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全国性)>报纸>  中学生理财 细节入手巧培养

中学生理财 细节入手巧培养

日期:2010.09.17 点击数:99

【类型】报纸

【版次】第B21版(理财)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全国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记者 nbsp;席韶阳

“在花钱方面,孩子以前没什么意识,怎么一进入高中,突然开始重视钱包了。”提到孩子的花销,眼下不少家长感慨:孩子花钱大手大脚、攀比厉害,如何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金钱观,成为不少家长颇感头疼的问题。本期话题,让我们关注中学生理财——

高中生零花钱,给多少合适?

“最初是一周50元,后来涨到100元、130元,现在又开始嚷嚷不够花了,要加钱。唉,孩子的零花钱已经是家里不小的一个负担!”上周,本报的《规划加节流 nbsp;大学生活巧理财》一稿见报后,郑州的周女士打进本报理财电话感慨:上高中的女儿越大越能花钱了,如果不养成良好的习惯,很担心今后念大学花销会暴涨。“对我、对家庭、对孩子都会是一场灾难!”这位母亲忧心忡忡地说。

周女士介绍说,她也曾和孩子探讨过钱都花到哪里的问题。她发现,孩子的支出中,首先是电话卡支出,一个月的动感地带包300条短信,孩子不到两周就用完了,每月的手机费支出就在七八十元。

此外,孩子需要配备的东西太多了,除去每月花在书籍、杂志、文具等方面的钱外,现在的中学生社交需求多,周末和同学出去玩,唱卡拉OK、上网、互相请吃饭、节日生日送礼物、平时的小零食等,项目繁多,花销自然增长。

的确,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学习和生活,如今,大部分中学生家长都会固定给孩子们一些零用钱。虽然金额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但多数家长反映,不管钱多钱少,孩子们会普遍反映钱不够花。

“孩子的零花钱,到底给多少才合适?我心里越来越没谱了。”周女士感慨说,目前孩子每月的零花钱在600元左右。“这相当于我工资收入的1/5!”她说,虽然平时也经常提醒孩子要省着点用钱,但效果并不明显。

中学生理财意识差

“孩子上中学后,突然开始重视钱包了。为什么?因为他们有消费需求了!”浦发银行郑州分行资深理财师高鑫分析说,孩子上中学后,随着自我意识渐强,自我支配的范围也会逐渐增大,金钱是孩子扩大支配范围的重要工具,花钱自然就会增多了。

高鑫说,其实,中学生理财意识差,主要表现在乱消费、花钱大手大脚等方面。

对此,不少家长也反映,不知不觉中,孩子养成了很多不良的消费习惯。首先,攀比心理越来越重,不少中学生经常会向父母提出:某某同学买了个什么牌子的跑鞋,他也要。孩子迷“名牌”,小到文具、书包的品牌,大到鞋子、服装乃至MP4、手机的品牌,都要和周围的同学比一比,即便不是最知名、最先进的,但起码也要和其他同学差不多,不能比别人差。而家长们为了维护孩子们的自尊心,往往也会咬牙掏钱,帮助孩子实现消费目标。

其次,花钱散漫,缺乏计划。周女士说,女儿拿到钱之后,往往会膨胀性消费一番:去买一堆小饰品、小文具回来,或者请同学吃饭等,这些钱看似不起眼,但积攒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花销。有时候,孩子甚至会因为这些所谓的“小”需求忘记了资金的正确用途,周女士说,最严重的一次,孩子竟然从补课费中“预支”出100元去剪头发,这让她大为光火,“狠狠吵了她一顿!”

多数家长也认为,虽然孩子经常超支,但一番讨价还价之后,家长还是会继续发钱,因为“总不能让孩子饿着吧!”“孩子也有自尊,不能让他在同学面前因为没钱抬不起头来、受排斥!”

正确理财 nbsp;小处着手

“孩子淡漠的理财观念,家长要负很大的责任。”高鑫说,随着独生子女增多,家庭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很多童年时生活艰苦的家长往往存在“补偿”心理,会尽量迁就孩子的各种需求,而忽略了孩子金钱观、理财观的培养。

“培养孩子正确的理财观念,要从生活中的细节入手。”高鑫提醒家长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培养记账习惯。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记账,每天和孩子将当天的支出一一列出来,一个月清理一次,分别计算出各项开支的总额,让孩子通过比较,明白哪些不必要的开支是需要节省的,避免大手大脚。

第二,让孩子参与家庭收支计划。家长可以为孩子设计一份年度、月度支出表格,把所有花销都一项项列清,让孩子明白,父母在自己身上投入了多少资金;同时,有意识地让孩子参与家庭理财,学会有计划开销。

第三,带着孩子理财。将孩子的压岁钱开设独立账户,和孩子一起制定消费计划,也可以把每月剩下来的钱,储藏一定数目以后,放进银行,让孩子学着为自己的未来积累资金,培养孩子的理财意识。

第四,带孩子一起消费。购买家庭大件消费品时,不妨带上孩子一起,通过货比三家购物消费,让孩子明白理性消费的道理,知道如何消费最划算,同时培养正确的品牌消费观念。如果遇到孩子想要的东西,家长可以鼓励他用自己的钱买,如果不够,家长适当给予补充,让他有兴趣和信心继续积累奖金。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