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 海西将再迎台商投资热

《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通过 海西将再迎台商投资热

日期:2011.03.18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作者】 兰文

【版次】第29版 (台海·交流)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温家宝总理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透露,最近国务院批准了国家发改委上报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规划》(下称

“发展规划”)。3月14日,国家发改委网站也发布了“发展规划”的消息。

在2009年上半年,国务院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下称“若干意见”),这是国务院首次出台政策明确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海西建设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

厦门大学台湾研究院经济所副所长唐永红向导报记者称,从“若干意见”到“发展规划”,表明海西经济区建设从蓝图变成了行动指南,台商即将看到具体的海西投资机会,台商投资海西必将加速。

政府:从蓝图到行动指南

唐永红副所长表示,“若干意见”是国家支持海西建设的纲领,是对海西原则性、方向性的授权,“发展规划”是其具体化、明细化的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具体目标、任务分工、建设布局和先行先试政策。

唐永红介绍,在“若干意见”中,提出海西要成为两岸区域合作试点,某些岛屿可成为海关特殊监管区,在ECFA之下海西可进一步先行先试,等等,内容比较宏观,地方政府不知道具体该怎么做。

“‘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了海西什么地方要重点做什么事情,要配以什么政策,它是地方政府的行动指南。”虽然目前还没看到

“发展规划”的详细内容,但唐永红研判,台商可在海西投资其它外资禁入的一些领域。平潭试点海关特殊监管区、厦门实行两岸区域金融服务中心、厦门特区扩区后的功能转变等,都将在“发展规划”中有具体体现,这会加快促进海西与台湾的贸易、投资和产业对接。

台商:从预期到实际利好

“发展规划”对地方政府而言是行动指南,对台商来说是触手可及的投资机会。其实从2009年“若干意见”出台之后,台商对以福建为主体的海西区投资力度明显加码。此前几年,单年度福建吸引台资金额排在大陆第5位,2010年福建吸引台资额大幅提升,单年排名重新回到大陆第4位,排在江苏、广东、上海之后,在浙江之前。

俗话说

“春江水暖鸭先知”,台商对政策的嗅觉非常灵敏,2009年看到“若干意见”,虽然还不见具体的政策优惠,但台商已预感到接下来海西会有重大利好推出,因而纷纷加码投资。

相比其他外商,台商以代工见长,却在品牌和研发方面较弱,造成了他们的利润微薄,因此台商非常重视低廉成本和政策优惠,形成了对政策的较大依赖性。哪儿有特殊政策,台商就往哪儿走。“若干意见”把海西建设从区域战略提升为国家战略,优惠政策在预料之中,台商自然竞逐而来了。

“发展规划”把台商的预期利好转变为实际利好,愿景转变为商机。唐永红称,届时“发展规划”公布后,台商可获知海西哪些地方有哪些特殊政策,有助于他们把握投资机会,加快投资海西的步伐。

应当看到,海西经济区相比珠三角、长三角等经济区,在基础设施、出省通道、经济规模、市场腹地等方面,劣势明显,如今透过特殊政策的优势,便能一定程度上弥补其它方面的劣势。唐永红强调,“发展规划”对海西投资环境具有很强的加分作用。

挑战:“亮点”切莫变“盲点”

有了国家的

“尚方宝剑”,还需使用者能用好用足,如果只是挂着好看,将其束之高阁,宝剑再有锋芒也枉然。

全国台企联常务副会长兼福建片区负责人曾钦照有这种担忧。他说,无论是厦门经济特区,还是海西经济区,都是因“台”而设的,对台是最大亮点,所以对台资的政策优惠也应该成为最大亮点;如果忽略了这一点,“亮点”将变成

“盲点”,海西对台商的吸引力就很难增强。

曾钦照举例说,厦门是海西的重要中心城市,但对台经贸已被东莞、苏州等城市赶超。东莞市政府投入20亿元辅助台商转型升级,海西各地在“发展规划”出来后,也应考虑要给台商端上什么样的“政策牛肉”,增强吸引力。

不可否认,在台商的转移大潮中,福建吸引台资额和占大陆的比重逐年下降,累计吸引台资金额从最初的第一降到第四,占大陆台资比重从超过半数降为约十分之一。

“区域竞争,必须以自己最具竞争力的优势去竞争!”曾钦照强调。

链接一

海西范围

最近批准通过的

“发展规划”,首次明确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地域范围,包括福建省全境以及浙江省温州市、衢州市、丽水市,广东省汕头市、梅州市、潮州市、揭阳市,江西省上饶市、鹰潭市、抚州市、赣州市,陆域面积约27万平方公里。

链接二

台商登陆

回顾台商投资大陆二三十年,福建吸引台资的挑战正逐年突出。上世纪80年代,第一波台商随着回大陆探亲的台胞过来,具有对台亲缘、血缘优势的福建吸引了最大量台商,台商投资额高居大陆各省区第一。

台商在投资过程中发现,与台湾虽一水之隔的福建,由于“‘三通’不通”,要绕道香港而来,地理上还不如到广东近;同时,广东毗邻香港,很有利台商货物出口。因此上世纪90年代,广东成了台商在大陆的大本营。

后来,珠三角投资成本逐年上涨,上海浦东开发带动了长三角经济区迅猛发展,台商又大量转移到上海、苏州等地。最近几年,环渤海、中西部纷纷推出优惠政策吸引台商,台商“北移西迁”趋势越发明显。

图片说明:以生产手机触摸屏闻名的台资企业宸鸿科技,在厦门的投资获得了高回报

黄少毅/图

导报记者

兰文/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