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培育福建产业集群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培育福建产业集群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日期:2004.03.23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作者】 胡渡南

【关键词】产业集群 产业园区 海峡西岸 经济区 加工中心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工业园区 规划建设 产业文化 

【版次】

【分类号】BH66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新世纪,面对我国全方位开放的新形势,世界经济一体化带来的新机遇、新挑战,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根据福建独特的区位、经济、人文条件,作出了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抉择。培育产业集群是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是我省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做强做大优势产业,构筑福建产业竞争制高点,推进工业化进程,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项重要举措。 $$培育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应对世界经济一体化挑战的战略需要。进入新世纪,全球国际贸易规模日益扩大,跨国投资日趋活跃,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世界经济集团化、区域化、一体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国际产业分工进一步朝着专业化方向发展,导致世界制造业加工成本大幅度下降,单体企业难以应对集团化、区域化集群企业激烈的竞争。福建是我国较早开放的省份,与世界许多国家交往较为密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福建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必须将产业的发展放到全球产业新一轮分工中进行定位,以集群的形式联手参与世界产业竞争与合作,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获取最大化的比较利益。 $$培育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是推进海峡西岸经济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协作的战略需要。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对外开放形势的发展,全国各省市纷纷推出改革开放的新措施,积极进行区域经济协作和分工,加大产业发展力度。上海、浙江、江苏、广东、山东、江西等周边省份,大大加强了产业园区与产业集群的建设步伐,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地区和我国经济的两大增长极。福建处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两翼之间,需要加快发展,通过建设具有福建特色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加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对接,主动参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的产业分工、协作与竞争,双向互动,拓宽资源、资金、人才、科技要素配置的空间,提高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的聚集力和辐射力。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建设的战略定位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建设,要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福建产业发展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进行科学的战略定位。 $$1.培育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福建有着良好的区位、地理和资源优势。从区位的条件看,福建面对台湾,毗邻港澳,地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间,通过建设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可以加强海峡西岸经济区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台湾、香港、澳门等地区的产业协作和经济交流,借助发达地区强势经济的牵动,加快福建经济的发展。从地理条件看,福建依山傍海,海域开阔,口岸众多,发展钢铁、石化等临海工业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条件。从资源条件看,福建金属矿和非金属矿品种多,石材、林产、水产、农产品等资源丰富,开发建设区域性特色化的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有着良好的资源条件。 $$2.培育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福建具备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投资环境。福建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与体系已基本形成。公路方面,近年来,全省已相继建设福温、漳诏高速公路,正在建设龙赣、京福出省高速公路,开辟了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连接的高速通道。铁路方面,全省已建成鹰厦、横南、梅坎漳出省铁路,正在计划建设赣龙、福温铁路。港口方面,全省拥有厦门、福州、湄洲湾、福清、罗源等港口优势。航空方面,全省建成了长乐、厦门、武夷山、晋江四个机场。现代化的立体交通网络,将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企业产品、原材料的运销和人员的交流,提供便利的条件。 $$3.培育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福建有着优越的资金条件。福建是全国著名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有1000多万之众,其中不乏商业巨子和实业家,拥有很强的投资能力。福建是台湾同胞重要的祖籍地,随着福建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海峡两岸的合作交往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台胞把投资的目光投向福建。福建乡镇企业、民营经济比较发达,不少企业已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正在进行新一轮的投资创业。福建社会资金资源丰富,2003年社会储蓄存款达到4900亿元。福建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企业家、经销商有300多万,有着信息灵敏、投资实力强、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势。通过建设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将潜在的民间资本优势转化为现实的投资优势,完全有可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4.培育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福建有着良好的工业基础。福建制造业总体水平位居全国第8位,全省29个制造业行业中,服装、制鞋、陶瓷、水泥、石板材、电子、塑料制品、化纤制品、纸制品等12个行业在全国具有一定的优势;电子显示器、工程机械、环保设备、电烤箱、电熨斗、汽车钢化玻璃、水表、水暖器材、电动机、客车等产品的产量居全国前列,形成了一批极具发展前景的产业集群。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一大批的关联企业迅速向工业园区集聚集中,产生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企业规模效益和投资综合效益,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的建设提供了良好载体,也为今后培育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建设的目标构想 $$培育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要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充分发挥我省区位、地理、资源、人文优势,以市场为导向,以世界产业结构大整合为契机,以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为依托,以优势产业为纽带,以优势产品为基础,以大型企业为龙头,以开发产业园区为载体,以建设全国性、区域性制造业加工中心为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推动福建产业更深入地参与国际国内产业分工协作,更紧密地与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联动发展,积极培育出具有福建特色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产业集群,完善产业链和社会服务网络,形成合理的产业地域分工和生产力布局,提升我省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借以加快福建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进程,繁荣海峡西岸经济区。 $$ (一)积极培育海峡西岸经济区大型产业集群 $$用5年时间,集中全省的优势资源,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建设30个全国性和区域性制造业加工中心,努力把这些制造业基地建设成为主导产业优势明显,产业集群规模大,加工制造与科技创新能力强,技术装备水平高,生产、研发、销售、培训、信息等功能齐全的大型制造业加工中心,形成强大的聚集力、辐射力、牵引力,带动周边经济发展。制造业加工中心由一个或若干个产业集群和产业园区构成,到2008年,每个全国性制造业加工中心产值不低于60亿元,每个区域性的制造业加工中心产值不低于40亿元,使这些制造业加工中心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发展的引擎,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 (二)培育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园区 $$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的发展和升级,需要有一批产业园区作为载体。因此,需要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制造业加工中心这一战略目标,用5年时间,相应培育30个产业园区。产业园区以生产加工某一特色产品为主,配套建设大型产品展示交易市场、大型研发中心、大型职业培训中心和产品行业检测中心,努力把产业园区建设成制造业发展的平台,产业集聚的载体,行业发展的中心,产业科技创新的基地,产品交易的集散地,产业集聚培养人才的舞台,产业发展的龙头。到2008年,每个产业园区产值不低于30亿元。同时,积极培育目前各地综合性工业园区中的主导产业,在综合性工业园区中开辟产业专业园。按照“一园一业”的原则,依据各地工业园区的资源、交通、土地、产业等条件,在综合性工业园区中规划建设产业专业园,培育优势和主导产业,通过科学规划布局,合理整合招商资源,引导全省工业布局朝着区域化、专业化、园区化方向发展。到2008年,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各具特色、具有较强集聚力、辐射力和竞争力的产业园区体系,产业园区产值不低于2000亿元。 $$◆高起点高标准地规划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与产业园区 $$(一)科学地规划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集群 $$加强制造业的分工与协作。以优势产业为纽带,以大型企业为龙头,加强制造业的分工与协作,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大幅度地降低生产加工成本。汽车、工程机械、环保设备、电工电器、电机设备、水暖器材、家用电器、制鞋、服装、陶瓷、石板材、纺织品等产品,要按照产业化发展的要求,根据产品不同的加工特点和工序,进一步细化产业内部的生产分工,提高产品规模化、专业化、协作化水平。 $$科学化布局。根据产品的加工流程的特色进行产业布局,统一规划,建立标准化的厂房、标准化的生产线、标准化的工艺流程、标准化的生产体系,建立规范的生产、加工、配送体系。 $$引导产业集聚集中。以现有大型企业和优势产品为基础,组织全国和全省相同和相关企业集聚集中连片发展,通过制定产业发展政策,建立产业发展模型,鼓励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成龙配套,重组联合,建立规模化的产业集团和产业集群。 $$培育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依托某一产业的骨干大型企业,采取政府扶持,行业、企业和高等院校联办等措施,建立产业性研发中心、质量检测中心、职业培训中心、高新技术孵化基地、博士后流动站,提高产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逐步完善产业链。以现有的主导产品为基础,做强做大主导产业和优势产品,加强主导产品的内部分工协作,加速上游和中下游产品的开发,填补产业链条上的空白点,逐步完善产业的整体功能。 $$选准不同的发展模式。产业集群的建设,可选择不同的模式。一是大型企业带动型。以产业园区内现有的大型骨干企业为龙头,引导全国和全省相同企业和关联企业进入园区,组建集团企业,形成产业集群。二是能人带动型。以某个行业的会长或领衔人为主导,组织行业整体进入产业园区,实现行业异地快速膨胀。三是政府主导型。政府根据当地支柱产业新一轮创业的需求,开辟产业园区,组织和引导当地企业和全国同行进入园区集聚连片发展。各地要因地制宜,根据本地的经济、社会、人文条件和特点,选准不同的发展模式。 $$ (二)高起点地抓好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 $$高起点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园区的规划,必须适应现代制造业发展的要求,运用现代规划的新理论、新技术,高起点地规划,科学化地设计,充分考虑产业高度集聚、快速发展的动态需求,确保规划30年不落后。把构筑全国性、区域性制造业加工中心,开发建设产业园区与加快推进全省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与城市总体发展规划和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相衔接,做好产业园区发展的总体规划。在搞好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高起点地做好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生活设施、环保设施等专项规划。按照不同产业的文化内涵,规划设计不同特色和风格的产业园区,努力构筑一批高起点、高标准、高品位、具有鲜明产业特色的城市工业新区。 $$功能化布局。根据各地的资源、交通、土地、社会和经济条件、产业特征、依托产业园区所在的中心城镇,加强产业园区的功能区规划建设,构建出舒适优美的产业区、综合服务区、休闲区、居住区等,形成协调合理的功能区划。一是产业区要按照产业特点分类布局,将资源及原材料使用上具有共性的企业集中布局,按照产业内部生产和分工协作的要求规划生产加工流程,建立合理的工业链,建设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二是综合服务区要配套建设市场交易、科技、质量检验、培训教育、行政管理等设施,充分发挥综合服务区的商业服务、物质流转、信息交流、要素配置的功能。三是生活居住区要注意环境质量,职工住宅要向公寓式方向发展,有条件的应在依山傍水丛林处建设高尚住宅区。四是休闲区要尽量融入自然要素、传统文化和产业文化,精心点缀建筑小品、绿化景点和休憩设施,使之成为与自然最为贴近的休闲场所和观光旅游场所。 $$高标准建设。产业园区以人、自然、建筑的有机融合为目标,以产业文化为内涵,通过个性鲜明的建筑物,流畅的路网,精美的景观物,多姿的绿化和完善的公共和市政服务设施,结合山体、水系、植被、田野等自然要素,构筑优美、高效、和谐的整体空间。一是充分考虑产业园区发展的动态要求,高标准地进行“六通一平”或“七通一平”基础设施建设,给水管网要结合道路网架的建设,尽可能采用环状布局,建设能满足排水量的排水系统和用于统一处理废水的设施。提倡使用节水和重复用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减少废水污染。二是产业园区的建筑要体现鲜明的时代性、个性和实用性。按产业特征设计标准化厂房,行政和商务大楼设计要有现代化氛围;标志性景观要能表达出产业文化特色。三是厂房、住宅、园区的各种建筑物在建筑风格、基调等方面,要注重统一性和协调性,厂房按产业特征采用统一标准构造,住宅采用欧式或地方风格设计,工业区内各企业之间用通透式栏杆隔离。 $$生态式发展。充分利用山体、水系、植被、林木、田野等自然要素,营造富有自然生态魅力的环境空间。一是公共绿地和企业厂区的绿地率应不低于30%,并在绿化系统规划中注重园区外绿化与园区内绿化的结合,平面绿化和立体绿化的结合。二是尽量选用清洁能源、优质能源和可循环利用材料,降低生产过程中的物料浪费和能源浪费,最大限度减少“废物”排放。三是加强污控中心的规划建设,禁止建设污染严重的项目,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三废”治理率要大于90%,企业的污染物要达标排放,生活污染物要统一处理,保证有优良的大气和水环境质量。四是主次干道两侧要根据路宽和地形条件规划绿化带,人行道要设置绿色林阴空间,江河湖泉水系的沿岸也要种植绿化带。努力塑造新世纪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有机结合的良好形象。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