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奔走鼓呼 描绘蓝图(本期关注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奔走鼓呼 描绘蓝图(本期关注 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

日期:2009.06.1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版次】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国务院近期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简称《意见》)。追寻这一战略的提出过程,人们发现,多个民主党派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由领导人带队赴闽调研、并在全国两会上鼓与呼,对“海西”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全国战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海西”正整装待发,欲宏图大展,如何真正达到“先行先试”的目标,怎样应对随之而来的体制创新期待,并真正成长为新的经济增长极?一直关注此战略的全国政协委员们提出了中肯的建议。民主党派倾情推动今年两会期间,各民主党派集中关注“海西”发展现象引起媒体关注。民革中央副主席修福金委员代表民革大会发言,认为在金融危机背景下,构建“海峡经济区”,促进两岸经济繁荣更显必要。他明确指出,最终构建的“海峡经济区”,不仅将为台湾经济提供强劲的动力和更大的发展空间,也将推动祖国大陆沿海地区形成完整的经济发展圈链条,使“海峡经济区”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地区等之后的又一新的经济增长极。农工党中央、致公党中央、九三学社中央、台盟中央等分别从各自角度,根据调研成果提出建议。两会后,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专门召开提案办理协商会,集中办理海西经济区相关提案。出现这样高层政见云集的现象并非偶然,这几年,海峡西岸吸引了多个民主党派关切的目光。调研、提案、发言、信息,他们充分运用各种参政议政的途径和方式,为海峡西岸发展建言献策。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罗豪才一定欣慰于近期国务院《意见》的出台。还是在本世纪初,时任致公党中央主席的他就把目光投向了海峡西岸经济发展。2004年初,福建省正式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在随后的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致公党中央便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圈》的建议,并得到中共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当年5月,罗豪才便率调研组赴福建、广东等地实地考察,并将调研结果上报中共中央。中共中央领导同志指示有关部门结合“十一五”规划的编制研究提出意见,并委托致公党的同志继续帮助福建研究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问题。2007年12月,万钢任致公党中央主席。领导人更迭没有影响致公党对海西的持续关注。万钢多次带队视察调研福建区域经济发展情况,对海峡西岸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研究,为中共中央和国务院的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作为由台湾省籍人士组成的民主党派,台盟中央更是将促进海峡西岸建设作为参政议政重头戏。2008年5月8日至18日,全国政协副主席、台盟中央主席林文漪率台盟中央调研组赴福建,围绕“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密切两岸交流合作”主题进行考察调研。在调研基础上,台盟中央正式提出构建“海峡经济区”的战略设想,并形成了《关于构建“海峡经济区”的几点建议》,以及相关研究报告提交给了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有关领导对此作出了重要批示。商务部等有关部门还专门邀请台盟中央召开座谈会,围绕构建“海峡经济区”的问题当面交换意见。2008年11月17日至21日,民盟中央主席蒋树声率民盟中央调研组赴福建考察调研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闽台农业合作、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建设、福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调研组的专家每到一处,都从不同的角度提出建议。有专家指出:各民主党派中央由领导人带队调研、并通过各种途径呼吁,对“海西”从地方决策上升为中央决策,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协委员建言献策大幕方启,千头万绪。政协委员忙建言。“下一个5年海西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将迎来大发展!”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社科院台湾研究所所长吴能远兴奋地说。在吴能远看来,有了中央政策支持,海西后5年的发展将更大幅度地展开,真正展现出海西的优势和前景,并在这一过程中呈现从海西经济区向海峡经济区转化的趋势。“当初提海西经济区,就是放眼于建设海峡经济区,把闽台这样相邻的两个经济区整合起来,这样的整合符合亚太地区经济整合趋势。”吴能远说。如果再放眼一些,海西的发展将形成更广大的腹地,最终把长三角和珠三角连接起来,在中国东部形成一个大片的经济区。“先行先试”是经济区发展的关键。委员们建议,在闽台之间的经贸合作上,应给予更具体的政策支持。特别是在金融方面,应适当地降低门槛,让闽台在金融、保险、物流方面形成更有利的合作;在进行产业合作时,也应实施一些特殊、灵活的政策,包括相关的税收、市场准入等。交通是经济命脉,要形成真正紧密的经济合作,交通枢纽的建设尤为重要。全国政协委员陈绍军提出了一揽子设想:依托港口群优势,加快港口建设,构建面向东南亚的门户港;推动台湾海峡大通道建设,建立两岸邮电直通端口和交换中心;加快对台高速铁路建设,加快区域协作通道和连接港口的高速公路建设,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对台开放便捷通道。人文交融也是重要步骤之一。有委员指出,累积互信、扩大认同也是海西建设的应有之义。应逐步推进“闽南文化交流中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两岸创意产业园区”等项目建设,构建两岸共同家园,为维护台海地区和平稳定、促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作出贡献。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共同愿望。全国政协委员施子清日前建议:台湾的气候、地理、人文环境跟福建有相似之处,如今台湾的创意农业的开拓与发展已取得公认的成绩,福建可借此发展创意农业。此外,台湾还有不少产业优势明显。如何运用好国家支持海西建设政策,加强对台贸易等各领域的往来,取其长补其短是一个大课题,须好好研究。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