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贡献心力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贡献心力

日期:2006.05.09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叶紫

【关键词】福建省 调研报告 海峡西岸 经济区建设 经济繁荣 东南沿海 福建铁路建设 致公党 两岸农业合作 台商 

【版次】

【分类号】BH66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最先提出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早在2004年初,中国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组织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深入基层,走访企业,形成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圈》的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将“海峡西岸经济区”定义为: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岸地区。报告认为,台湾产业结构正由劳动密集型转向资本、技术密集型,迫切需要将一些在本地失去优势的产业转移到其他地区,浙南、福建、粤北都具备接纳台湾产业的条件。闽台经贸往来恢复20多年来,台商在福建的投资已经超过100亿美元。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能够促进台海两岸经济文化合作,实现两岸双赢。报告提出设立海峡两岸自由贸易区的设想,并建议有关政府部门在铁路、高速公路、能源等基础设施建设上给予大力支持。2004年3月在全国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参加致公党和侨联组委员联组会的讨论。致公党福建省委员会主委王钦敏提交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构建我国东南沿海经济繁荣圈》的提案,在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高层带头进行调研考察2004年5月底至6月初,致公党中央主席罗豪才率领全国政协常委视察团,就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情况进行专题视察。视察团深入厦门、漳州、泉州、莆田和福州,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以及对台经贸关系现状,并与台商和台资企业员工进行座谈,形成了《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促进祖国和平统一》的视察报告,建议国家对该地区给予必要的支持,并将此列入“十一五”规划。中共中央领导人在罗豪才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报告上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认真阅处。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复函认为这个建议很好,对推动闽台经贸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并根据建议提出了加强这项工作的具体意见。2004年11月中旬,农工民主党中央主席蒋正华率考察团,到福建进行“加快港口经济发展,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考察调研,撰写了《从祖国统一高度加快福建港口发展的建议》的调研报告,国务院领导人作了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在“十一五”规划中予以研究。12月17日,铁道部和福建省签订了《关于加快福建铁路建设的有关问题的会议纪要》,计划投资1000亿元,在福建建设温(州)福(州)铁路、福(州)厦(门)铁路、厦(门)深(圳)铁路福建段、龙(岩)厦(门)铁路以及江西向塘至福州港、湄洲湾港铁路等。纷纷行动多方出谋划策2005年10月,在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何鲁丽主席的支持下,民革福建省委员会提出了建立“海峡和平合作双赢实验区”的调研报告,并作为民革中央的建议案提交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今年3月举行的全国政协会议上,民革福建省委员会主委庄先提出《构建“海峡和平合作双赢实验区”》的提案。此后,中国民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提出《闽台两岸农产品竞争力比较与合作研究报告》,认为优势互补、消融冲突、分工合作是今后两岸农业合作的三大方向;今年4月,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主席许嘉璐到访厦门考察台资企业,表示要将台商提出的建议作为下一阶段研究解决的课题;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也提出了《新形势下闽台农业合作的策略与建议》,认为福建在两岸农业合作上具有特殊优势,应建成台湾农产品在大陆的物流集散地;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福建省委员会则提出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东西岸互动》建议,认为现在是密切两岸产业合作的有利时机。中共福建省委统战部部长张燮飞表示,各民主党派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发挥了独特的优势和作用,许多好的建议已成为政府的政策推行实施。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