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突出发展突出为民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

突出发展突出为民全面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

日期:2005.03.05 点击数:6

【类型】报纸

【作者】 陈桦

【关键词】海峡西岸 全面推进 经济区 代表大会 南平市 京福高速公路 继续实施 政府行政 社会事业 重点项目 

【版次】

【分类号】BH66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南平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持续发展的2004年$$过去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各级政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精神,按照市委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的部署,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团结奋进,求真务实,统筹发展,经过全市人民共同努力,实现了南平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确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全年生产总值322.17亿元,增长10.9%。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3.7亿元,增长7.2%。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97.39亿元,增长20.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9.12亿元,增长28.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5.72亿元,增长13%。外贸出口2.24亿美元,增长33.7%。实际利用外资3.05亿美元,增长10.2%。财政总收入22.83亿元,增长9.37%,可比增长11.4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3.16亿元,增长10.64%,可比增长14.2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24元,增长11.3%;农民人均纯收入3756元,增长12%,剔除物价因素增长7.1%。城镇登记失业率5.8%,降至6%以下。人口自然增长率6‰。一年来的主要工作和成效是:$$(一)坚持攻坚克难,持续发展态势进一步形成。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推进项目带动、县域经济、产业集聚、中心城市、民营经济、政府职能转变六大举措。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积极消除经济运行中不健康不稳定因素。面对禽流感威胁,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严防严控。面对干旱缺电,积极应对,科学抗旱,强化电力调度,最大限度缓解旱情和缺电压力,确保生产生活正常有序。面对经济环境偏紧,出台集约用地措施,加强银企合作,积极化解项目用地、企业融资困难。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市委二届九次全会作出了建设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战略决策,是全市干部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共同实践的成果,拓展了南平发展定位,产生了积极效应。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社会安定稳定,呈现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二)坚持项目带动,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高速公路、农村路网、公共卫生、高教园区、新区建设等“十大工程”进展顺利,完成投资28.14亿元,超计划15.6个百分点,制约发展的瓶颈正在缓解。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一期工程建成通车,结束了南平没有高速公路的历史;浦南高速公路初步设计通过国家审批,宁武高速公路、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段高速公路列入全省规划。实施“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45亿元,建成1356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65倍和3.4倍。以项目为核心的创业竞赛深入开展,重点建设在建总规模102.32亿元,增长38.5%,当年完成投资29.91亿元,超计划12.4个百分点。$$(三)坚持突出工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工业经济加速发展,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18家,规模工业产值占全社会工业产值比重74.6%,比上年提高5.27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28.5,上升1.8个百分点,上缴税收7.9亿元,比增13%,实现利润6.9亿元,比增13.2%。产业集聚加快,林产加工、食品加工、化工医药、机电器材、纺织服装业占规模工业产值54.6%。企业技术改造加强,光泽圣农第五期技改等重点技改项目进展顺利,优势企业不断扩张。出台《加快旅游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完成县级旅游发展规划,全年旅游人数661.46万人,旅游总收入17.69亿元,分别增长21%和20.4%。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7.64亿元,增长9.8%;贷款余额202.47亿元,增长9.7%。专业市场、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业规模扩大,房地产、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四)坚持把“三农”放在首位,农村发展进一步加快。全面落实粮食收购最低保护价、种粮免税、售粮直补、良种补贴等政策,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5.62万亩、粮食总产量增加10.68万吨、水稻亩净收入增加172元,实现面积、总产和效益“三增长”,粮食收购任务全面完成。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新增21家农业龙头企业,全市337家龙头企业带动农户40.96万户。农业结构调整加快,竹木、畜牧、茶果三大产业占农林牧渔总产值50.94%,水产万吨县增加到6个。粮食与非粮食作物种植面积比例调整为61.75:38.25。武夷岩茶、建瓯锥栗获原产地保护,新增2个绿色食品标志产品,全市共拥有38个。农村工作机制继续深化,创新部门与下派村互动联动机制,带动下派村经济社会发展。建立享受政府津贴的村级农民技术员队伍,1628名农技员和378名农民动物防疫员受聘上岗。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继续推进,累计完成林权登记1930.9万亩、发(换)证面积728.3万亩。$$(五)坚持改革开放,发展活力进一步激发。认真落实市委二届八次全会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议,出台五个配套改革文件,加大改革力度。县级电力体制改革全面展开,南平汽配厂等一批企业实行整体挂牌出让,经贸、建设、林业、粮食、商业等系统国有企业改革实施率达90%。南纺股份公司成功上市。自收自支事业单位改革开始起步,市外贸公司、闽北大饭店改革基本完成。所有制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对外开放不断扩大,成功举办“5·16”武夷旅洽会,在上海开展闽北农产品展销会,组织参加“6·18”项目成果推介会和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新批500万美元以上外商投资项目40个,合同利用外资超过4亿美元。对外贸易经营企业新增62家,口岸“大通关”建设成效明显。“南接北联”的区域经济协作有效推进,引进区外资金42.9亿元。$$(六)坚持区域协调,区域经济进一步活跃。县域经济发展势头良好,10个县(市、区)中规模工业增长20%以上的有7个,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以上的有7个,地方级财政收入可比增长20%以上的有3个,一些县(市)特色经济开始显现。做大做强南平中心城市的意识明显增强,纺织服装、电线电缆等产业集聚加快,骨干企业继续发展,拉开城市框架取得实质性进展,八仙小区征地工作基本完成,4.5公里的京福高速公路南平城区接线工程当年开工当年建成,为全面开发西区奠定基础。进一步调整市区财政体制,强化了市区两级抓发展的合力。$$(七)坚持统筹发展,社会事业进一步推进。教育“两基”巩固提高,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扩大,高考录取率达70.1%,提高近4个百分点。完成武夷高教园区二期工程,组建闽北职业技术学院,改造中小学危房9.6万平方米。40个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进展顺利。基本建成市、县两级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造乡镇卫生院20所。推介公益文化项目304项,创作出一批文化精品,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全市所有乡镇、65%的行政村实现广播电视联网,群众体育、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南平市区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市区学校改建工程,建成教育区域网,市疾控中心建设获得国家试验室认定,体育公园和露天舞台建成投入使用,市广播电视中心和体育训练中心建设完成过半。连续15年完成省下达的人口计划指标。工业污染得到有效控制,规模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工程开始启动,水葫芦治理一期工程取得阶段性成果。森林覆盖率75.7%,环境质量居全省前列。正确处理保护耕地和保障发展用地的关系,连续11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人事、编制、民政、侨务、外事、民族、宗教、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地方志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八)坚持为民谋利,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增加94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402元。取消农业税4495万元,农民人均减负24.73元。全面实施农村低保制度,全市农村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000元的3.9万户、9.09万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低保范围。建成319个乡村供水工程,解决27.46万人饮水困难。“造福工程”完成搬迁3388人。全市净增转移农村劳动力4.4万人,其中就地转移1.66万人。征地拆迁、企业改革中侵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得到有效纠正,认真开展清理拖欠农民工工资工作。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继续推进,新增就业3.0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64万人。企业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覆盖率分别为95%、97%和94%。1.24万户、3.05万人享受城镇低保,基本实现应保尽保。餐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安全状况良好。为民办实事项目除3个子项目进行调整外,其它的如期完成。$$(九)坚持依法行政,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重视和支持人民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的职能,认真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全年办理市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152件、市政协委员提案164件。加强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的联系,虚心听取各界人士的建议意见。认真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开通“中国南平”网政务信息公开平台,出台《政务信息公开规定》、《行政决策听证暂行规定》,对重大项目实行公示、听证。对42个市直部门、单位进行审计。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回头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反腐倡廉“六个机制”进一步落实,实行政府组成单位主要领导述职述廉制度。“四五”普法继续推进。“平安南平”全面启动,严格执行安全工作领导责任制和重大事故责任追究制,全年各类事故死亡人数下降10.14%。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力度加大,打防控一体化机制建设继续加强,群众对社会治安的满意率为94.9%。全面排查并认真调处信访重点问题。深入开展“双拥”和军警民共建活动,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部队、人防建设进一步加强。$$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凝聚着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心血与汗水,与方方面面的关心、支持、帮助是分不开的。在此,我谨代表南平市人民政府,向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付出辛勤劳动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与有效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各民主党派、工商联、群众团体、无党派人士、离退休老同志,向为南平改革发展稳定做出积极贡献的中央、省直各部门及驻南平机构、驻南平部队、武警官兵、公安政法干警,向关心与支持南平建设与发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侨胞、国际友人和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经济总量小,发展速度不够快,产业结构不够合理,大项目、生产性项目偏少,财政还比较紧张;县域经济竞争力不够强,中心城市社会事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经济带动力较弱;城乡群众增收还不稳定,部分群众生活还较困难,就业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局部地方环境污染整治不到位,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政府职能转变滞后,一些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影响社会稳定的因素还较多。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在加快发展和改进工作中逐步解决。$$二、扎实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2005年是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第一年,也是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发展的重要一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和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省委七届七次、八次全会和市委二届八次、九次全会的部署,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以人为本,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面推进开放、发展、和谐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继续实施项目带动,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壮大中心城市,发展县域经济,推进社会事业,建设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05年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生产总值增长10%,力争更快更好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7%;外贸出口增长18%,实际利用外资可比增长10%;地方级财政收入增长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旅游人数增长12%,旅游总收入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5%;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6%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以内。$$实现今年的目标和要求,必须全面落实《中共南平市委关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的实施意见(试行)》,按照建设海峡西岸经济腹地、南接北联战略通道、中国南方生态绿谷的总体目标,始终坚持发展唯大、人民唯重、创新唯先、工作唯实;注重持续,着眼发展后劲,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注重协调,推进经济社会、城乡发展、经济建设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统筹兼顾、协调发展;注重创新,以改革为动力,增强发展的生机和活力;注重为民,突出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问题,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一)强化项目带动,提升经济竞争力$$继续实施“十大工程”。建成通车京福高速公路南平段二期,全线动工浦南高速公路,加快宁武高速公路前期工作,引入社会资金建设武夷山兴田至邵武和平高速公路支线。继续实施“年千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工程。加快改善农村饮水条件。建设中型水电站,促进照口、北津水电站投产发电,抓好闽江上游抗旱蓄水防洪工程。开工建设武夷高教园区三期工程。完成14个一般卫生院、6个中心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市紧急救援中心、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基本完成市中心血站和市妇幼保健院改建工程。以“十大工程”为基础,推进一批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突出生产性项目。提高重点项目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重,提高工业项目在重点项目中的比重。今年计划建设省重点项目32个,市重点项目47个,总投资264.68亿元,当年投资45.73亿元,其中省重点项目比上年增加18个,总投资增加54.68亿元,当年投资增加16.25亿元。突出抓好重点项目中的27个工业项目。加快建设南纸林纸一体化、邵武中竹林纸一体化、浦城正大扩建、南纺产业用布技改、嘉联白炭黑扩建、建阳三爱药业新建原料药、光泽圣农六期产业化、南平绿洲肉兔产业化、邵武装饰材料生产线、建瓯福人木业、政和大源矿业金铜硫冶炼等一批重点生产性项目,保持投资较快增长。$$加强项目开发。注重后劲项目的储备开发工作,积极推进高速公路出口连接线、松南高速公路、闽江航运等一批项目前期工作。主动配合推动铁路既有线网、重点站场的改造。认真做好“十一五”规划编制工作,做深做实专项规划和区域规划,策划推出一批重大项目,以规划带项目,以项目促发展,努力使我市在全省发展格局中有位置,在大项目中有数量,在大政策中有扶持。$$(二)加快工业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培育产业集群。继续突出工业、突破工业,按照培育六大特色产业的要求,研究出台加快培育和发展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建立产业集群发展基金,以优势企业为龙头,以民营经济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一个产业一个产业推动落实,力争用3—5年时间形成食品加工、竹木加工、纸制品、精细化工、电线电缆、汽车配件、纺织服装七个工业产业集群,争取3年内七个工业产业集群的规模企业实现年产值182亿元,年均增长20%以上。$$做大做强现有企业。鼓励支持优势企业扩张规模,拉长产业链,力争发展一个带动一批。鼓励支持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建立争创名牌产品奖励资金,完善名牌产品开发保护机制。鼓励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技术创新和新材料利用。注重改善企业融资条件,健全完善信用担保体系,着力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建立上市企业培育机制,鼓励有条件的企业面向市场直接融资。加快建立广泛覆盖、反应灵敏的劳动信息网络,做好企业用工服务。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方协调机制,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认真解决煤电油运、原材料供应和企业发展用地等方面的问题。$$改善工业发展基础条件。抓住高速公路建设和城镇改造扩张的机遇,科学规划新一轮工业平台建设。鼓励行政区域间加强协作,优势互补,发展飞地经济,促进共同发展。围绕项目落地,继续抓好现有工业平台的配套建设,多渠道化解用地制约,推进集约用地,提升项目质量,提高亩均投资额和财税贡献率。加快改造城乡电网,新建邵武安平220千伏变电站和夏道文田、建阳麻沙等一批110千伏变电站,提高工业发展供电能力。$$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全面建设以武夷山“双世遗”为龙头的大武夷旅游体系,重点抓好“一线四区”的开发建设,加快武夷山旅游综合开发利用,推进延平茫荡山、顺昌宝山旅游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培育10个年接待10万人次以上的景区(点),有重点地开发和推出一批特色产品,逐步形成旅游品牌线路。发展红色旅游和农村度假休闲游。着力培育旅游市场,加强区域性旅游合作,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依法管理旅游资源。进一步推进现代流通业,加快南平天新二期等重点项目建设,培育发展一批专业市场和物流配送龙头企业。继续开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示范活动,发展壮大流通队伍,提升流通组织化水平。大力开拓农村市场。推进房地产、金融、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发展。$$(三)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和保障体系建设。加大农村公路建设力度,力争完成7个乡镇、168个行政村、1000公里水泥路面硬化工程。继续实施农村水利“六百”工程,建设村级供水200处、改善20万人饮水条件,除险加固病险水库29座,山地水利蓄水8万立方米,建设中型灌区6处,清淤整治4条河道20公里,治理水土流失29万亩。开设竹山机耕路1000公里。严格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改造中低产田、建设标准农田和商品粮基地10万亩。建立重大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加强农林病虫害测报预防,加快市区动物疫病控制与产品质量监测中心建设。健全防汛抗旱等防灾减灾体系,完善预案,建设市防汛水利一体化平台。建立森林防火长效机制,建设生物防火林带751公里,新开防火路1855公里。$$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抓好“三农”服务中心试点工作。加强县、乡、村三级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农业信息进村到户。引导农民建立各类专业合作社、专业协会和购销联合体,搞活农产品流通。大力实施科技兴农战略,抓好“科技入户工程”及“星火计划”、“丰收计划”项目。进一步扩大村级农民技术员和动物防疫员队伍。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检验检测体系建设,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质量。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方式,积极开展农村信用户、信用村和信用乡镇创建活动。建立劳动力中心市场和转移就业服务站,扩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实施规模,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以农产品加工业带动农业结构调整。继续实施粮食生产鼓励政策,推进“种子工程”,发展南平恒大、浦城望丰等一批粮食龙头企业,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种粮效益。建设奶牛业、猪禽业和草食牲畜三大特色畜牧业,抓好良种繁育、疫病防治和污染治理,发展“生态畜牧”。强化科技兴林,推广良种选育和高效丰产技术,加快林分结构改造,建设毛竹林、大径材、乡土珍贵树种、工业原料林、花卉药材等五大基地,大力推进毛竹产业化,发展木竹精深加工。做大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名优茶、特种茶,打响茶叶品牌,提升茶产业竞争力。全面实施烟叶发展规划,力争把南平建成全国优质烟区。进一步扩大锥栗、桔柚等名优果的生产规模,建设优质高效瓜、菜、食用菌生产基地,发展专业乡、专业村。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龙头企业与农户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和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深化“高位嫁接、重心下移、互动联动、一体运作”的农村工作机制,充分发挥“五支队伍”作用。稳定农村土地家庭承包制度。全面推进林业改革与发展综合试验市工作,继续抓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积极引导林改后的农户通过成立家庭、股份、合作林场,多渠道增加林业投入,提高集约经营水平。建立林业要素市场,成立县(市、区)林地、林木权属登记管理中心和森林资源资产评估中心,探索推行林地、林木抵押贷款办法。全面推进农村信用社改革,增强支农服务能力。$$(四)推进改革开放,进一步增强发展活力$$创新体制机制。放手发展民营经济,支持民营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以及法律法规未禁止的其他行业和领域,引导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用2—3年时间建立健全民营企业信用担保、项目对接、人才培训、市场开拓、对外合作等服务体系,进一步形成政策措施扶商、社会舆论亲商、办事环节便商、依法维权护商的发展氛围。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完成县级供电企业股份制改造。加快经营性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企撤并,积极推进公益性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按照全省统一部署,完成政府机构改革。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快政企分开和政事分离。推进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和项目法人招投标制。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扩大对外开放。进一步实施“南接北联”战略,主动承接长三角和沿海地区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资源、劳动力优势,加强招商引资,积极引进对产业发展牵动力大的项目。努力把“5·16”旅洽会办成区域性招商引资和经济协作平台,组织参加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福建省“6·18”项目成果推介会等商贸活动。加强与台港澳地区的交流,吸引台港澳侨胞来我市投资兴业,积极推进我市与台湾的农业和旅游合作,做好台属工作。抓住省上出口退税政策不变的有利时机,大力拓展对外贸易,鼓励企业开展自营出口,做好出口信用保险和质量、安全、卫生等认证工作,进一步健全外贸出口支持服务体系。$$(五)发挥特色优势,发展壮大区域经济$$增强中心城市带动能力。围绕做大经济总量、壮大财政实力,加快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升高新园区发展水平,推动罗源、炉下工业园项目落地,打造“电线电缆城”、“童装城”,建设汽车配件、精细化工加工基地和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加快东岭商贸流通走廊建设,培育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积极拓展江南新区和延平西区,全力推进八仙小区建设。开展南平中心城市快速通道建设的前期工作。实施中心城区畅通、洁净、明亮三项便民工程,建设45个城建配套完善项目,启动木屋区改造,改善人居环境。加大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开工建设南平大剧院、市体育馆,完成明翠影院、市群艺馆改建工程和市广播电视中心主体工程。进一步理顺市区管理体制,继续完善城市综合管理,坚持重心下移,加强社区建设,落实社区工作人员、场所和经费,增强服务功能,发展“绿色社区”,扩大文明社区创建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加强分类指导,发挥邵武市区域次中心城市作用,加快工业园区和新城区建设;建设武夷山国际旅游城市,做大经济总量,带动全市旅游产业发展;各县(市)要根据自身优势,加快培育特色产业,在结构调整、财政增收和体制改革上取得新的突破。发挥乡镇在县域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解决乡镇干部基本保障问题,用两年时间全面实行乡镇干部工资县级国库统一支付;认真解决乡镇工作人员的养老、医疗保险问题,逐步实施住房公积金制度。进一步调整县乡财政体制,将新增财力更多地留在乡镇。加快乡镇综合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撤乡并镇工作,合理设置乡镇机构,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做好削赤减债工作。重视村集体的积累和发展,落实村干部的工资待遇。根据高速公路路网规划,做好高速公路出入口城镇规划建设,完成21个省级中心镇总规修编工作,推进小城镇建设,增强县城和中心镇对县域经济的带动力。$$(六)坚持一心为民,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办好惠及群众的实事。集中财力办事关全局的大事,新增财力办惠及群众的实事。继续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全面取消农业税和除烟叶外的所有农业特产税,健全农民减负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农村低保制度,实行农村低保家庭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两免一补”制度。全面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持制度。积极推进武夷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建立救助贫困学生基金,组织实施高校困难学生助学金补助制度。完善征地拆迁补偿办法,逐步推行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适当提高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认真解决困难乡镇、行政村和城市社区的正常运转经费。加大对贫困地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村、边远地区和库区的扶持力度,继续实施“造福工程”,计划搬迁2000人。妥善安排下岗职工、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受灾地区群众的工作和生活。加强养老、福利公共设施建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继续扩大城镇职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覆盖面,力争今年参保人数分别达到21万人、23万人、29万人。开展外出务工人员、劳务派遣人员社会保险试点和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做好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参保工作。推进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着力改善医疗保障服务。进一步扩大工伤、生育保险覆盖面,将非公企业、个体劳动者纳入工伤保险范围。$$扩大就业再就业。健全就业工作目标责任制,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各项政策,开展就业援助,拓宽就业渠道。力争实现城镇新就业3万人,净增1.3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5万人,其中“4050”人员再就业4000人。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坚持标本兼治,规范用工环境,加强劳动用工的执法检查,建立健全及时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机制,研究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等问题,实行城乡平等就业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七)发展社会事业,推进可持续发展$$全面振兴教育。认真实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不断扩大优质高中办学规模,创建两所省级重点高中校;实现市、县(区)教育信息联网,90%的城镇中学和农村完小开设信息技术课;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师德建设;完成农村中小学11万平方米的危房改造。加强基础教育,因地制宜地整合教育资源,巩固提高“两基”水平,逐步推进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办好闽北职业技术学院,做强五个国家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一批适应闽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群。加快筹建武夷学院。创新教育投入、用人和监管机制,强化政府投资责任,依法增加投入,多渠道筹措经费。积极稳妥推进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强卫生和计生工作。突出抓好传染病防治和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组建各县(市、区)卫生监督所。加强母婴保健服务体系建设,全市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十万分之三十五以内。加大职业病预防工作力度,职业病危害检测覆盖率达到80%、职工健康体检率达到50%。整合城乡卫生资源,加大农村卫生投入,进一步规范医疗市场,引导和支持民办医院的发展。深化城市医疗卫生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推进医药分业试点工作。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建和保持省级卫生城市。深化计划生育综合改革,做好流动人口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加强社会抚养费征收,重视出生人口性别比失衡问题,深入开展计生优质服务县市创建活动。$$推进科技和人才工作。加强与高校合作,加快科技成果的引进应用,深入开展科普工作,推进闽北星火产业带和星火技术密集区建设,实施闽北星火特色产业农民工技能培训工程,推进建瓯市“全国科技工作试点县”工作。选择若干重点行业成立生产力促进中心,建设技术创新平台。继续推进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建设,计划实施15项市级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推广新技术成果200项。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加紧培养党政管理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和乡土人才,建立人才引进机制,增强人才聚集,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发展文化体育事业。保护民间民俗文化资源,打造武夷文化品牌,积极组织开展企业文化、社区文化、农村文化活动,繁荣文化市场,发展文化产业,完善文化基础设施。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开展老年体育活动,发展农村体育,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完成全市145个50户以上自然村的村村通广播电视建设工程,确保行政村联网达70%。$$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继续实施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推进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二期工程,建立市、县界河水质目标责任制,加快禁建区内41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治理达标步伐,推进炉下等5个乡镇环保综合治理,建立水葫芦污染治理长效机制。邵武、武夷山、建瓯、建阳四市开工建设垃圾处理厂,做好污水处理厂规划选址前期工作。积极推进五个县城和沿江重点乡镇生活污水和垃圾处理。加强对城市噪音整治。加大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力度,新建5000口沼气池。推进水口库区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及建阳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大力推广节约降耗增效新技术,推广光泽圣农公司模式,发展生态产业和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加强生态公益林保护,加快公路、铁路、河流两侧一重山“绿色长廊”建设,实施城乡绿化一体化工程,创建一批园林式乡村和城郊公园。坚决遏制工业污染反弹。保护土地资源,转变土地利用方式,保持耕地占补平衡。加强水资源管理,严禁超规划建设水电项目。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管理,落实地质灾害预防体系,提高防震减灾能力。$$(八)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切实维护社会安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自觉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主动报告工作;自觉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支持其开展政治协商和参政议政。高度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发挥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作用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组织的桥梁纽带作用。广泛征求各类咨询机构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和建议,认真听取人民群众意见和要求。继续抓好“四五”普法,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完善民主管理和办事公开制度。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和社团、行业组织的作用。认真落实民族政策,加快少数民族村发展。贯彻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加快建设“平安南平”。健全完善社情民意收集、分析机制,重视群众信访工作,强化矛盾纠纷的排查调处,努力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形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责任,推进社会治安防控机制建设,建立多层面、立体式的治安防控网络,以命案侦破为龙头,强化严打斗争和隐蔽战线斗争,防范和打击“法轮功”等邪教组织。强化对“两抢”、“两盗”、“六合彩”、赌博等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打击和治理。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大力整治安全隐患,有效遏制道路交通等重特大事故,推进顺昌农村客运市场试点工作,加强农村道路安全管理。完善和落实处置经济社会紧急情况工作预案,提高保障安全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进一步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的不法行为,保障食品药品安全。$$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加强公民思想道德教育,广泛开展“爱祖国、爱家乡”教育活动,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倡导团结互助、扶贫济困的良好风尚,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继续实施精神文明办实事工程,创建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温馨祥和的新型社区。提升市民文化素养,努力创建文明城市。以“共铸诚信”和“优质服务”为重点,深化“创文明行业,建满意窗口”竞赛活动。以环境卫生整治和移风易俗为重点,广泛开展讲科学、讲文明、讲卫生、树新风活动,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快构筑企业和个人信用体系。切实抓好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加大对网吧和校园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加强校园安全,构建“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重视老龄工作,完善老年活动中心,加快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切实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巩固发展军政军民团结。积极开展争创新一轮“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不断深化国防教育,努力增强全民国防意识。积极支持国防和部队建设,保护军用设施,抓好民兵预备役建设,加强国防动员工作。落实优抚政策,妥善解决退伍、转业军人安置和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问题,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三、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全面实现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繁重,责任如山。我们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要求,加强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坚持执政为民,建设对人民负责的政府,切实履行职责,担负起人民赋予的重任。$$强化责任。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核心是强化责任。各级政府、公务人员要强化对人民负责的责任,切实把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订政策、做决定、干工作要充分考虑群众利益,高度重视城镇房屋拆迁、农村土地征用、企业改制改组、集体林权改革等涉及群众利益的问题,切实帮助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努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要强化加快发展的责任,始终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第一责任、第一能力,倍加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发展势头,倍加珍惜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倍加珍惜干部群众艰苦创业的积极性、创造性。各级各部门都要围绕发展履行职责,更好地服务发展、推动发展。要强化构建和谐社会的责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努力提高做群众工作的本领,妥善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建设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强化责任首先从各级领导干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自己负责的工作做起,从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做起。突出发展,突出为民,突出创新,突出尽责。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做到责权统一,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规范政府行政行为。$$狠抓落实。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关键是狠抓落实。要围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埋头苦干抓落实,低调务实抓落实,攻坚克难抓落实。按照客观规律谋划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积极进取,不搞盲目攀比,不喊哗众取宠的空口号,不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虚报浮夸。察实情、讲实话、办实事,承诺有度,承诺有信,说到做到,说好做好。继续开展创业竞赛,完善绩效考评机制,进一步建立抓落实的工作机制,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增强工作的预见性、主动性,努力树立推动工作的形象,能够带领人民群众推动工作的形象,人民群众愿意跟着你一道推动工作的形象。$$推进依法行政。政府行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坚持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完善群众参与、专家咨询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决策机制,健全重大决策规则和程序,实行依法决策、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各级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按照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一致的要求行使行政权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实行执法行为评议考核制度,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健全经济调节,加强市场监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推进效能建设,遏制部门利益,提高行政效率。$$加强行政监督。政府行政能力建设必须加强行政监督。认真落实政府系统述职述廉制度,强化一岗双责。以解决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全面开展民主评议政风行风活动,建立健全纠正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健全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制度,深化财政等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治本抓源头工作力度。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监督,对监察和审计等部门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要认真整改,对越权办事、以权谋私等违规、违纪、违法行为要严肃查处。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廉洁从政各项规定,严格要求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切实加强公务员队伍的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和组织建设,全体公务人员要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加强学习、提高本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忠于职守、顾全大局,勤政高效、清正廉洁,树立规范服务、从严治政的新风。$$各位代表,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建设前景广阔、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市人民,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为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绿色腹地而努力奋斗!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