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十一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白皮书

“十一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节约型交通白皮书

日期:2006.05.16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福建省 白皮书 岸线资源 交通建设 运输效率 水路交通 可持续发展 技术研究 内河航运 交通行业 

【版次】

【分类号】BHU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一、节约型交通的内涵 交通行业是资源占用型和能源消耗型的行业,建设节 约型交通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内容,是转变交通增长 方式的基本要求,也是缓解交通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节约型交通是指各种运输方式在规划、设计、建设、运 营、管理等环节,建立健全资源节约的体制和机制,依靠科 技进步,转变交通供给方式,扩充能力,缓解交通发展的资 源与环境压力,形成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交通供给和消费方 式,提高资源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使交通增长方 式由粗放式向集约式转变,实现交通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交通行业的 可持续发展;基本理念是以人为本,把走资源节约之路贯 穿于交通建设和运输管理的始终;内在要求是交通增长方 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外在特征是实现资源的“低投 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 二、节约型交通建设现状及面临形势 经过多年努力,福建交通在路网技术等级和结构的优 化、港口的发展、交通信息化水平、公路水路交通规划编制 等方面都有所提高,也促进了资源集约和节约利用,降低 了运输成本,提高了交通行业效能。 但仍存在许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公路建设用地需求 较大,供需矛盾突出;部分路面早期破损严重,达不到设计 寿命;港口岸线、水域、内河航运资源未得到科学合理利 用,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科技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推广 应用力度不够;在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各个环节水平都 有待进一步提高;运输协调能力不足,交通组织与决策管 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十一五”期间,福建将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 消耗的基础上,加快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全面推进小康 社会建设进程。2007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 番,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00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 总值超过28000元,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生产总值 能源消耗继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发展经验表明,人均地 区生产总值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跃升的阶段,将迎来 居民消费结构升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 加快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将面临人口、资源、环境等矛盾突 出、瓶颈约束加剧的严峻挑战。 新的形势和环境给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同时 也对交通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交通发展处于关键时 期,建设任务繁重、对资源需求量大。福建素有“八山一水 一分田”之说,山地丘陵众多、地形地貌复杂、人地矛盾突 出,在节约型交通发展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矛盾,合 理利用港口资源优势,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与区域特点紧 密结合,以节约土地资源、岸线资源、能源、材料等为核心, 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坚持高效发展与可持续发展并重, 切实使资源的利用向节约型方向发展,减少环境污染,实 现交通增长方式向集约型方向转变,达到低投入、低消耗、 低排放、高效率,为构建和谐平安、服务全局的海峡西岸经 济区提供基础保障。 三、节约型交通发展战略 3.1总体思路 建设节约型交通的总体思路:从加强环境保护,有效 利用资源角度出发,正确处理好、统筹好交通发展与资源 约束、环境制约的关系,坚持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 以节约土地、节约岸线、节约能源、资源综合利用与交通循 环经济为重点,加快调整运输结构,完善交通组织管理,推 进交通科技进步,创新体制和机制,逐步形成有利于资源 节约的交通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 3.2发展目标 树立交通行业节约型发展理念,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 创新,实现交通基础设施耐久化、资源利用高效化、运输结构 合理化,降低增量资源的使用和全寿命成本,提高运输供给 能力和资源的使用效率,为交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 有力保障。 “十一五”末与2005年相比,争取实现公路每亿车公 里用地面积下降20%;沿海港口每万吨吞吐量占用码头泊 位长度下降25%;营运车辆、船舶每百吨公里能耗下降 20%;内河运输量占综合运输量比重有所提高。 四、节约型交通实施方案 4.1科学决策,合理规划,促进可持续发展 战略取向:科学决策是最大的节约。在科学规划和 前期工作方面,应深入加强土地、港口岸线、港口水域、内 河航运等资源的科学合理利用研究,以交通需求为出发点 和着力点,以提高运输效率和效益为中心,从长远、全局的 发展高度制定规划,优化交通运输资源配置,站在海峡西 岸经济区新一轮经济发展新的起点上,进一步优化综合交 通运输网,促进各种运输方式间的有效衔接以及通道、港 口岸线、港口水域和内河航运资源的合理综合利用,推动 交通建设和运输业的结构调整,积极引导向规模化、集约 化、信息化、科技化方向发展,最大化地提高交通资源的利 用效率、扩充能力、改善服务和缓解制约。 发展方向: ——完善科学决策机制 ——加强交通发展战略研究 ——重视和加强规划指导 ——优化路网、站场、港口布局 ——结合水资源综合开发,发展内河航运 拟选项目: (1)优化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交通运输网络(2006 ~2008年) 根据福建省公路、水路、铁路、航空的现状和规划,结 合经济、人口、资源、地形等因素剖析区域现有路网规模、 路网结构、空间布局的合理化程度,并对各种运输方式的 有效衔接、通道资源的综合利用等方面进行分析,找出存 在问题,研究并提出优化方案。 (2)海峡西岸经济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研究 (2006~2007年) 以福州、厦门两个综合交通枢纽建设为研究重点,同 时积极推进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整合交通资源,完 善交通需求组织管理,提高客货运输效率。通过加强城际 交通和城市交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补充,使客货运系统不 同功能的交通方式有机结合,形成统一的客货运输体系, 从而提高整个综合运输网络的运行效益,缩短人们出行时 间,提高舒适度,降低物流成本,提高综合运输体系的总体 效益和服务水平。 (3)建立福建省节约型交通建设评估体系 (2006~2008年) 根据规划要求,阶段性地对公路、水路交通基础设施 建设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估,及时对规划、设计等方案进行 优化,提高决策水平,减少重复建设,降低建设成本,促进 交通建设向可持续性方向发展。 (4)福建省农村公路建设成效分析与评估 (2006~2008年) 从可持续科学发展观出发,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 设,分阶段地对农村公路建设成效进行分析与评估,促进 农村公路交通建设和发展(包括公路、客运站点、渡改桥建 设)。 (5)福建省沿海港口岸线资源可持续利用研究 (2006~2007年) 以港口专业化、大型化、深水化、集约化建设为出发点, 对福建省在岸线资源利用、港口布局、港口陆域土地使用、 集疏运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保护岸线资源、港口 集约开发及优化布局等有效措施或方法,提高港口建设中 土地和岸线的综合使用效率,实现港口建设可持续发展。 (6)福建省沿海港口岸线控制性规划(以湄洲 湾港为试点)(2006~21307年) 为了保护珍贵的深水岸线资源,深入挖掘港口岸线的 潜力,提高岸线的使用效率,协调全社会各行业对海岸线 的综合开发利用,近期以湄洲湾港为试点,开展福建省沿 海港口岸线控制性规划。规划将遵循临海城市、临海港口、 临海产业的发展规律,结合区域岸线资源和自然条件的特 点,融合海洋渔业、环保生态、人才就业等发展要求,以合 理利用岸线资源和沿海港口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以推 进海峡西岸港口群建设和节约型交通建设为发展目标。 (7)促进内河航运发展(2006~2008年) 结合水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实施航电结合,以电养 航的开发模式开展深入研究,并提出内河整治及航运发展 方案。 (8)交通科学决策支持技术研究(2006~2008 年) 面向交通改革与发展的重大决策问题,开展交通决策 支持技术研究,实现公路水路交通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 化。在交通发展战略、政策法规、管理体制、运营组织等领 域实现决策的数字化、可视化、公开化和协调化,为科学决 策和民主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提高决策的科学性、质量和 效率。 (9)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经济腹地拓展研究 (2006~2007年) 结合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经济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 借鉴国内外港口腹地拓展的成功经验,深入分析和研究各 港口货物吞吐量、货类、来源和流向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采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探讨海峡西岸经济区港口经济 腹地范围及其变化趋势,从而为港口腹地拓展、通道资源的 合理高效利用及综合交通网络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4.2更新理念,创新设计,实现方案优化 战略取向:在设计创新方面,要紧紧围绕新时期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贯彻交通部提出的“六个坚持,六个树立”设计工 作的新理念,转变思维,充分考虑地区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在 满足安全性和功能性的条件下,在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 的前提下,用全寿命周期成本的理念进行灵活设计和创作设 计,实现“安全”、“资源节约”、“环境优美”、“质量优良”、“系统 最优”的目标。 发展方向: ——树立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 ——科学制定标准,合理选用技术指标 ——合理选用线位资源 ——优化项目设计方案 拟选项目: (1)福建省公路水泥砼路面结构与技术指标研 究(2006~2007年) 根据福建省车辆荷载、水文地质和建筑材料等实际情 况,研究适合本省的公路水泥砼路面结构的技术性能指 标,力争达到节约资源、节省投资和路面使用耐久的目标。 (2)花岗岩石料与乳化沥青黏附性研究(2006~ 2007年) 通过对花岗岩石料和不同产地的沥青、乳化剂、抗剥 落剂及添加剂等原材料生产的乳化沥青的黏附性检测、比 较、分校,确定最优化的原材料品种,通过提高花岗岩石料 与乳化沥青黏附性,延长乳化沥青在路面的使用寿命。 (3)公路隧道洞口段照明参数研究(2006~ 2007年) 通过对龙长隧道洞外亮度值和洞口段自然光的实测, 提出优化改造及控制方案,优化龙长隧道的照明设计,使 龙长隧道的照明设施和运营费用比原设计节约20%~30%, 并将研究成果进行推广。 (4)闽江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2006~2007年) 通过对闽江航道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合理的内河整治 方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闽江内河船型标准化研究,达到 降低能耗,提高沿江船闸通过能力和内河运输综合效益的 目的。 (5)突破某些现行技术标准,创新和制定省级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2006~2010年) 鉴于现有技术规范更新慢,某些技术规范滞后而不能 适应新形势的实际,可在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的基础上, 结合区域特点,遵循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和社会总成本 最低、总效益最优的原则,提出可行性新技术标准。以此推 进技术标准向区域性和合理性方向发展,为节约型交通发 展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4.3推广技术,综合利用,实现节能降耗 战略取向:在交通建设方面,从分析公路的设计标准 与实际交通量和荷载之间的关系等方面入手,对路基建设 标准、路面水泥层的厚度、新材料的应用等进行深入研究, 提出并推广有实用性的节约型技术,建设优质耐久工程, 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在运营过程中,鼓励引进和采用车 辆、船舶用油,码头装卸设备用电等行业节约型技术,推广 先进的标准化车船装备,发展交通循环经济,推进节约型 行业建设。 发展方向: ——加快建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重视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加强基础设施耐久性研究,着力突破桥梁耐久性 问题 ——节约型建筑材料的应用 ——节能降耗新技术的应用(包括车辆、海运和内河 航运节能技术的应用) ——以航运为主的内河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的应用 ——循环利用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 拟选项目: (1)公路边坡防护技术研究与应用(2006~2007年) 通过试点工程,将公路边坡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应 用到边坡的防护层中,提高公路路基防洪抗灾能力,减少 水土流失,节约土地资源,实现公路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提 出适合福建省地质、地貌的公路边坡防护技术措施。 (2)开展桥梁预防性养护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006~2008年) 针对目前桥梁破坏性较为严重等问题,系统、全面地 开展桥梁检查、测试与评价,及时掌握桥梁的各项技术状 况,引进、吸收国内外先进的桥梁养护技术,结合各桥梁的 具体情况,开展养护性技术研究,有计划地实施必要的预 防性养护和修正养护,并建立完整的桥梁预防性养护管理 系统。 (3)福建长寿命深水筑港技术研究(2006~2007年) 福建海岸线长、港湾多、深度大,开展高性能混凝土、 高强管桩、大圆筒结构、海港钢筋混凝土码头防腐技术、深 水港工建筑物耐久性的研究,应用新设备,提高港口设施 的耐久性和可靠性,合理延长设计使用寿命,提高生产和 海岸资源利用效率,对福建省海岸深水港资源合理开发具 有重要意义。 (4)“3S”技术在港航工程中的应用研究(2006~ 2007年) 将GPS、GIS、RS技术应用于港航工程的前期研究及 工程后跟踪研究,为河口及宽广水域港口航道的研究探索 出一种经济方便的新手段,弥补河口及宽广水域现场观测 难、费用高、研究资料不足的缺陷,并为工程完工后的港口 航道工程的跟踪调查研究提供新方法,并实现实时跟踪测 量,有利于福建省港航建设节约资源、节省投资、提高综合 效益。 (5)公交决策支持系统(2006~2007年) A.公交线网GIS管理子系统:利用基础地理数据,实 现公交线网基础信息管理、线网优化分析、指标评估计算 等可视化管理的功能。 B.公交信息服务子系统:通过互联网以便捷方式为广 大市民提供公共交通政策、公交电子地图、出行公交线路 选择、换乘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C.客流信息分析子系统:通过无线电实施统计公交车 辆上下客人数、地点、时间,对此进行分析,从而为科学决 策、优化线网提供数据支撑。 (6)福建省高速公路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 (2006~2009年) 结合福建省的自然地理、气候条件、路基土承载能力、 材料以及交通量实际,认真总结高速公路沥青路面的建设 经验和普遍发生早期损坏的主要原因,充分吸收国内外先 进经验、技术,结合防治高速公路沥青路面早期损坏的成套 技术和以往的成功经验,以提高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 长期性能和耐久性为目标,充分论证和铺筑试验路验证,开 展福建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长寿命路面结构研究。 (7)福建省高速公路建设适宜石料的研究及生 产控制(2006~2007年) 对路面适宜石料的材质、分布和生产加工情况进行全 面调查,同时结合已建高速公路对路用集料技术标准在福 建省应用的适应性和合理性进行研究,为路面用石料生产 加工采用新工艺、实现规模、提高集料质量、改善路面使用 性能、延长路面使用寿命提供理论依据。实现路面适宜石 料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港航建设中疏浚弃土的综合利用研究 (2006~2007年) 依托湄洲湾深水航道一期工程等港航建设项目,开展 疏浚弃土、港口工程开挖淤泥的综合利用技术研究。应用 淤泥固化技术、轻质土技术、爆破排石挤淤法技术、排水固 结法技术等,充分有效地利用大量泥土资源,吹填拟建港 区泊位后方场地,形成港口建设和发展用地,形成并储备 宝贵的港口陆域及深水岸线资源,促进福建省港航建设走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9)福建高液限花岗岩类残积土路用性能的应 用研究(2006~2007年) 主要研究在不添加外掺挤的前提下,高液限花岗岩类 残积土的路用特性、稳定强度最佳状态机理、最佳状态强 度室内试验方法标准、路基填筑质量控制技术标准和施工 工艺等关键技术,探索一条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环境友好 的科学途径。 (10)粉煤灰在公路水泥路面中的应用研究 (2006~2007年) 通过相关试验和在公路上施工实践,对混凝土掺入粉 煤灰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确定了粉煤灰的技术要求、合适 的掺量、配合比设计方法,并提出了改正的措施来提高混 凝土路面性能,节约能源,节省公路造价。 (11)公路砼连续梁桥隔震技术研究及工程应 用(2006~2008年) 开展公路砼连续梁桥隔震技术研究,直接应用于泉州 晋江大桥中,不仅可以解决工程抗震设计难题,而且将极 大提高工程抗震性能的同时,大大降低工程造价,是国内 (内地)首座采用隔震技术的公路砼连续梁桥。 (12)隧道建设及运营维护保养新技术的开发 研究(2006~2007年) 深化对新型隧道结构力学行为的认识,充分把握新型 隧道的适用条件,实现隧道围岩级别及地质灾害的准确超 前预报,开发隧道施工质量及病害的快速无损检测仪器。 (13)旧油净化再生系统研究与推广应用技术 (2006~2007年) 为降低日常汽车维修作业中的旧机油、齿轮油、液压 油对环境的污染,提高旧油利用率,可采用过滤、脱水、脱 色、精滤等多道先进净油工艺,去除油品中的水分、污染 物、微小粒子、链状悬浮物和色泽,经过旧油净化再生系统 的处理后,可在各项性能指标上能达到或接近新油标准。 在实际应用中可对其他车辆正常使用的机油和其他油品 进行中途一至二次的定期净化,提高油品使用的1.5倍以 上,可达到节能降耗、环保的目的。 (14)特殊自然环境下建养技术研究与应用 (2006~2007年) 攻克特殊自然环境下的建养关键技术,支撑交通基础 设施建设,改善交通网络的状况与性能,提高交通设施的使 用品质和使用寿命,降低工程全寿命成本,实现加快发展、扩 充能力的目标。 4.4组织管理,综合协调,构建和谐交通 战略取向:科学的管理方法不但能提高效率,还能降 低交通建设、运输管理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的建设成本和管 理成本,推广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应用,加快交通信息化建 设,积极组织发展现代物流业,提高运输组织管理水平。深 入开展调查研究,广纳建设性意见,进一步完善专家咨询和 社会公示制度,建立健全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管理与服务 相协调的综合决策机制,实现交通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 发展方向: ——强化建设用地管理 ——加强港口岸线、水域、内河航运资源管理 ——优化运输组织管理 ——推广安全技术的应用和健全安全监管机制 ——交通信息管理系统平台的建立(包括道路旅客运 输信息服务平台和港口物流信息平台等) 拟选项目: (1)智能化数字交通管理技术研究(2006~2007年) 推进公路水路交通的信息化进程,改善运营管理,优 化资源配置,大幅度提高交通网络的通行能力、运输效益 和服务水平,实现公路水路交通质量型、效益型的协调发 展。采用先进、适用的技术和管理手段,充分有效地开发利 用交通信息资源,提高公路水路交通信息化水平,实现智 能化的交通运输、数字化的行业管理、人性化的社会服务; 最大程度地发挥综合交通的运输服务功能,实现便捷和快 速运输。 (2)福建省公路水路运输业可持续发展研究(2006年) 针对福建省公路水路运输业的现状和特点,通过对运 输发展政策、经济增长模式、运输组织方式、运输装备选 型、运输场站布局、维修网点设置、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的 创新和研究,促进资源节约型、运输安全型、质量效益型、 科技先导型、环保友好型的福建省道路运输业的形成和可 持续发展。 (3)福建省道路旅客运输网络建设研究(2006~ 2007年) 福建省道路旅客运输的发展要实现更安全、更可靠、 更便捷、更经济、更智能的目标,运输网络建设是关键性的 基础性工作。通过对福建省道路旅客运输量的调查,线路、 站点布局的量化评估,客运线路开通、布局、总量控制数学 模型的建立,提出科学、合理的运输网络结构,为道路运输 行业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持模型和评价方法。促进社会资 源的节约和运输质量、效率的提高。 (4)高速公路运行速度控制管理系统研究 (2006~2008年) 从高速公路的道路线形指标、运行速度、司乘人员驾 驶行为及心理特征等方面着手,研究道路条件与运行速度 的关系、驾驶员对危险感知的判断能力、事故易发路段运 行速度特点及其有效的综合处置措施等,为在保障安全的 前提下,提高道路的运输效率,实现高速公路与使用者之间 的和谐;与此同时,建立和优化高速公路运营管理系统,提 升运营组织管理水平,提高道路的通行能力。 (5)交通安全保障系统研究(2006~2007年) 对交通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营期进行全方位的安全 评价,从而揭示交通发生事故的潜在危险因素及安全性 能,并采用交通防灾抗灾、道路安全保障、交通设施保安、 超限运输治理等主动和被动安全技术,加强事故应急处理 和强化救助来减少人员伤亡和事故损失,改进交通系统的 安全性和可靠性,建立一个更安全更可靠的公路水路交通 系统。 (6)以一体化运输技术为切入点,强化交通组 织管理(2006~2007年) 通过应用一体化运输技术,提高系统运行效率,改善 交通服务水平,构筑运输网络一体化、运输载体一体化、运 输装卸一体化、运输场站一体化和运输辅助设施一体化、 管理一体化的新型综合运输系统,逐步实现信息交换和处 理的高效协同,达到不同运输方式间的货物无缝衔接和旅 客零换乘,充分提高交通基础设施和运输装备的使用效 率,实现运输效率的最大化和服务质量的最优化。 五、政策保障措施 5.1加大宣传力度,强化节约意识,使节约型 交通理念深入人心。 5.2健全能源消耗统计制度,建立节能降耗 激励机制。 5.3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行业自主创新能力。 5.4注重科技人才队伍的培养,建立和完善科 技创新平台。 5.5做好节约型交通建设的全过程管理。 5.6把节能降耗纳入行政考核范畴,建立节能 绩效机制。 5.7建立健全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机制。 (本版内容系《白皮书》摘要)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