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发展壮大建筑业 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

发展壮大建筑业 为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再立新功

日期:2006.03.31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关键词】建筑业 经济区建设 海峡西岸 发展壮大 民营企业 新农村建设 产业地位 不完全统计 勘察设计 外出打工 

【版次】

【分类号】BH8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建筑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在我省正以强劲的发展势头,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和推进我省新农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 2003年9月,时任福建省省长的卢展工同志主持召开省长办公会议,研究出台《关于加快建筑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提高对建筑业重点产业和支柱产业地位的认识,加快建筑业改革,放手发展民营经济,优化产业结构,用三年时间基本完成建筑业产权改革,通过五年的努力建筑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的目标。福建建筑业迎来了新一轮发展的春天。 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我省建筑业国有、集体与民营企业的比例由2000年的78∶22调整为目前的12∶88,基本实现企业改革任务,企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总产值从2002年408亿元发展到2005年突破1000亿元,翻了一番,其中省外产值翻了两番,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奋斗目标。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值近7%,上缴营业税居各行业第二位,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建筑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在全省国民经济社会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凸显。 我省建筑业吸纳了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120万人,占社会劳动力6.4%,其中农民工占90%。一个农民外出打工,就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我省惠安、上杭、永泰、平潭等“建筑之乡”迅速崛起,对转移农村劳动力、增加农民收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促进作用。建筑业真正成为了“富民产业”。 建筑业又是产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的产业,它涵盖了建筑施工、勘察设计、工程监理、房地产开发以及从事建筑产品生产活动的各方面,可带动建材、家电等50多个相关行业发展。国内外建筑业发展实践证明,建筑业每增长一个百分点,可拉动相关行业1.7个百分点。建筑业是我省传统产业,每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中60%以上是它完成的,为拉动经济增长做出突出贡献。 总结过去三年推动建筑业快速发展的基本经验:一是坚持把建筑业作为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培育;二是坚持以产权制度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三是坚持“走出去”战略开拓省外境外市场;四是坚持工程质量安全和干部队伍廉洁两条“保底线”;五是坚持转变政府职能、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企业的水平。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也是我省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时期。建筑业新一轮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2006年是WTO后过渡期的最后一年,是建筑业“十一五”规划开局年。这次在泉州召开全省建筑业工作会议,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建筑业的若干意见》。明确“十一五”建筑业发展目标任务:到2010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力争达到1800亿元,省外、境外产值占总产值的比例达1/3以上,新增转移农村劳动力30万人,全社会建筑业从业人数达150万人等。同时,提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建筑业作为加快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具体措施;坚持质量并举,注重质的提升;继续深化以产权改革为核心的企业改革,优化企业结构;推进科技进步,壮大建筑人才队伍,提升行业竞争力;以战略眼光加大拓展省外、境外市场力度;规范市场秩序,鼓励优质优价,保证工程质量安全;创新管理机制,开展银企合作和法律援助;转变职能,改善服务,加强廉政建设,促进发展。 八闽大地春潮涌,海峡西岸乘春风。相信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建筑业必将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 看点1 产值三年翻一番—— 年产值突破1000亿元 “十五”年均增长29% 据统计,“十五”期间累计实现建筑业总产值3214亿元,年均增长29%,比“九五”增长162%。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值比例近7%。五年建筑业累计上缴税收126亿元,比“九五”期间增长1.8倍。 2005年,全省建筑业总产值达1000亿元,提前两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总产值达1000亿的目标;有资质建筑企业完成施工产值804亿元,同2002年相比翻了一番。实现利润18亿元,同比增长14.4%;建筑业上缴营业税、所得税34.7亿元,同比增长20.9%,营业税居全省各行业第二位;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民营20强完成产值146.64亿元,同比增长68%,占全省产值18%;“建筑之乡”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建筑之乡”共完成产值201亿元,占全省产值的25%。建筑业的发展创历史新水平,在全省国民经济社会中的支柱产业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 〖TPFJRB20060331Z00700,+76mm,+27mm,BT〗看点2 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 一个农民外出打工 解决一家人的生活 建筑业是解决我省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及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要途径,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产业”。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建筑业从业人员120万人,占社会劳动力6.4%,其中农民工占90%。 以惠安、上杭、永泰为代表的“建筑之乡”,建筑业成为当地的重要支柱产业,惠安县在“十五”期间建筑行业就完成施工产值120多亿元、上缴各种税费达7.21亿元,永泰县省外工程回乡缴纳所得税占全县所得税收入的一半。同时,“建筑之乡”也成为“劳务输出之乡”,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出重要贡献。惠安、永泰建筑业从业人数约占全社会从业人数近1/3,惠安县有十万农民在外从事建筑业,上杭县才溪、南阳等建筑业劳务输出重点乡镇有2/3劳动力外出从事建筑业,在湖北由闽籍开发商开发的一个房地产项目就带动2000多福建人就业。 一个农民外出打工,就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一个普通建筑工,一天收入一般在三四十元,有一定技术的建筑工,一天收入则高达100元。在上杭、惠安、永泰等“建筑之乡”外出农民家庭2/3的收入来自建筑业。像闽南建筑工程公司企业所在地惠安净峰镇6.4万人口中,有六分之一外出打工,仅2005年就完成施工产值25亿,交纳税费总额1.48亿元,开拓省外工程22亿多元,省外工程回乡缴纳企业所得税700多万元,为本镇区农民增加收入1.5亿多元,让农民不愁生计。 许多农民在外创业成功,赚了钱,在家乡修桥铺路、建校助学、投资实业、回报社会,为繁荣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做出很大贡献。在惠安县,据不完全统计,自1991年以来,建筑企业家回乡办企业762家,总投资额4.731亿元,投资房地 产开发、旧城改造、重点项目建设28.5亿元,投资建设医院、学校及建立奖教奖学基金1亿多元,捐助家乡修路造桥等公益事业3.58亿元。2005年全县省外工程回乡缴纳所得税1608.25万元。像惠东建筑公司企业家张木法个人捐款总额达到2760多万元。 〖TPFJRB20060331Z00701,+76mm,+27mm,BT〗看点3 带动50多个相关行业发展—— 京城闽籍建筑相关企业1800多家 建筑业关联度高,带动力强。随着我省建筑业强劲发展,我省施工承包的专业范围已延伸到60多个门类,与勘察设计咨询、房地产、建材、装修装饰、劳务及各类中介服务等形成产业链,带动50多个相关行业发展。 福建石材、瓷砖、钢材、木材、水暖器材、家具、厨具等随着建筑业发展已经遍布全国市场,并在京沪鄂形成建材和建筑构配件产业链。建设厅驻北京办事处积极推动,建立在外闽籍企业家联系合作平台,发挥优势互补,促进项目合作。据不完全统计,目前进京闽籍企业有1800多家,北京木材市场几乎都由莆田商人经营,超过一半的石板、瓷砖市场为泉州商人经营;闽籍企业在上海建材年营业额超过600亿元,石板材、瓷砖、水暖器材等市场占有率在50%以上;在湖北省,石板材、瓷砖、水暖器材等市场有50%以上经营商来自我省南安、晋江,与建筑业发展形成相辅相成之势。 为适应、支持闽籍企业在外开拓市场,省经贸委等部门已授权建设厅驻外办事处管理建材行业。 看点4 走出去“海阔天空”—— 210多家建筑企业遍布全国 “有隧道就有平潭人!”我省建筑业享誉全国,而今已有210多家建筑业企业分布在全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以粤、赣、沪、鄂、京为重点的区域性市场已经形成。平潭的隧道,上杭的市政、矿山、钢结构,惠安的石雕工艺和仿古建筑,南平的防腐保温等在全国拥有较高知名度,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省外产值由2003年的48亿增长到2005年的230多亿元,三年翻了两番多。特别是以惠安、上杭、永泰为代表的“建筑之乡”在拓展省外市场方面的成效更加突显,三个“建筑之乡”2005年省外完成产值72.7亿元,占全省省外产值的32%。 福建闽南建筑公司、福建恒基市政公司、福建九龙建设公司、福建隧道公司等一批民营企业在省内外市场开拓上取得重大进展,产值大幅度增长,并在房建、市政、电力、交通等工程项目上取得进展和突破。惠安县开拓省外市场取得明显成效,全县建筑业年总产值现已超过50亿元,其中省外产值占60%以上。 看点5 企业改制促发展—— 一级以上资质企业177家 我省建筑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规模不断扩大。全省现有建筑业企业2335家,施工专业范围已延伸到50个门类。一级以上资质企业177家,是“九五”期间的3.6倍,这两年净增加105家;二级 企业845家。二级及以上企业共有1048家,占49%。勘察设计企业696家,其中甲级资质104家,占15%。福建闽南建筑公司获国家特级房屋建筑总承包资质,是民营建筑企业发展的一大突破。 建筑产业专业门类日趋齐全,结构进一步优化。培育发展了特色专业企业,钢结构、建筑智能化、消防设施、防腐保温等一批专业企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在市场中已占有一席之地。 这得益于产权制度的改革。自省政府2003年18号文件出台以来,通过股份制改造、合并、兼并、重组等方式,结构进一步优化,企业活力和竞争力大大增强,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至今,共有300多家国有、集体企业完成改制,新增企业全部为民营企业。2004年省三建改制成功标志着国有大中型建筑企业改制迈出实质性步伐,龙岩市、泉州市基本完成改制任务,上杭、永泰“建筑之乡”全面完成改制。国有、集体企业数量与民营企业数量因此由“九五”末的78∶22,变为12∶88,基本实现省政府确定的建筑企业改制的目标。走在改革改制前头的闽南建筑公司和九龙公司已跃居2005年我省总承包20强企业排名的头两位。 〖TPFJRB20060331Z00702,+76mm,+27mm,BT〗看点6 科技进步取得新成果—— 69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十五”期间,省建设厅颁布了9部技术政策公告,明确推广新技术类116项,限制使用类28项,淘汰类39项;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17项,有45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有69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其中两项获得一等奖,9项获得二等奖;121项成果列为 建设部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1项省级示范工程和10项全国科技示范工程通过验收;发布了40部工程建设地方标准、26项标准设计图集、40部省级施工工法,废止了27项地方标准和76项标准设计图集。 建筑节能工作全面启动,我省建筑节能工作得到建设部的通报表扬;开展了企业信息化试点,福建省工业设备安装有限公司ERP系统实施项目达到国内建筑企业领先水平,填补了国内同行企业ERP系统应用的空白;福建安装信息化及电子商务项目入选国家电子商务专项,成为我国建筑工程行业唯一入选企业。勘察设计行业科技工作也取得丰硕成果。一批基础设施、建筑工程的勘察设计都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共有326项获国家、部、省优秀勘察设计奖,其中19项获国家金银奖,26项获建设部优秀奖。值得一提的是,福建省冠林电子有限公司在建筑智能化产品研发和生产方面获得了多个国家级奖项,2005年“冠林”品牌被评为十大民族品牌之一。 看点7 人才辈出—— 各类专业人才达10万人 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注重建筑业的人才培养,“十五”期间就进行建筑生产操作工人岗位技能培训鉴定11万人次,建立执业注册人员和项目经理继续教育制度,项目经理继续教育达7.86万人次。 “十五”期间,我省建筑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为建筑业迅猛发展提供了条件。至2005年底,全省已通过考试考核一级建造师1895人,二级建造师7594人,共有注册建筑师、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注册建造师和监理工程师1.63万人,项目经理3.19万人,施工、安全等专业人才4.8万人。 看点8 工程质量与安全生产保持平稳—— 14个工程获“鲁班奖” “十五”期间,全省共有223项工程被评为省优质工程;福建会堂等14个工程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 我省建筑行政管理部门紧紧围绕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保底线”,以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为核心,注重规章制度建设,严厉查处事故,加强质量安全监管队伍建设。对发生质量安全事故的主管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实行“约谈制”,发生事故一起,检查一片,举一反三,督促加强整改措施。五年来,省建设厅共吊销建筑施工企业资质3家,吊销项目经理资质38人、资质降级44人、建议资质降级36人。着力建立质量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制培训教育制度、形势分析制度、事故曝光制度等。推行差异化管理,把重点放在城中村、城乡结合部、乡镇、各类开发区等工程质量安全管理薄弱部位。积极开展创省优质工程和省级文明工地活动。建筑施工百亿元产值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连续8年完成省政府安全生产管理责任目标。〖TPFJRB20060331Z00703,+76mm,+27mm,BT〗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