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漳州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贡献

漳州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贡献

日期:2004.12.28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海峡西岸 海洋与渔业 经济区 水产品加工业 两岸渔业 漳州 水产养殖 渔业合作 标准综合体 巴非蛤 

【版次】

【分类号】BH66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福建漳州的海洋与渔业工作如何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做贡献?结合我市实际,我们认为关键要“发挥三个优势、把握四个关键、打造三个基地、落实四项措施”,也就是要抓好“3434”工程。$$一、发挥三个优势$$1.资源优势。我市是著名的鱼米花果之乡,全市海岸线长682公里,天然港湾20余处,多处可建万吨级泊位码头;毗邻海域1.8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市陆域面积的1.5倍,浅海、滩涂面积11.2万公顷,内陆水域面积1.7万公顷,还有1.5万平方公里的闽南渔场。海洋生物、海洋矿产、滨海旅游等资源丰富,还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江河口海湾等海洋高生产力的生态系统,发展海洋与渔业经济优势多、潜力大。$$2.对台优势。漳州距台湾高雄港164海里,距金门仅9.4海里,两地地缘相近、血缘相亲,十分有利于开展海洋与渔业合作与交流。我市沿海有6个台湾渔船停靠点,仅云霄礁美台湾渔船停泊点,每年就有600多吨巴非蛤等水产品输台,年交易额800多万元。我市东山关区还被确定为对台小额贸易结汇试点区,具备开展水产品对台贸易的优势。$$3.渔业优势。漳州是渔业大市,渔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已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2003年水产品总量达136.4万吨,水产业总产值117.6亿元,水产业增加值68.6亿元,占全市GDP的11.1%;人均水产品占有量298公斤,连续9年居全省首位;水产品总量、水产养殖面积与产量及鲍、对虾、牙鲆等品种的养殖规模等多项指标居全省前茅。2003年全市水产养殖面积达84.2万亩,养殖品种达150余种,其中名优品种占50%以上,是全国养殖品种最多的地区之一,有些品种已形成产业规模,成为水产业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把握四个关键$$1.抓住一个切入点。这个切入点就是调整结构,推进产业化进程。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方针,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工业化、推进农业产业化”的战略决策,调整品种、产业结构,优化区域布局和资源配置,大力发展高优养殖业,落实“双控”,狠抓二、三产业。确实做到调“高”调“优”调“外”,积极推进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为渔区经济发展开拓新局面,为渔民增收开辟新的来源,加快实现渔业现代化。一是品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对台优势和我市自然资源优势,加大高品质、高价值、市场前景广阔的新品种引进及繁养殖推广力度。如:石斑、河鲀、鲟鱼、鲍等,力争到2005年,优高渔业产值占总产值的75%以上。二是区域结构调整。要按照海区功能规划,控制滩涂养殖,开发浅海养殖,发展工厂化生态式等养殖模式。三是产业结构调整。海洋捕捞要实现负增长,发展远洋渔业;扶持二、三产业,重点是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业,充分利用港台优势,发展垂钓、观赏等休闲渔业。$$2.选准一个突破点。这个突破点就是水产品加工业。我市的水产品加工业虽然在近年来获得了跨越式的发展,但是仍有极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漳州市委、市政府已确立了“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发展第二产业。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加快水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此带动养殖和捕捞业,激活第三产业,推动海洋与渔业经济的全面发展。$$3.把握一个中心点。这个中心点就是渔民增收。渔民增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政治问题。实现渔(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不但是农村经济的重要目标,而且是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尤其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客观要求。漳州市渔(农)民人口达22万,2003年渔民人均纯收入5391元,虽然比农民人均纯收入超出1409元,也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是与周边发达地区尤其是台湾等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必须把服务“三农”、促进渔民增收列入工作的重中之重,要通过培植龙头企业,促进基地发展,加快市场建设,扩大流通渠道,推动科技进步,发展特色经济,促进渔区渔民持续稳定增收。$$4.狠抓一个薄弱点。这个薄弱点就是海洋捕捞业。我市有12099艘渔船,但是大船少,小船多,远洋捕捞渔船仅有8艘,60马力以下的小渔船却占了78%,这些小、旧渔船生产能力低,安全隐患却非常大。近年来,随着近海渔业资源的锐减和捕捞成本的增加,近海捕捞每况愈下,如何在“双控”制度下搞好海洋捕捞业是一个难题。从我市小马力渔船多且破旧的实际出发,今后要引导旧小渔船捕捞渔民以原有马力指标作为股份参股或一次性转让等方式,整合“资源”,建造大马力渔船,发展远洋捕捞,同时,加大步伐实施减船转产,鼓励捕捞渔民转产转业,发展水产养殖、加工及其他产业,从根本上解决旧小马力渔船生产效益差、渔业安全生产无法保障等问题。$$三、打造三个基地$$1.水产品加工出口基地。要打造水产品出口基地,关键是要抓好“两条生产线”、建设“三个加工园区”、填补“一个空白点”。两条生产线是以罗非鱼、叉尾鱼回、巴丁鱼、白对虾等淡水养殖产品的加工生产线和以巴非蛤、花蛤、翡翠贻贝、牡蛎等海水贝类养殖产品加工出口生产线。力争每年各加工出口水产品5万吨。“三个加工园区”是指:以“格林”“嘉荣”“联城”等为龙头的龙海水产品加工园区,以“海魁”“东兴”“顺发”“新福”等为龙头的东山水产品加工园区,以“安邦”“东瀚”等为龙头的诏安水产品加工园区,组成优质水产食品产业集群。填补一个“空白点”就是高科技海洋生物药物研制生产这个空白。力争到2007年全市要扶持50家产值上亿元的水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加工出口产量达50万吨,加工产值50亿元。$$2.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养殖基地。组织实施水产养殖标准化,抓好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鲍标准综合体”和“巴非蛤增养殖技术规范”示范区和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项目——“南美白对虾标准综合体”示范区的实施。通过发展标准化无公害养殖为水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的加工出口原料,改变加工原料绝大多数来源于捕捞产品的被动局面,力争到2005年养殖产品占加工原料的30%以上。要积极推行国际通行的HACCP、ISO9000、FAD、有机食品等质量体系认证,努力提高水产品质量水平。$$3.苗种生产和销售基地。以科技为动力,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发挥漳州区域、区位、资源、对台等优势,努力实施原良种工程,加大名优品种的引种和繁殖力度,着眼于提高苗种的质量与纯度,为优化渔业品种结构、促进产业化作贡献。重点要抓好国家级南美白对虾、九孔鲍、闽台水产良种场和省级海、淡水良种场的建设,建立以龙海为中心的南美白虾苗种供应基地,建设40万平方米的育苗水体,每年提供优质苗种100亿尾,产值2亿元;建立以芗城、南靖为中心的淡水罗非鱼等苗种供应基地1万亩,每年提供淡水苗种5亿尾,产值1亿元。$$四、落实四项措施$$1.创新机制,增强海洋与渔业发展活力$$一是加快全市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体制改革步伐。整合并充实现有的海监、渔政、渔港监督、渔业无线电管理等执法力量,形成一支高素质、规范化、战斗力强的海洋与渔业综合执法队伍,为海洋与渔业发展保驾护航。$$二是发展新型渔业合作经济组织,通过建立生产同类产品或同类作业的专业合作社,确立渔民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渔业生产的专业化水平,改变渔民单枪匹马闯荡大市场的现状。同时,要完善渔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内部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运行机制,推进合作社的规范化建设。$$三是加强渔业产业协会建设,促进政府行政职能管理向行业管理职能的转变。$$四是培植渔业龙头企业,推进渔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公司+农户”的初级形式向“行业协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高级形式的转变,提高渔业的集约化程度,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2.项目带动,加快渔业支撑体系建设$$要认真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渔业良种繁育体系、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体系和水产养殖病害防治体系以及渔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是要抓好国家级南美洲白对虾良种场的建设,积极争取申报国家级的青石斑原种场、泥蚶原种场和九孔鲍良种场,改造、完善市东山湾海珍品良种场、市闽台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基地和市鱼种场等三个市级良种场,建立、完善11个县(市、区)级苗种场。$$二是向上争取资金筹建一座集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水产养殖病害防治和水产品检验检测为一体的“三合一”中心楼,配备较现代、先进的监测、试验设备。$$三是从今年起要重点建设好东山大澳国家级中心渔港和诏安赤石湾石湾一级渔港,积极创造条件将现有的市内7个二级渔港升格为国家一级渔港,继续支持二、三级渔港建设,较大幅度地提高渔船进港避风能力。$$3.打“海峡”牌,加强漳台渔业交流与合作$$漳台渔业合作是我市渔业发展的特色,具有明显的区位和人文优势,对我市渔业和渔区经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对台独特优势,加强漳台渔业产业对接,联手拓展国际市场,逐步建立产业协作、外向度高、特色明显的漳台渔业合作区域经济。当前,漳台渔业合作要适应形势要求,坚持“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紧紧围绕渔业结构调整和渔民增收这个中心任务,重点抓好四方面的工作:$$一要加强调查研究。要认真研究两岸关系的新形势、新动态和新情况,分析影响两岸渔业交流与合作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因势利导,掌握主动权、主导权,推动两岸渔业交流与合作向深层次发展。$$二要进一步加强两岸渔业界的联系与沟通。要继续为两岸渔业专家、学者、渔民团体和基层渔民的互访交流创造更多的方便条件,加强产业链上的互补合作,积极发展两岸优势水产品的互补贸易。同时,要针对入世后两岸渔业受到的冲击的产业与产品,联合双方的品种资源和科技力量进行使用开发,增强国际竞争力。$$三要有计划地选择实施能够扩大两岸渔业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点项目,同时,加大对引进台湾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的消化、推广力度,促进我市渔业产业水平的提升和渔民收入和稳定增长。$$四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特别要做好台湾渔业转型过程中有意将资金和技术向大陆转移的台商的政策咨询和服务工作,吸引其到漳州创业。$$4.强化管理,推进海洋与渔业经济可持续发展$$一是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高度要求出发,深入、全面地贯彻实施《渔业法》和《海洋环境保护法》,严格控制陆源污染物的大量超标排放,减轻海洋污染。积极推进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建设,进一步完善捕捞许可、伏季休渔、渔业资源保护等渔业法律制度,严厉打击违法捕捞活动,严厉打击电炸毒鱼等严重破坏渔业资源的违法行为。$$二是深入实施海洋功能区域,有偿使用和许可三项制度,推动有序管海。启动全市无居民海岛管理,逐步使无居民岛纳入有序管理轨道。加快乡镇“海管办”建设步伐,完善村级“海管协管员”制度,把海域管理的落脚点延伸至用海项目较为集中的沿海乡、镇、村。推行海域使用招标、拍卖、转让,提高海域使用的市场化水平。$$三是加强执法和渔业安全生产工作,维护海洋与渔业开发的秩序。加大违法案件查处力度,抓住典型,公开曝光,推进执法工作的深入开展。公开办事依据和程序,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有效推进政务公开,不断提高海洋与渔业执法水平,促进依法行政。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对渔港渔船、渔排安全生产的全过程管理,消除安全生产稳患。健全完善渔船海上搜救和渔民人身保险制度,建立海难救助体系,努力解除渔民的后顾之忧。落实防灾减灾的各项措施,提高渔业抗灾防灾能力。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