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莆田市关于进一步贯彻《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莆田市关于进一步贯彻《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意见

日期:2011.09.18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版次】第A1版(要闻)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根据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和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决定》,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批准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努力使我市在新一轮发展中赢得主动、赢得优势,特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紧紧抓住国家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按照省委提出的“莆田在新一轮发展中要走在前面”的要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改善民生为立足点,坚定不移地实施“以港兴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加快推进与央企、民企、外企“三维”项目对接,主动承接国内外先进地区优势产业转移,实现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三群”联动发展,不断优化经济结构,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持续增强区域实力,切实改善人民生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努力打造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和滨海宜居城市。

(二)发展目标

围绕《规划》提出的目标和任务,按照湄洲湾港口城市确立的“两岸人民交流合作的前沿平台、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和能源基地、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中心、世界妈祖文化中心”的发展定位,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勇于创新,乘势而上,推动跨越发展,建设宜居港城。

———到2015年,湄洲湾港口城市持续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8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达到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总收入力争达到200亿元。先进制造业和服务业贡献率明显提升,经济结构更加优化;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形成,公共服务更加完善;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不断提高,经济发展、人口布局和资源环境更加协调;基本达到较宜居城市标准。

———到2020年,湄洲湾港口城市蓬勃崛起,人均生产总值达到东部地区平均水平,位居海峡西岸经济区前列,基本建成高度集聚、强劲辐射的港口群、产业群、城市群。湄洲湾港口成为海峡西岸港口群的主枢纽港;环湄洲湾北岸形成若干个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群,兴化湾南岸临港工业初步形成;以主城区为核心、滨海新区和仙游县城为次中心的滨海宜居城市群,呈现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格局;人民生活更加富足,社会更加和谐,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建成滨海宜居城市。

二、主要举措

 

(一)更加注重港口群建设,构建海西交通枢纽

按照打造“东南沿海区域性交通枢纽”的目标,全面建设湄洲湾,规划建设兴化湾,保护利用平海湾。加快港口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港湾资源整合,主动与湄洲湾南岸、兴化湾北岸对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构筑面向世界、连接两岸三地、服务中西部地区发展的以湄洲湾北岸为主体、兴化湾南岸为支撑的海峡西岸中部港口群。

1. 全面推进湄洲湾港口建设。加快港口重点工程建设,把湄洲湾港建设成为海峡西岸具有深水中转和物资储备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枢纽港。大规模推进湄洲湾北岸港口整体连片开发,加快建设东吴作业区、秀屿作业区、罗屿作业区、莆头作业区等一批深水码头,重点推进罗屿40万吨级干散货码头、盘屿30万吨级油品码头、湄洲湾大型煤炭码头等项目建设,启动建设石门澳作业区等其他一批深水码头,尽快完成湄洲湾航道二期工程,开工建设湄洲湾航道三期工程,使之成为东南沿海通航等级最高的航道和全国屈指可数的超大型深水航道之一,满足世界上吨位最大干散货轮的安全通行。研究制定枫亭作业区港口码头建设方案,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为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临港工业发展提供便捷的港口服务。加快推进忠湄轮渡码头、对台5000吨客运码头及航道工程建设。继续推进台湾海峡铁路轮渡大型滚装码头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实现与台湾铁路、高速公路跨海峡对接,成为两岸直航的重要通道。不断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海事和救助安全基地建设,开工建设湄洲湾北岸港务大楼,建立比较完善的港口服务系统,不断提升港口综合竞争能力。加强与台湾及东南亚等临近港口的合作,积极引进国际性大型航运企业,开辟省际和国际航线,参与国际航运,拓展海向腹地。加快在湄洲湾港口陆域腹地范围内规划建设“陆地港”,拓展陆向腹地,积极推行“属地报关、口岸验放”模式,优化口岸通关环境,为中西部地区提供大能力的对外开放综合便捷通道。

2. 加快实施兴化湾南岸港口规划。根据兴化湾全湾数模、物模试验研究成果,尽快完成兴化湾南岸港口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工作,加快海域功能调整,积极推进兴化湾南岸码头和航道建设。按照“先行建设涵江港区”的思路,创新开发机制,鼓励国内外具备较强开发实力和招商能力的企业或财团,采用BT、BOT等方式投资开发兴化湾南岸区域。加快启动涵江港区后方疏港道路及港前路项目建设,积极推进1#、2#两个5万吨级多用途码头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为临港产业发展提供配套服务。按照全省“两集两散”港口的规划布局,充分利用向莆铁路满足双层集装箱运行条件的优势,适时开展兴化湾南岸大型集装箱码头项目的前期研究工作,主动与兴化湾北岸江阴港南北呼应、资源共享,积极发展集装箱运输。适时启动兴化湾南岸北高、石城作业区的开发建设,全力推进临港产业的加快发展,努力将兴化湾南岸打造成为与湄洲湾北岸错位发展、功能互补、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临港经济开发区。

3. 完善港口配套设施。加快构建“一纵一横”对外综合运输大通道和区域便捷的交通网络,为湄洲湾港口提供快速大能力的疏港通道,推动港口、铁路、公路及其他运输工具的“无缝衔接”,形成以港口为核心,集铁路、公路和管道运输为一体的拓展南北、贯穿东西的现代综合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向莆铁路莆田段和湄洲湾港口铁路支线,积极开展兴化湾南岸铁路支线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湄洲湾至重庆高速公路莆田段,构成莆田———南昌———重庆综合运输大通道。开通福厦铁路仙游客运站和涵江货运站,积极开展仙(游)龙(岩)高速铁路项目前期工作。续建莆永高速公路莆田段、沈海复线莆田段,构成珠三角———莆田———长三角综合运输大通道。加快规划建设重点园区、重点码头铁路专用线,确保“十二五”初中期建成投入使用。尽快完成城港大道、荔港大道、涵港大道、仙港大道等城市纵向主干道建设;推进木兰大道、沁峤路二期、莆阳大道二期工程等城市横向主干道建设。建成环三湾(湄洲湾、平海湾、兴化湾)滨海大道,构建“三纵三横”的普通干线公路。完成各港口作业区二级以上疏港公路建设,实现境内省道均达二级以上公路标准。全面推进莆田机场前期工作,力争按4C级标准开工建设。加强对福建LNG供气管网的保护,建设中海油福建应急抢维修中心,完善市域范围内管道天然气供气系统,积极推进向内陆地区铺设LNG供气管网和成品油管网,大力发展管道运输。加快规划建设港口其他配套设施,进一步完善港口功能。尽快完成秀屿220千伏变电站建设,继续推进东吴220千伏变电站前期工作,启动兴化湾南岸电力规划的研究,适度超前的为临港产业提供强劲的电力保障。续建金钟水利枢纽及湄洲湾北岸引水工程,适时建设乌溪中型水库及兴化湾南岸引水工程,探讨充分利用木兰溪水资源的科学方案,切实解决湄洲湾北岸、兴化湾南岸水资源相对紧张问题。

(二)更加注重产业群建设,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按照湄洲湾港口城市“一核两翼三基地”的发展格局,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强与央企、民企和外企“三维”项目对接,特别要全力争取世界500强、民企100强和台湾知名企业来莆投资兴业,促进产业集聚和优化升级,努力构筑在东部沿海地区竞争力强劲的产业群。

1. 构建先进制造业产业群。继续实施重化工业发展与轻加工业提升并举战略,以湄洲湾北岸为核心,以兴化湾南岸、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两翼,大力培育纺织鞋服、电子信息、食品医药、木材浆纸、装备制造、冶炼及压延加工、化工、能源、物流、工艺美术与创意产业等“十大产业”,奋力打造“一核驱动、两翼齐飞”的临港重化工业发展新格局。全面推进东吴林浆纸业基地、石门澳临港产业园、LNG产业园、秀屿国家级木材贸易加工示范区、枫亭工业园区及太湖工业园区等环湄洲湾北岸临港产业园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力支持鞍钢冷轧项目尽快投产达产;加快推进赛得利粘胶纤维一期、佳通二期、釜山石化等临港工业项目建设进度;争取国家发改委尽快核准林浆纸一体化项目,实现年内开工建设;加快推进泰盛纸业、赛得利粘胶纤维二期、硅钢、丁基橡胶和三一重工等重大临港项目前期工作。继续扶优雪津啤酒、众和纺织、闽中食品、三棵树涂料等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创新型企业,发挥其在产业集群建设中的龙头作用,衍生和吸引更多关联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价值链向中高端提升。积极推进兴化湾南岸、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规划建设,继续做好武钢集团、保利集团、北汽集团、齐鲁石化、天威集团、中信集团及CPL化工项目等一批重大前期意向项目的跟踪落实。继续争取大型央属企业、民营企业和外资企业在湄洲湾北岸、兴化湾南岸和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等重点区域布局大型重化工业项目,主动承接国内外特别是台湾地区产业链整体转移和企业抱团转移,努力形成LNG、林浆纸、冶炼、装备制造等3-5个优势明显、竞争力强劲的临港产业群,扩大和提升莆田制造业的规模与档次。

2. 构建大能力临港能源产业群。充分利用湄洲湾、兴化湾优良的港口条件,以节能、减排、低碳为发展方向,全力推进能源基地建设,努力构建环保安全的大能力临港能源产业群。依托国投湄洲湾煤炭中转基地,积极推进湄洲湾电厂二期超超临界火电项目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动工建设。加快推进神华大型煤电一体化项目前期工作,实现“十二五”期间开工建设,与国投湄洲湾煤炭中转基地一道,扎堆发展,形成规模效益。积极推进LNG接收站二期新增储罐项目前期工作,确保2012年开工建设;启动莆田燃气电厂二期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继续争取在湄洲湾东吴港区布局建设大型商业油品储备基地;继续配合中核集团扎实推进莆田核电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开工建设。开工建设平海湾海上风电项目;开展平海湾潮汐能发电的前期工作研究,争取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快风电场规划和建设进度,做好电力走廊规划控制,尽可能减少风电项目对城市建设和临港产业发展的干扰。支持华润集团开展兴化湾南岸循环经济产业园的前期工作,争取尽快启动大型煤电项目。加快建设仙游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确保2012年第一台机组投入使用,适时推进二期工程前期工作。加快构筑“市内环网、沿海双廊”的500千伏超高压电网,实现多通道大容量的供电网络;加强220千伏及以下输配网和智能电网建设,全面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提高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积极配合台湾海峡南日岛盆地油气资源的合作勘探和联合开发。

3. 构建多功能现代服务业产业群。以现代物流业、旅游业、创意产业等现代服务业为龙头,依托先进的信息技术和创新理念,加快建设和完善我市服务业基础设施,注重企业主体和管理人才的培育,努力构建多功能现代服务业产业群。加快建设罗屿铁矿石基地、莆头木材基地、盘屿油品基地、秀屿LNG基地和东吴煤炭基地等大型“五行”物流基地,众星拱月,交相辉映,联动发展,努力将莆田建设成为区域性物流节点和海峡两岸现代物流中心。以湄洲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区为载体,整合提升九鲤湖、南少林、工艺美术城等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人文条件,保护和恢复莆阳二十四景,发掘和开发仙游十二景,重新评选确定莆田新三十六景,形成海峡旅游、滨海旅游、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红色旅游和工艺旅游等特色旅游品牌为一体的大旅游格局。积极发展以妈祖文化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发挥“中国古典工艺家具之都”等区域品牌效应,推进仙游工艺产业园、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城、妈祖文化影视城和上塘珠宝城等创意产业重点园区建设,继续扶持力天红、集友框业、大家之家等文化创意骨干企业,重点发展以古典家具为主体,艺术油画、金银饰品、创意雕刻为烘托的工艺美术产业,打造一批具有莆田风格、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文化创意品牌与龙头企业,扩大我市工艺美术与创意产业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大力发展信息网络服务、商业服务、工程服务、教育服务、金融服务及文化体育、休闲保健等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有利于先进制造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三)更加注重城市群建设,构筑滨海宜居城市

依托“五山簇拥、四水相依、三湾环绕、二岛添辉、一心为源”的自然山水资源,按照保护壶山兰水景观、突出荔林水乡特色、建设生态环保家园、打造滨海宜居城市的思路,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努力构筑以主城区为核心、滨海新区和仙游县城为次中心的海峡西岸中部滨海宜居城市群。

1. 提升主城区城市品质。加快实施木兰溪南岸荔城新区建设,整合提升莆田工艺美术城、莆田鞋革服装城、海峡国际商贸城、莆田火车站片区等特色资源,努力建设成为区域性商贸中心和会展中心,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城市品位。启动木兰溪北岸城厢片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程,加快核心区域内“退二进三”步伐,优化城市格局,提升城市形象。尽快启动木兰溪下游拦河挡潮闸及配套工程,科学提高木兰溪城区段水位和抗旱排涝能力,推进木兰溪两岸万达商业广场、玉湖片区、金融财富中心、木兰国际广场等滨溪亲水生态城市综合体建设,建设木兰溪濑溪桥至宁海桥段的活力岸线,促进以木兰溪为中心的莆田主城区尽快形成。继续实施涵江片区东拓西联工程,依托荔涵大道东拓,与江口小城镇综合改革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相连打造区域综合服务中心,为兴化湾南岸涵江片区的大规模开发就近提供城市支持;依托荔涵第二通道西联,与荔涵大道、涵港大道、东圳路等城市主干道一起,构建环绕生态绿心的环状便捷快速通道,增强主城区集聚效应;加快生态市创建步伐,推进南北洋水系整治和内河截污工程,建设河岸荔林水道、绿心人工湖和土海湿地公园,提升城市生态功能。适时建设盘龙山庄、萩芦山庄和荔涵大道北片区等依山居,木兰溪滨江新城、樟林水乡、白塘片区和泗华滨溪片区等傍水居,提升居住品质。高标准建设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城市规划展示馆、档案馆、青少年宫和妇女儿童活动中心。推进“总部经济办公区”等大型写字楼及香格里拉、港丽等超五星级酒店建设。继续实施城市“洁、亮、绿、美”工程;推进“智慧莆田”建设,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和规划建设品位。

2. 推进滨海新城区建设。积极推进笏石片区建设,依托区级行政资源,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配套功能,大力发展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规模和档次,为湄洲湾北岸临港产业的加快发展就近提供城市支持。全面推进妈祖城核心区建设,尽快完成主次干道和管网、桥涵等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启动规划区域内土地招标出让等招商工作,适时推进区域行政中心和妈祖故里等公共设施和文化设施建设。统筹妈祖城与湄洲岛的总体规划和功能分区规划,作为世界妈祖文化的核心区域,重点发展成为区域旅游服务中心和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加快推进湄洲岛朝圣区周边村庄搬迁改造及游客码头改造、妈祖信俗源流馆等项目建设,引导湄洲岛人口逐步向忠门半岛转移,减轻湄洲岛人口与资源的承载压力,把湄洲岛建成世界知名的朝圣岛、度假岛、生态岛。适时拓展滨海新城规划建设范围,努力打造环平海湾高端生产性服务业中心,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空间,促进城市、港口、产业之间更加协调发展。

3. 加快仙游县城建设。依托大蜚山森林公园优美的自然景观,实施“大城关”战略,以木兰溪为纽带,沈海复线高速公路、莆永高速公路、仙港大道和城市二环路为支撑,推动县域城关向周边方向拓展,形成依山沿溪、四方并进的城市建设新格局。严格保护城区山体、水系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打通南北走向路网,优化城市功能配置,加快城中村改造,基本完成城区二环路以内开发建设。适时启动县域行政服务中心项目前期工作,择机开工建设,提升城市核心区品味。争取尽快启动海西华南城的前期工作,并实现开工建设,积极打造我省最大的工业原料交易中心、红木原材料批发中心和全球最大的红木家具城。依托仙游工艺产业园、城郊工业集中区和工艺美术走廊,实现城市化、工业化互动联动,促进产业集聚、商贸集聚和人口集聚,推动区域休闲城区生活圈的尽快形成,努力打造闽中地区山水文化宜居名城。

(四)更加注重城乡统筹,发展壮大区域经济

坚持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相结合、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以提升区域自我发展能力为核心,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发展壮大特色产业,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和竞争力,全面促进区域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1. 加快培育县区域特色经济。根据资源禀赋理论和比较利益原则,立足本地实际,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优势产业做出特色,把特色产业做出规模,把规模产业做出品牌,努力将比较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发展优势和竞争优势,形成错位发展、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新格局。充分发挥仙游临港腹地、传统产业和生态环境优势,务必在发展先进制造业、工艺美术产业和生态经济上有新成效;充分发挥荔城、城厢、涵江位于中心城区的地理优势,务必在发展城市经济上有新作为;充分发挥秀屿、北岸港口资源优势,务必在发展临港产业上有新突破;充分发挥湄洲岛妈祖文化优势,务必在发展旅游经济上有新提升。按照“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的目标,合理调整扩大现有工业园区规模,积极推进一批新的工业集中区建设,科学合理地确定各自的发展定位,积极培育引进龙头企业,以产业链为纽带,发展关联企业,努力打造20个以上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差异发展的工业园区和工业集中区,成为具备较大规模和较强集聚能力的经济体,为区域经济的加快发展提供跨越平台。

2. 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统筹城乡土地利用和规划,统筹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建设,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力争城乡一体化走在全省前列。充分发挥小城镇在联结城乡、辐射农村、扩大就业和促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把小城镇作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建设,不断提高小城镇综合承载能力。着力推进江口、西天尾、枫亭和埭头等4个省级试点镇以及榜头、北高、华亭、萩芦和山亭等5个市级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工作,努力建设成为“规划先行、功能齐备、设施完善、生活便利、环境优美、保障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和“卫星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和规划管理,采取最为严格的措施,坚决控制湄洲岛及临港产业规划区范围内居民占地建房现象,鼓励和引导居民向居住环境较好的城镇集聚,为工业化和城市化预留发展空间。加快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努力建设富裕、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3. 进一步简政扩权强县(区)。制定出台进一步加快县区域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不断完善县区域管理体制,进一步简政放权、简政强县(区)、简政强镇,进一步扩大县区及综合改革建设试点镇经济发展和社会管理的自主权,充分激发加快发展、自主发展、竞相发展的活力和动力。加大对仙游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赋予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相当于市级经济审批权限和县级相对完整的行政管理权限。参照市辖区模式,统筹规划建设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支持仙游经济技术开发区组建国有控股公司,作为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业主和投资平台,为主负责区域内相关政府主导项目的开发建设。全面落实支持和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在项目、资金、人才等方面继续加大扶持,增强老区自我发展能力。

(五)更加注重先行先试,增强跨越发展动力

充分发挥我市独特的对台优势,切实用好用足先行先试政策,着眼于拓展对外开放广度和深度,以建立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重点,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不断提升对外开放和区域合作水平,构筑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1. 加快拓展莆台交流合作。以两岸签署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为契机,全面实施先行先试政策,进一步加强莆台经济、文化等多领域的对接融合,努力构筑一个吸引力更强、功能更完备的两岸交流合作前沿平台。全力推进湄洲湾北岸基础设施建设,加强与台湾相关行业协会、重点企业的沟通联系,鼓励台商以独资或控股方式投资冶金、石化、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促成台湾重化工业向湄洲湾地区转移,使之成为闽台产业深度对接集中区。大力支持现有台商投资企业扩大再生产,切实保障台商投资企业合法权益,努力提升莆台产业合作的规模和档次。以国家级仙游台湾农民创业园为载体,鼓励台商投资企业投资建设两岸农产品集散市场,培育发展莆台农业合作专业园区,提升对台农业合作水平。继续推动对台旅游合作,大力争取赴台“个人游”、“探亲游”,培育“海峡旅游”品牌。积极承接台湾现代服务业转移,鼓励台商投资企业投资建设我市临港物流园区、对台小商品市场等;进一步加强对台金融合作,积极争取允许台湾金融机构在我市直接设立经营机构或参股莆田农村商业银行、仙游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试点。继续办好中国·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和海峡论坛·妈祖文化活动周等活动,进一步发挥中华妈祖文化交流协会和湄洲妈祖祖庙的桥梁纽带作用,建设两岸文化交流的重要基地,提升我市作为世界妈祖文化中心在海内外的影响力。加快申报莆田一类口岸水域扩大开放范围,争取将湄洲湾北岸港区整体纳入两岸海上直航点,加强与台湾港口的对接,扩大对台货运直航规模。加强对台客运码头及配套设施建设,全面提升服务水平,努力实现客运直航常态化。

2. 加大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力度。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为突破口,加快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围绕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进一步减少和规范行政审批,公开权力运行,不断提升行政效能和服务效率。鼓励支持企业改制上市、发行债券直接融资,通过资本运营加快发展、做大做强。继续实施“民资回归”工程,引导民营经济转型升级,提高民营经济发展水平。推进农村综合改革,鼓励土地合理流转,探索建立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深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户籍制度、文化管理体制、医药卫生体制等重点民生领域改革。稳步推进行政区划改革和调整,努力使行政区划更加有利于湄洲湾港口城市的持续协调、跨越发展。

3. 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坚定不移地按照“三个重中之重”的要求,继续加大与央企、民企、外企的对接力度,积极推介一批符合我市产业发展方向的重特大项目,提高 “三维”项目对接的成功率。继续实行领导挂钩重点项目制度,组建项目工作班子,确定专人专职负责签约项目的跟踪服务。制定项目审批“路线图”,提高审批效率,促进项目尽快落地建设。坚持引资与引智结合,吸引境内外企业到莆田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采购中心等。进一步优化进出口结构,引导企业从贴牌生产向委托设计和自主品牌为主转变,推进对外贸易从货物贸易为主向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并重转变。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逐步培育若干个有一定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集团公司。建立更紧密的区域协作机制,进一步强化“驻赣办”、“驻湘办”的综合职能,充分发挥其在区域合作中的作用,借助湄洲湾北岸现代化的码头群和便捷的集疏运条件,加强与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的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双赢。按照“辐射周边、对接两岸”的要求,拓展海陆、陆空货物联运,建设中西部出海重要通道。

(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建设幸福和谐家园

以人为本,加大民生投入,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幸福指数,切实做到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形成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进步的良好局面。

1. 不断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和平等的就业制度,坚持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鼓励大中专毕业生、城镇新增劳动力和农村富余劳动力自由择业、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加快构建城乡统一、区域协调的人力资源市场,规范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切实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加快完善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大力推进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基本建立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被征地人员养老保障、农民工养老保险等制度。完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扩大社会福利资金来源,推进福利社会化。进一步加强扶贫开发建设,继续坚持每年筛选一批市领导挂钩帮扶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和地质灾害点搬迁工程,全方位构建防灾减灾体系。加强饮用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现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Ⅱ类以上标准,水源供水保证率95%;供水水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城乡供水普及率100%,满足城乡居民基本用水需要。以整治城市“脏、乱、差”为重点,坚持不懈地抓好市容市貌综合整治工作,加快建设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面推进城市污水、垃圾处理产业化,按属地管理原则,加快乡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以人为本,造福于民。

2. 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快完善社会公共服务,切实增加财政资金用于民生投入。注重发挥市场作用,有效引导和整合社会力量,建立公共服务供给的社会参与机制。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入手,加快推进重点民生工程。推进人力资源建设,实施港城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工程,着力培养学科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优先发展教育,更加注重素质教育,优化教育结构,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促进教育公平。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和重点文化产业工程,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作用。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建设,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水平和能力,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全面做好人口计生工作,提高人口素质。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和廉租房建设,大力发展公共租赁住房,做到保基本、促公平、可持续。按照城乡区域一体化的思路,加大公共资源向农村、山区和社会弱势群体倾斜,逐步实现城乡、区域和不同群体享受大体相当的基本公共服务。

3.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把社会管理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改进社会管理方式,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建立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系。更加重视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从源头上、根本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发生。全面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联动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健全流动人口和特定人群管理机制、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管理机制以及公共安全体系。创新社会管理的方式方法,注重运用信息化手段加强和改进社会管理,积极应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对社会稳定和社会管理带来的挑战。夯实社会管理的基层基础,提高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推进城乡和谐社区、村(居)建设。深化“平安莆田”创建活动,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有效防范、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保障人民安居乐业。进一步健全重大决策、重大项目、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三、组织保障

当前,莆田正处在发展动能加速释放、经济总量蓄势突破的关键时刻,也处于经济结构加快调整、发展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关口,实现更高起点发展的思想基础、物质基础已经具备。全市各级各部门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先行先试、加快转变、民生优先、党建科学,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战略高度,加强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制定推进措施,确保《规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努力将本《实施意见》提出的具体措施转化为全市人民实现“跨越发展、宜居港城”的具体行动。

(一)强化组织协调

贯彻实施《规划》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切实负起领导责任,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机制。认真组织落实《规划》提出的各项任务要求。各级各部门要深化对《规划》的学习研究,明确职责任务,认真研究制定实施细案和工作计划,细化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明确职能分工,加强沟通协调,互相支持配合,积极做好与国家部委、省相关部门的沟通汇报,用活用足各项政策举措,有效衔接落实各项工作,充分发挥政策的带动效应和倍增效应。

(二)强化学习宣传

把《规划》的学习宣传与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深化对《规划》政策措施的研究,在全市掀起新一轮深入学习、广泛宣传《规划》的热潮,不断增强全市干部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实现新跨越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加强舆论宣传和引导,充分运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大力宣传《规划》的重要意义,宣传各级各部门在先行先试中的新做法、新经验、新成效,形成先行先试的浓厚氛围。加强分类指导,以点带面,认真总结贯彻实施《规划》中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加以推广,扩大示范带动效应。各级人大、政协,各民主团体和社会各界都要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组织动员全市广大群众,广泛凝聚各方面的智慧和力量,形成共同推进《规划》贯彻实施的强大合力。

(三)强化督查落实

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跟踪分析、督促检查和进展评估,建立长效工作机制,着力推进重大政策、重点项目、重要资金的落实,及时研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困难和问题,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实行目标责任制,制定出台实施《规划》任务分工方案和考核评估办法,把《规划》实施情况列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范围,纳入市委、市政府工作检查的重要内容,纳入绩效评估考评体系,做到每项工作有布置、有落实、有反馈、有评估。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督促检查,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和市效能办要定期通报各级各有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督促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充分发挥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作用,积极探索社会参与和监督的有效形式,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和监督《规划》的实施。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规划》的贯彻实施,以更加开阔的视野、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扎实的作风,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同心同德,奋力拼搏,为全面完成“十二五”目标任务,为在更高起点上推动湄洲湾港口城市蓬勃崛起而努力奋斗!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