于企业税收监管的研究大多着眼于从税收学和政府的视角,从税务部门研究和实践的角度来探讨如何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缺乏对企业税收监管问题全面、系统和综合的研究分析。加之我国的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均脱胎于计划经济体制,两者间的差异从产生到扩大只用了短短的20年,对差异的认识与研究还停留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缺乏理论和系统的分析论证。本文立足于会计视角对企业税收监管问题的探讨,从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的协调对新的经济形式下的税收监管进行了深层的分析,这无疑对加强税收制度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协调,对开辟税收监管新的思路和方法、对构建具有科学性、可操作性的税收监管体系大有裨益。 在本文的写作过程中,作者搜集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和文件,以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为指导,借鉴了会计学、财政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理论,运用宏观分析和微观分析、归纳分析和演绎推理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结合税收征管的实践,对企业税收监管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本文的研究思路可简示如下: 提出问题:结合税收监管的基本含义,从监管主体、监管对象、监管方法三方面入手,通过税收监管的理论描述与现状分析指出当前我国企业税收监管的问题所在。并从历史和法规的角度对税收监管对会计信息的依赖性进行了论证。 分析问题:通过对会计制度与税收法规的演变的历史回顾及我国税会关系模式的选择的分析,指出二者之间的差异产生的必然性。进而,通过分析税会差异对税收监管造成的影响及其会计表现,证明对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协调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 解决问题:要加强对企业的税收监管,就必须从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协调的角度入手,建立适度分离的目标协调模式,把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的差异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既保证企业的健康发展,又能保证税收的稳定增长,使其达到动态的、完整的协调平衡,减少税会“过度”分离对税收监管的负效应,发挥税法对会计信息天然的监督和保护功能。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合理的分析和论证,本文在以下几个方面取得了新的认识: 首先,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与企业税收监管概念相关提法的梳理,对企业税收监管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认为税收监管由税收监管的主体、税收监管的对象和税收监管的方式方法三个方面组成,并对我国目前三个方面的现状进行了研究分析。 其次,本文遵循“税收监管存在着很大的会计信息依赖性”的假设,认为税收监管工作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会计信息,会计的确认、计量、核算、披露等方面将为税收监管工作提供最基本的依据。税收工作以会计信息为依据,而征税的结果又反过来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和会计信息。会计和税收之间不同的处理差异不仅容易造成企业纳税的困难,还成为各种逃避纳税行为的重要原因。在影响税收监管的诸多因素当中,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的差异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原因。对会计制度和税收法规之间关系、及二者与税收监管之间关系的分析能给企业税收监管模式的构建提供一些参考。 第三,通过对我国会计制度改革和税收法规改革的历程的回顾,从历史和理论角度分析得出:我国选择税会分离关系模式是必然的,税会差异的产生是必然的。进而,通过二者差异对税收监管的影响的分析,本文提出对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协调的必要性、可能性和紧迫性。并提出建立适度分离的目标模式的设想,对两者进行动态的、完整的协调。 在上述几个方面的论述中,本文从会计角度深入剖析了税收监管,从税收法规与会计制度的差异协调的角度提出了加强税收监管的设想和建议。这对今后的关于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差异协调研究、税收监管的研究和税法与会计的改革、税收会计的发展的研究也许能起到一些作用。 本文结论:随着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的税收和会计在各自的目标指引下,沿着各自的轨迹在不断发展与完善。两者之间差异的逐渐扩大表明,它们已经走上了各自独立,逐渐分离的道路。新的税会关系模式的建立对税收监管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协调两者之间的差异,把握好“适度”分离的度,是发挥税法对会计信息质量的保护监督功能和会计信息对税法实施的支撑功能的前提和基础。在税收监管的框架中,会计是基础的一环,建立适度分离的目标模式,实现税法与会计制度之间动态的、整体的协调平衡是保障税收监管实施到位,保障企业健康发展和税收稳定增长的重要方面。
中国证券集合理财产品市场分析:六种证券类集合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之路
作者: 杨培华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0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描述:中国证券集合理财产品市场分析:六种证券类集合理财产品的现状及发展之路
利率互换在现代公司理财中的运用及风险控制
作者: 施巧敏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描述:利率互换在现代公司理财中的运用及风险控制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与发展
作者: 李萌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描述: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现状与发展
中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及政策研究
作者: 杨丽娜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描述:中国个人金融理财业务发展的问题及政策研究
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群发展研究
作者: 宣宁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描述:商业银行理财客户群发展研究
银行理财产品案例分析:飞龙艺术品信托计划
作者: 李根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1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描述:银行理财产品案例分析:飞龙艺术品信托计划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研究:以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
作者: 宋菲 来源: 中国人民大学 年份:2012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描述: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研究:以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为例
上页 1 2 3 ... 5 6 7 8 9 下页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