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私法救济研究
作者: 徐子涵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2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银行理财产品 投资者权益保护 私法 私法救济
描述:上,出现法律空白,如何运用法律对广大投资者进行私法救济成为我国法律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当务之急。本文针对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问题,详细分析其成因,结合我国现存的金融法律监管体系和民事赔偿责任理论,采取理论结合实践的实证分析方法,按照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对投资者权益保护的范围进行界定,对银行理财产品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研究、分析、论证,并针对其具体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力图维护广大社会公众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同时,本文突破原有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研究框架,突出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私法救济,力图通过私法体系,来确认投资者享有的权利,维护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稳定和广大投资者对金融资本市场的信心。全文包括导论、正文和结语等三部分,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概述,本章介绍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的概念,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类型,理财产品当事人关系,理财产品的法律属性,以及对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权益进行了界定,本部分的介绍为下面阐述银行理财产品侵权类型做了铺垫。第二部分对银行理财产品的侵权责任类型进行界定和区分。特别是对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内部侵权和外部侵权进行区分,针对银行理财产品侵权,既追究商业银行自身的侵权责任,同时也追究商业银行以外的其他金融资本市场参与主体的侵权责任。第三部分探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法律保护机制问题。本部分在介绍银行理财产品法律规制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我国理财产品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公法救济和私法救济现状,同时也介绍了外国在金融产品投资者保护方面的相关制度措施,为我国投资者权益保护提供借鉴。本章区分了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权益保护的公法救济和私法救济,重点介绍了投资者权益保护私法救济的优先性,为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私法救济铺垫理论基础。第四部分首先介绍了我国银行理财产品私法救济的现状。其次,从立法完善的角度来强调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投资者权益私法救济保护的重要性,本章从合同法和侵权责任法等相关制度出发,对银行理财产品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进行区分,从合同违约损害赔偿和侵权损害赔偿出发,加强理财产品投资者权益保护的私法救济,维护广大社会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和加强投资者对银行理财产品市场的信心,维护金融资本市场的稳定。
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研究
作者: 谭雪春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银信合作 理财业务 法律规制
描述:律问题浮出水面。目前我国的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法律存在的问题有:关于监管方面的问题、银信合作理财的主体资格问题、银信合作理业务的法律风险问题、银信合作理财行为的法律性质问题、银信合作理财合同的结构与权利义务问题、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制对银信合作理财的预防作用和金融理财的诸多问题都具有争议性,未得到一个统一和权威的定论,而且迄今已有一些关于此问题的分析文章也比较零散、片面,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也未建立系统性的解决措施。本文是以金融产品在实施过程中比较突出的法律风险为视角,对于一些有较大争议的法律问题,用理论分析进行深入的探讨,同时对西方发达的国家中的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法律规制进行研究学习,借鉴国外有关国家的相关监管经验,根据我国目前的法律形式先从立法的角度,我们考虑应当怎样先从立法的角度去健全目前的法律法规系统,把银行和信托公司有关的规定相互协调和统一;在监管工作中,我们应该善于总结,及时整改,创新监管理念,推动金融界各个行业之间积极的合作,为混业经营开辟新的天地;在具体的操作执行过程中,保障客户的信息不被披露和保障投资人合理合法的基本权益,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体制。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试图提出一些可行有效的法律建议,对当前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立法状况加以改善。
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权法律分析
作者: 曾凡帆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应收账款质押 理财产品 权利质押 公示方法
描述:,随着个人理财产品业务的兴起,银行业机构也通过各种营销渠道拓展客源。为打消部分投资者对理财产品购买后不能赎回的顾虑,部分银行推出理财产品质押业务以提高其流动性。但法律法规中并未对理财产品的质押权作出明确规定,导致在实践中出现一些纠纷。2009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理财产品质押的纠纷,一审与二审在理财产品能否作为质押物,以及作为质押物的成立要件方面出现了分歧。‘在我国商业银行理财产品发展形势一片大好的时候,其融资功能得不到法律认可,必将会阻碍其进一步发展。我国《物权法》第223条只明确列举了6种可质押的标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质押缺乏法律依据,未建立法定公示方法等弊端将导致商业银行在出质人无法清偿债务时既无法对抗司法机构的冻结和扣划,也无法实现优先受偿权和质权保全权。虽然在现实中已有部分银行开办了理财产品质押业务,但各家银行这种“走钢丝”的做法具有不小的法律风险。理财产品质押的尴尬地位引起了银行业管理层的关注。招商银行行长马蔚华在政协会议中建议国家通过立法明确商业银行理财产品质押融资的法律地位,有利于增强我国融资市场的活力。为此,笔者将以上述案例为引,简要介绍当前实践中理财产品质押面临的诸多困境并提供短期和中长期的解决办法以供参考。具体来说:第一部分从2009年的深圳市理财产品质押纠纷案例入手介绍了产品质押的选题背景和意义。在实践中,部分银行已经开办此项业务。如果不能尽早给予理财产品质押融资以合法身份,将会大大影响理财产品的交易价值,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本文从我国权利质押的沿革与发展,以及国外大陆法系和欧美法系等角度分析了各方的研究现状。认为权利质权制度历经多年演变发展,其涵盖的对象也日益扩大。理财产品质押以其广泛的大众参与性,理应加入到权利质押的行列中来。第二部分主要阐述了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基本理论。对作为质押标的的“商业银行理财产品”的概念、发展现状和立法现状作了简要的介绍。使读者认识到理财产品作为金融产品的特殊性,体现为商业银行与购买者签订购买协议来实现对客户资金的资产管理,并向客户提供相应的投资收益。第三部分结合我国目前理财产品质押在实践中的困境,具体分析所存在的四种主要的法律障碍。如缺乏法律依据、尚未建立法定公示方法、商业银行优先受偿权和质权保全权难以实现等。第四部分对个人理财产品质押的法律归属进行判定。根据理财产品实质是债权而不是特定化金钱质押的区分,排除其作为动产质押的考量。再从应收账款、存单质押等权利质押类型引发探讨。先分析了权利质押的特点,认为理财产品质押符合权利质押的要件,再细分究竟是归属于应收账款质押还是存单质押,最终得出更接近于应收账款质押的结论。最后一部分,是探讨个人理财产品质押的解决方法。虽然目前法律上还不能给予质押权明确的法律地位,也不能满足公示要求。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商品融资流通的内在要求都将促使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笔者建议解决上述问题必须有计划分步骤的实施,短期内可以完善现有操作方式;中长期可以建立理财产品质押登记系统,并最终建立全国统一的质押登记系统;建立个人金融征信系统和通过推动立法,给予理财产品质押明确的法律地位,推动金融行业的创新发展。
财政货币政策组合对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作者: 干霖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2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经济稳定增长 实证研究
描述: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松紧搭配模式研究与实践,此外还要构建利于宏观调控的市场环境,为实现当前的稳增长目标,要进一步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本文创新之处主要有以下几点:(1)研究方法创新。本文研究财政政策与
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作者: 闫晟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企业税收筹划 税法 避税 节税
描述:税收筹划。节税属于国家鼓励的税收筹划行为。避税虽然不符合国家立法意图,但由于没有违反税法,也属于税收筹划的范围。税收筹划有多种分类标准。税收筹划的理论依据揭示出了其产生、发展的必然性。企业开展税收筹划要具备两个前提条件:一是法律上必须承认纳税人的权利,纳税人不需要缴纳比税法规定更多的税收,这是纳税人最大和最基本的权利;二是国家法制必须健全和透明,因为在人治的国家里,税收和税收筹划都无法得到保证。 在我国,企业进行税收筹划,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我国企业税收筹划的必要性在于:有助于企业实现税后利润最大化;有助于企业科学决策,提高管理水平;可以增强企业依法纳税的意识;可以推动国家税收法制的完善;可以推动税务机关依法行政;有利于税务代理中介组织的发展壮大;有利于提高全社会依法纳税的意识。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可行性在于:我国法律确认了纳税人的权利;税务当局认可了税收筹划;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增加了税收筹划的成功率;税务代理机构可以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专业化服务;国际互联网的发展方便了税收筹划的展开;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使企业税收筹划有了新的发展契机;国家之间的税制差异给跨国税收筹划创造了条件;国内不同地区和行业的税收政策差异给税收筹划创造了条件;税法本身存在的漏洞和缺陷给企业税收筹划增加了机会。 理论的研究是为了实践的应用,我国企业税收筹划贯穿企业的各个环节,包括企业的设立、筹资、投资、运营、合并、分立、清算等各个阶段以及企业的跨国经营活动中。通过不同阶段的税收筹划应用,企业可以获取显著的经济利益。 针对我国企业税收筹划存在的一些问题,作者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
规范财政教育支出改善国民收入分配
作者: 王丽娟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收入分配 教育 公平 财政教育支出
描述:局的事后调节,并不能从源头或根本上提高低收入阶层参与竞争的机会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内,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教育或人力资本投资在一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不但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对收入分配也会有逐渐改善作用。在教育经济学领域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教育的投资收益作出研究和测算,证明在劳动力市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教育对一个人的收入将起决定性作用,受过不同教育水平的个人其投资受益程度也有差异;从长期的发展趋势看,功能性收入分配比重会愈加向劳动要素倾斜,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分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趋于公平,即教育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目前,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日趋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日渐发达,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要使市场经济体制高度完善,包括劳动力市场的高度完善。正是基于此,本文将以未来发展的角度,未雨绸缪,结合这三个领域内的相关研究,重点分析教育如何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并就我国现在的财政教育支出情况,探究如何规范财政教育支出政策,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突出教育在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中的作用。 文章第一部分在描述我国收入分配现状的基础上,对现行财政学领域内解决收入分配差距的几种措施进行了再分析,指出包括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在内的几种手段,更多是侧重事后调节,不能在源头上提高低收入阶层增加收入的机会和能力;在结合发展经济学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基础上,引出了本文的观点:解决收入分配,要从教育中求解。 文章第二部分针对上述观点,从教育与收入分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方面,对二者的辨证关系进行了分析。一方面,对低收入阶层的个体人来说,教育能从根本上提高其参与竞争的能力,在高度发达的劳动力市场上,通过对教育投资的高回报来提高其收入,从而逐渐缩小与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差距。对整体社会来说,教育对收入分配的影响是倒u型,即开始阶段会拉大社会分配差距,到达一个顶点后,逐渐趋于缩小。另一方面,公平的收入分配又能保证教育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和过程公平,这样又能保证下一轮收入分配的公平,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文章第三部分在对教育产品定性分析的基础上,对财政教育支出的范围进行 了规范性分析,提出政府对教育的支出范围主要包括基础教育和部分高等教育, 特别要对贫困家庭子女的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予以关注,只有这样,教育的起点 公平才能得到保证。而中国目前财政教育支出范围上的不清晰和结构上的偏差却 使教育的起点公平难以得到保证。 文章第四部分比较了国际上财政教育支出情况,包括支出总量比较和支出结 构比较。通过比较,得出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对教育支出总量和结构的规律,并借 鉴了其合理部分。 文章第五部分结合借鉴的国际财政教育支出的合理部分,针对我国这一领域 存在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措施。包括财政教育支出要提高其占国民生产总值 的比重,要重点保证基础教育的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高等教育的起点公平。为 了缓解财政教育经费的压力,同时也为了大力提高我国人口素质,文章作出补充, 应大力促进民办教育的发展:并且由于劳动力市场是教育对收入分配发生作用的 中介,而我国现在的劳动力市场还存在着制度性分割,因此另外补充了应对劳动 力市场进行及早改革。 文章第六部分是在前文已经分析完毕的基础上,对提出的建议部分进行的一 个小结和强调。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作者: 彭海艳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4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个人所得税制 税制模式 费用扣除 纳税义务人
描述:、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积极作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提出了如下具体 改革方案: 1、扩大征收范围.如,以183天(或半年)为标准确定居民纳税人;把附加 福利纳入征税范围;调整
企业税收筹划研究
作者: 高海峰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0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企业税收 企业税收筹划 数学模型
描述:该文通过对企业税收筹划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的考察,在比较企业税收筹划、节税、避税、逃税、偷税若干概念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税务筹划的基本特征及其操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指出了企业税务筹划在中国发展的动因及条件,并在理论上和实证上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同时,结
企业税收筹划理论及其在我国的运作研究
作者: 谢枫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2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企业 税收筹划 依据 操作
描述:必然性。但企业开展真正意义上的税收筹划还需要一定的外部条件。条件之一,必须承认纳税人的权利,即承认纳税人有不需要缴纳比税法规定更多的税收,这是纳税人最大和最基本的权利。条件之二,法制必须健全和透明,否则,在人治的国家里,税收和税收筹划都无法得到保证。当前,税收筹划已经在一些企业里得到了重视,但是他们的筹划目标定位太狭隘,仅仅局限于少缴税和递延缴税上,事实并非如此,正确的目标应该是实现税后利益极大化。税收筹划的基本思路有缩小课说基础、适用较低税率、延缓纳税期限和合理归属所得年度。企业在各种经济活动中所采用筹划方法都是在这些思路上发展起来的。企业开展税收筹划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在微观上,它的开展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意识,有利于监督税务部门的征税行为。在宏观上,它的意义主要表现税收筹划活动的普遍开展有利于发挥国家税收调节经济的杠杆作用,能促使国家税法及政府税收政策不断改进和完善,有利于我国税务代理业的发展。 企业税收筹划在西方几乎家喻户晓,而在我国却长期处于“处在深闺无人识”的状态。只是在这一、二年,由于人们纳税意识逐步增强,税收筹划才开始逐渐被人们所认识,但这种认知程度与外国企业熟悉并从容操作它,仍有一定的差距。税收筹划在我国的缓慢发展有一定的历史原因。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不是利益主体,没有激励机制去与国家“斤斤计较”,而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税收筹划仍有巨大的发展难度。首先是环境问题,这主要指税制不完善、税法执法不规范,税收筹划认知度不高。其次是发展客户难,有限的潜在市场需求难以转化为现实的经济利益。最后,从事税收筹划的大部分中介机构规模不大,普遍缺乏高水平的人才,中介机构合作不多,跨省区、跨地区开展业务很难。为了税收筹划能在所有企业里顺利开展起来,我们必须广泛传播税收筹划的相关知识;健全税收法制;建立起税收筹划人才培养、培训的渠道;组建一批规模较大、服务水平较高、能相互协作的涉税中介机构;提供一批典型的成功案例,等等。随着国际互联网的渗透和越来越多的企业触网,企业未来的税收筹划将更加依赖互联网。利用互联网作为税收筹划的载体,这具有两大优势,即节约了筹划成本和提高了筹划效率。 企业可以在筹资、生产经营、投资、利润分配这四个阶段里充分开展税收筹划。在筹资阶段,企业可以通过资本结构的优化、筹资费用的最小化及列支的安排,来实现税后利益极大化。融资租赁作为特殊的筹资方式也有筹划空间。生产经营阶段是企业日常经济活动的主要部分,蕴藏着巨大的税收筹划潜力。增值税是企业面临最主要的流转税,正确选择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还是小规模纳税人身份可以合理地减少增值税的支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的收入筹划要根据不同的收入类别进行不同的筹划,而且要尽量增加免税收入,这就要求企业必须对税法非常地熟悉。成本费用的筹划离不开税法对成本、费用确认和计算的不同规定,只有在税法许可的范围选择合理的成本费用列支,税收利益才能真正享有。投资阶段是企业扩大再生产的阶段,对内投资的筹划要充分利用税收优惠,而对外投资的筹划要在投资方式、组织形式、投资行业和地点等方面进行准确的比较,选择最佳的投资组合,当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是不容忽视的。在企业利润分配阶段,与税负有关的问题是收益分配顺序和保留盈余,因此,为了实现税后利益最大化,这一阶段的筹划重点就在于此。企业除了开展以上常见的经济活动外,出于各种动机,还进行资产重组来实现企业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因此企业在合并、分立、清算中进行税收筹划,也是十分必要的。 在电子商务普及和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的形势下,我国企业税收筹划面临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电子商务的无国界性、虚拟性、数字化和无纸化等特点使得税法相关规定对企业的经济活动显得力不从心,如税收管辖权不能得到正常行使、常设机构概念难以正常运用以及对无形的、数字化商品或劳务无法准确征税等,这为企业税收筹划开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间,企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交易的发生地、劳务提供地、使用地,利用转让定价,来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中国成为世贸成员后,我国企业的税收环境发生了变化,变得更加复杂。要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税后利益极大化并非易事。跨国生产活动、跨国商品贸易活动和跨国金融业务活动是企业三种常见的跨国业务,对这三种常见的业务进行重点研究将为企业的其他经济活动的税收筹划提供借鉴。跨国生产活动是跨国公司对外的直接投资活动,对它的筹划重点在于选择生产企业基地。而跨国公司从事跨国商品贸易活动的规模有大有小。在小规模的外贸活动中税收筹划的注意力将集中于关税筹划,这包括关
教育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
作者: 陶莎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统计年鉴(全国性)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教育不平等 收入不平等 教育数量 教育质量 教育结构
描述:的事后调节,并不能从源头或根本上提高低收入阶层参与竞争的机会和能力。另一方面,在发展经济学领域内,发展经济学家们提出教育或人力资本投资在一国经济发展历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观点。进一步地,他们提出了教育或人力资本投资不仅对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而且对收入分配不平等也会有逐渐改善作用。在教育经济学领域内,已有不少学者对教育的投资收益做出研究和测算。证明在劳动力市场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教育对一个人的收入将起决定性作用,受过不同教育水平的个人其投资收益程度也有差异;从长期的发展趋势看,功能性收入分配比重会愈加向劳动要素倾斜,人力资本投资的公平分配,会使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分配趋于公平,即教育有助于改善收入分配。正是基于此,本文将从教育数量、教育质量、教育结构这三个领域出发,分析教育如何对收入分配产生影响,并就我国现在的教育情况,探究如何规范教育政策,改善收入分配状况,突出教育在改善收入分配状况中的作用。 全文共分四章。文章的第一章:导论部分,阐述了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论文的基本思路、研究方法、以及本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以理论分析为主。首先,对收入分配、功能收入分配和规模分配、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次分配、微观收入分配和宏观收入分配、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等基本概念进行了辨析和界定;然后对收入分配差距和收入分配不公正这两个概念加以区别和分析;最后,对西方几种主要收入分配理论—古典主义的收入分配理论、新古典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凯恩斯主义收入分配理论、马克思收入分配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评价。 第三章:关于我国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状况的一般分析。本章阐述了东中西部地区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度,包括地区收入分配差距分析指标的确定和选择;分析和讨论了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变迁过程和现状,以及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特点;进而对东中西部地区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进行评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地区间收入分配差距原因作了一般考察,并将人力资本不平衡增长也是导致地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之一,进而引出了本文的观点从教育方面来研究地区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原因。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