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

日期:2005.06.18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作者】 潘绣文

【关键词】海峡西岸 经济区 项目带动 工业园区 抓项目 重点项目建设 工业项目 项目成果 生产要素集聚 产业集群发展 

【版次】

【分类号】BH66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我委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决策部署,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规划为龙头,以项目为抓手,努力在推进改革、促进发展上不断推出新举措,展现新作为。 $$围绕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认真组织编制“十一五”规划。我们以项目作为规划的灵魂,把编制实施“十一五“规划与全面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纲要》紧密结合起来;围绕改善发展环境,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 $$围绕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工作,切实加强了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政策性、体制性问题的研究,不断推出新措施。 $$围绕促进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推进投资结构的调整。我们坚持以项目带动促进投资增长,及时分析、掌握投资结构的变化,结合我省实际,在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措施中注意发挥好、引导好、保护好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 $$围绕增强发展后劲,突出抓好重点项目建设。我们始终把重点项目作为增强发展后劲的关键,促进协调发展的重要载体,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的协调推进力度,着力推动“两个提高”。 $$围绕促进项目落地建设,积极做好项目申报和争取国家支持工作。我们一方面加强协调,做好地方配套工作,另一方面经常上京了解国家对项目审批和资金安排的政策取向,积极申报项目及资金。 $$围绕促进项目与技术、资本、人才等要素的有机结合,精心承办“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我们始终把“6·18”当作以项目带动促进技术、资本、人才等生产要素集聚、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平台,重视过程,积极主动做好经常性的项目成果及企业技术需求的征集、推介等对接服务工作。 $$我们将突出加强规划工作,建立以规划为龙头的项目生成机制;突出加强体制机制创新,不断改进项目审批和资金管理;突出加强项目储备,力争在促进“两个提高”上取得新成效;突出加强项目成果和企业技术需求的对接服务,构建国际化的、永不落幕的“6·18”项目交易平台;突出加强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进一步促进机关职能和作风的转变。 $$省国土资源厅:提供用地保障 $$我厅作为主管国土资源规划、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政府组成部门,紧紧围绕福建经济发展大局,以支持发展、服务发展为工作的出发点,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过程中,科学规划、合理用地、强化服务,积极推进项目的生成、落地和建设,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 $$严格审批用地,确保项目实施,对符合产业政策的项目,通过合理规划、用地预审、先期介入等办法,做到了早部署、早安排、早落实;做好45个省级立项的建设项目用地的预审和15个国家立项的建设项目初审工作,为一大批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打下良好基础。 $$严格用地标准,引导项目合理用地,加强规划引导,鼓励和引导工业向开发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住宅向社区集中。同时,在开发区推行“飞地工业”,实现工业用地的集中联片发展。大力盘活存量土地,对闲置2年以上的土地予以收回并及时处置。研究制定了工业项目土地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在建设项目审批、用地预审和供地审查时,坚持以项目定用地、以投资额定用地量。强化服务意识,促进项目顺利实施。进一步改革审批制度,精简审批要件,提高审批效率。落实征地补偿安置,为项目落实奠定基础。 $$今后,我厅将继续致力于创新各项工作机制,在土地利用指标上实行“两保”的方针,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批转的《关于促进工业企业集约合理用地的若干意见》,严格执行工业项目单位面积土地投入标准,实现土地高效集约利用;继续盘活存量土地,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存量土地调查工作,对闲置、空闲和已批未供的土地要予以盘活;进一步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加快建立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根本上解决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为推动征地工作的落实打好基础。 $$福州:突出发展工业 $$我市坚持把省委、省政府提出的项目带动战略作为推进工作的重要抓手,针对工业化水平不够高这一制约福州发展的突出问题,紧紧围绕坚定不移突出发展工业这一主题,以项目集聚生产要素,以项目促进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积极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历史性进程。 $$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注重抓好项目载体,充分发挥标准厂房作为工业园区启动器、项目落地跳板和外(台)商投资过渡房的作用,集中力量推进金山、江阴、滨海、元洪、青口、软件园等6个市级工业集中区建设,打造产业低成本集聚和生产性项目快速落地的良好载体;抓好项目招商,坚持把项目招商作为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发展后劲的生命线,充分发挥福州侨台、开放等比较优势,坚持以工业项目为主,内资外资并举,大中小项目并举,劳动、资金、技术“三密集”企业并举,集聚市、县、乡各级合力抓招商、抓项目。充分发挥“5·18”、“6·18”、“9·8”等活动的项目合作平台作用,积极推进项目对接;突出抓好产业链配套招商,加强牵动性强、产业关联度高的龙头大项目的引进,加强上中下游关联企业的招商,着力增强产业整体实力、竞争力和配套能力;充分挖掘乡亲资源,做好“亲情招商”的文章;抓好项目推进,我们注重从领导力量、服务保障、政策扶持等方方面面加大力度,推动项目尽快落实落地。 $$项目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我们将着力狠抓项目前期工作,以生产性项目、港口项目、市政项目等为重点,积极破解项目实施难题,推动项目建设全面提速,着力优化项目服务环境,加大工业发展政策扶持力度。 $$南平: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近年来,南平市在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中,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全市上下广泛开展以项目为核心的创业竞赛,形成了议项目、跑项目、抓项目的浓厚氛围。去年全市新开工项目759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29亿元,比三年前翻了一番多。 $$在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中,我们始终做到“四个坚持”: $$坚持突破瓶颈抓项目。着力实施高速公路、“年千公里”农村路网、闽江上游抗旱蓄水防洪等“十大工程”,计划投资291亿元,去年完成投资28亿元,一批缓解发展瓶颈的项目全面启动。 $$坚持突出工业抓项目。依托老工业基地的优势,推进现有企业扩大投资。近三年来,南纸、南孚、南铝、南纺、南缆五大企业新增投资18.7亿元。依托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近三年,竹木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发展平均增幅在40%和36%以上。大力发展工业园区,“筑巢引凤”,去年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8家。 $$坚持扩大开放抓项目。大力推进“南接北联”的开放战略,主动承接沿海地区和“长三角”的辐射,以开放集聚项目。今年成功举办“5·16”中国武夷旅游节投资贸易洽谈会,共签约外资合同项目99项,总投资4亿美元,签约内资合同项目96项,总投资21.9亿元。 $$坚持创新机制抓项目。积极探索和建立“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农村工作机制,鼓励科特派以资金、技术、管理等形式,与农户、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几年来共引进、开发项目934项(总投资1.82亿元),建立种植业示范基地34.59万亩、辐射带动农户13万户。 $$宁德:围绕发展抓项目 $$我市坚持“围绕项目抓发展、抓好项目促发展”,始终把主要精力放在超前谋划项目、研究项目、争取项目、落实项目上。今年,全市安排重点在建项目44个,总投资300.2亿元,年度计划投资63.7亿元(不含温福铁路),是宁德历史上投资项目最多、投资额最大的一年。 $$超前规划谋项目。围绕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九大支撑体系,结合建设宁德海峡西岸经济区东北翼增长极港口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编制了宁德中心城市总体规划、港口开发规划、临海产业发展规划等一批重要规划,仅2003-2004年两年间,全市共开发、策划、储备项目264项,总投资达1990亿元。 $$对接政策争项目。抓住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和省里加大扶持欠发达地区发展力度的契机,从实现国家、省政策与宁德优势的对接上找项目、争取项目,去年,全市共有11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今年又有22个项目列入省重点项目。发挥地理区位优势,加快南联北接。两年来,仅福鼎市就引进温州地区生产性项目32个,总投资23亿元。把参与“6·18”项目成果交易会作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今年第三届“6·18”,全市已征集技术对接项目261项,技术需求项目117项。 $$多元融资建项目。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争取在国债资金和专项资金等方面得到更多支持;激活和启动民间投资,2004-2006年中心城市88个城建市政项目30多亿元投资已全面启动,其中民间投资占总量的60%。 $$创新机制抓项目。实行“一个项目、一名领导牵头、一个班子服务、一个部门负责、一套方案管理”的工作机制,为项目组织实施提供保障。突出软环境建设,把项目成果作为年度考核评先、晋级的重要依据,真正做到以项目建设论能力、论实绩,形成党政齐心协力抓项目、各方积极参与抓项目的良好局面。 $$厦门:增创领先优势 $$我市提出了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原则、目标、实施步骤和工作措施,建立了重点项目的策划生成、效益评估、服务协调、开工建设的运行机制,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厦门经济社会发展中真正体现了项目带动作用。 $$带动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改革审批方式。成立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推动网上审批,压缩审批时限,取消非财政性项目的审批。市区两级都建立领导挂钩和重点项目周例会制度,建立信息反馈和督办机制,项目落地的进度加快,投资环境也有了改善。 $$带动投融资体制改革。能够市场化的项目尽量走市场化的路子,凡是允许外商投资的项目,一律对民间资本开放,并在用地、税收等政策上一视同仁;通过市场化手段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改革财政性投资办法,实行项目建设阶段代业主招投标制度,实行建设工程经评审的最低价中标制度,试行公益性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 $$带动产业结构提升。抓重大产业集群项目和现代服务业项目,主要是总部经济、旅游会展和现代物流项目;抓关系长远发展的项目,主要是建设800万标箱国际集装箱中转港,实施区港联动,把9平方公里物流园区建成自由贸易港区,按照中央领导的要求,努力争取成为海峡两岸营运中心。 $$带动经济效益提高。重点抓高新技术、高附加值的项目,着力提高土地集约化程度和综合利用水平;抓生财性的项目,讲求每平方米用地所产生的税收。 $$带动干部作风转变。以抓项目作为干部责任、能力、绩效的评价标准,纳入干部考评体系,实行季度考核;组织处级以上干部到14个高新技术项目学习,提高对“世界一流企业要有一流服务”的意识和水平。 $$我们将进一步提高项目承接能力,强化项目集聚带动,营造项目建设氛围,树立增创海峡西岸经济区领先优势的强烈意识,增强干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做好新一轮开发建设的思想准备、工作准备和力量准备。进一步加快建设项目审批,同类项目、成片项目集中审批,扩建项目、续建项目简化审批。发挥全市上下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强大的合力,围绕发展、服务发展、加快发展。 $$漳州:大力引办工业项目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把工业项目作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和重要抓手,整合全市资源,大力引办工业项目,推动漳州工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拓宽思路谋划项目。从产业规划布局入手策划项目,认真研究国家和省里的规划布局,主动对接国家、省以及厦门湾的产业布局;从资源比较优势入手策划项目,立足漳州的农业、对台、港口三大优势,制定打造优质食品供应基地、对台经贸合作基地和新兴制造业基地的战略目标,积极策划生成了一系列项目;从现有产业链入手策划项目,围绕市委、市政府确立的“4+3”(食品、机械、材料、能源4个主导产业和电子、医药、家具3个重点产业)支柱重点产业以及龙头企业,引导产业发展向支柱重点产业聚集;从区域合作与对接入手策划项目,主动对接珠三角、长三角,积极参与厦漳泉城市联盟,在周边发达地区设立招商办事处,安排专人专项经费进行招商。 $$创新机制推进项目。创新项目推介机制,实行招商形式多元化,把政府主导招商和市场化运作招商有机结合起来;创新项目筹资机制,吸引各种资金参与工业项目建设;创新项目管理体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制;优化环境保障项目,始终把环境建设作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先决条件牢牢抓在手里;努力提供优质的服务,实行签约项目跟踪服务责任制;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加大对工业项目的政策扶持力度;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行行政审批的信息化、网络化、快捷化和便民化,加强机关效能建设,提高服务效率和服务水平,完善设施配套。 $$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大政策推进力度,以政策措施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协调解决问题力度,进一步强化领导挂钩重点项目责任制,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努力创造良好的施工环境,确保项目建设顺利推进;加大项目督查力度,加大项目策划力度,继续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狠抓项目落实不放松,推进漳州更快更好发展。 $$省经贸委: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近年来,我委认真贯彻实施省委、省政府项目带动战略,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为目标,着力加快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突出抓好一批重点项目实施。在以项目带动生产要素集聚、促进投资增长、转变政府职能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 $$以项目带动投资增长,增强工业发展后劲。省委、省政府提出项目带动战略之后,全省上下迅速形成了抓经济必须抓工业,抓工业必须抓项目的共识,掀起了发展工业的新高潮。 $$以项目带动生产要素集聚,初步培植一批产业集群。今年将2010年产值超100亿元的32个重点产业集群发展规划作为项目支撑;组织开展产业集群技术、市场、物流、金融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一市一园”示范工业园区工作。 $$以项目带动企业技术进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抓好对工业发展后劲和产业结构升级有重大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实施。 $$以项目带动政府职能转变,营造良好的投资发展环境。对于工业投资项目,除了有特殊规定以及明确要求省级投资主管部门审批、核准外,其余项目一律下放到设区市、县(市)经贸委办理。加强项目的规划、开发、储备、推介。积极创新项目生成机制,同时强化产学研联合,加速科技开发成果产业化步伐。积极改革财政支持企业技术改造的“挖改资金”使用办法,将主要资金投向项目银行贷款贴息,发挥财政资金的“乘数效应”,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投向。加强重点工业项目季度检查和调度,推动重点项目顺利实施。引导民间资本投入工业项目,通过规划、产业政策导向、项目贷款贴息等手段引导民间资金投入到工业生产领域。 $$我委将进一步强化项目储备和招商,落实重点项目分级管理制度,及时协调解决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集中有限的政府资源促进重点项目的实施。同时进一步完善行政审批制度,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促进全省工业投资的较快增长。 $$泉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 $$我市在全市范围内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大项目开发和投资力度,以项目带动促进民营经济发展,以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推动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跃上新台阶。 $$经过两年多的努力,我市初步形成了富有竞争力的投资体系和充满活力的项目带动工作机制,增强了经济综合实力和发展后劲,主要体现在三大文明有新成果,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重点项目建设有新成绩,通过加大重点建设管理和投资力度,推进基础设施、工农业、社会事业等建设全面发展;项目前期工作有新突破,大力推进重点项目的前期工作;项目储备推进有新成效,全面实施项目滚动发展和项目储备;集群建设有新发展;项目生成有新举措;集聚资金有新动作,下大力气争取国债资金及预算内资金,积极向国家开发银行、各商业银行推荐好的重点项目,继续推动民间投资。 $$以项目载体为平台,提升民营经济发展水平。在政策上扶持,在项目安排和资金争取上扶持,在项目规划、生成、推介、对接上扶持,在解决困难上扶持,在企业开拓国内外市场上扶持。 $$实施项目带动,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以龙头项目为带动,加快产业集聚,以产业链招商为纽带,培育延伸产业链,以专业化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升级。 $$下一阶段我们将努力在经济发展、城市拓展、体制创新、先进文化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等五个方面走在全省前列,特别根据会议精神,继续在深化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促进民营经济和产业集群发展上狠下工夫,取得新成绩。 $$莆田:抓民资回归促发展 $$我市充分利用民间资本雄厚的优势,把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与民资回归工程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了一条适合市情特点的路子。据统计,2003年以来,全市民资回归签约项目709个,项目总投资376亿元,实际完成投资86亿元,占同期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4%。今年1-5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幅高达30.6%,其中民资新投产项目贡献率达38%。 $$发挥民资优势,推动亲情招商。莆田海外乡亲有70多万人,外出经商务工人员有50多万人,在全国各地创办企业2万多家,这是莆田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实施推动民资回归工程,强化招商攻势,形成千方百计招项目、千山万水引民资的局面。充分利用6·18项目成果交易会、海峡经贸洽谈会、“9·8”贸洽会的平台,扎实做好民资项目参会工作。注重项目策划,拓展投资空间。目前市级项目储备库滚动储备大中型项目约600个,总投资800多亿元,为民资回归提供了广阔投资空间。 $$推进园区建设,打造发展平台。把工业园区作为民资回归的“平台”,精心打造8个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地,全市已经投产或在建的405个招商项目中,有近70%落户在工业园区或工业集中地。 $$优化投资环境,增强民资回归信心。今年5月份,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市级领导“进企业解难题,抓项目促落实”活动,切实帮助解决民营企业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困难。2004年,全市拆除违章建筑物13.8万平方米,盘活闲置土地3801亩,重新开发利用3760亩,确保了大批民资项目的顺利落地。 $$龙岩:扎实推进“三个一百” $$两年多来,我市确立了坚定不移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实施了“三个一百”项目计划。即每年重点抓好100个当年新增长点项目、100个当年投资项目、100个后3年重大储备项目,较好地发挥了拉动发展的支撑作用。2004年,全市138个新增长点项目实现新增增加值16.3亿元,拉动GDP增长3.2个百分点;160个投资项目完成投资64.8亿元,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0.6%。 $$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对“三个一百”项目实行市及市直部门领导、县(市、区)及县(市、区)直部门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增强各县(市、区)抓项目、抓发展的动力。落实支持鼓励政策。去年全市通过贷款贴息、科技进步奖励、创名牌奖励等渠道扶持企业和项目的财政性资金3.6亿元。 $$完善政府服务体系。建立健全了项目和行政服务两个中心。到目前为止,已取消了58.1%的市级行政审批事项,对118个审批项目实行了告知承诺制,对278个项目实行了一审一核制,对投资500万元以上的生产性项目实行了代办审批制。市级审批权限内的投资项目平均35—42个工作日可完成审批,时间比过去压缩了2/3以上。 $$营造氛围集聚合力。在发展的指导思想上始终强调必须抓项目,各级领导必须带头抓项目,把以增长速度为标准的考评转到以项目工作成效为标准的考评;在机构、编制等体制上向项目工作倾斜;在财政支出预算中增列项目开发经费、前期经费、招商活动经费;对项目生成落地实行奖励制度。 $$三明:用好平台强化项目带动 $$近年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永不落幕的‘6·18’”和“‘6·18’要一届比一届办得好”的要求,把组织参加“6·18”贯穿于项目带动的全过程,做好项目成果征集、推介、对接、转化工作,不断提升项目带动实效,促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较快增长。 $$用好平台强化项目带动。我们把“6·18”作为服务企业、对接项目的重要平台,发动企业借助平台、主动融入,并在广泛接触中寻找项目、对接项目,展示三明特色。通过展馆、通过签约仪式,展示历届交易会的优秀成果,展示项目对接的巨大潜力,展示项目带动的广阔前景。 $$突出项目对接。我们把“6·18”作为点面结合、各具特色招商引资格局重要节点,突出项目成果转化,突出技术需求对接,注重特色拓展项目带动。我们坚持“跳出三明看三明,立足三明发展三明”,在“6·18”活动中突出特色优势,突出产业基础,突出生态优势,突出技术创新,突出多元格局,突出引智提升项目带动。通过项目集聚人才,通过人才衍生项目。广泛接触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各类专家,引进专家,突出以大项目、好项目吸引人才,在项目建设中建立人才柔性引进机制;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措施,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支持、改善条件,为人才创造良好的生活、工作环境。 $$创新机制落实项目带动。我们把“6·18”项目的落地、建设作为关键来抓,以此检验活动的成效,体现项目带动的实效。建立跟踪落实机制。建立问题调处机制。建立激励约束机制。 $$我们要切实抓紧抓实“6·18”各项工作,将其作为三明永不落幕的项目交易平台,不断创新项目生成机制,不断探索要素集聚机制,不断完善项目管理机制,不断健全有效服务机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困难,在提升项目服务水平中转变政府职能。 $$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