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重在持续”:发展之要 福建之道

“重在持续”:发展之要 福建之道

日期:2006.10.10 点击数:9

【类型】报纸

【关键词】持续发展 海峡西岸 经济区建设 经济社会发展 波动幅度 发展趋势 年均增长 科学发展观 福建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 

【版次】

【分类号】BH66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今年初以来,省委对目前我省发展的现状和趋势相继作了“好在持续、难在持续、重在持续、效在持续、责在持续、为在持续”的概括,提出全省上下要共同努力,保持当前经济、社会良好的发展势头,在调整中持续,在调控中持续,在转变中持续,在提升中持续,避免大起大落,使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力争通过5年或更长时间的持续努力,实现由量的累积到质的提升的有效突破,使福建的发展水平迈上一个新台阶。最近,省委书记卢展工又指出,今年省委“四个专题”调研成果集中体现在各级各部门逐步形成了“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运作、重在实效”的共识。我们要学习领会“重在持续”的内涵,把握“重在持续”的要求,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推动发展为根本追求,以民为本,持续发展,始终保持向上发展的冲势,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促进福建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持续:福建新阶段发展的深刻内涵 $$“持续”,原意指事物的发展过程或人的活动没有间断或停顿,主要用来表示事物发展保持延续不断的状态。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用“持续”表述福建发展所蕴含的深刻内涵,有利于我们进一步领会中央精神和省委工作思路,有利于找准福建发展的关键,从而推动我省新阶段的持续发展。 $$一、持续既是一个工作目标,也是一个实践要领。持续是工作目标和实践要领的有机结合。作为工作目标,持续要求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作为实践要领,持续要求人们围绕发展、紧盯发展、致力发展,把持续不间断的奋斗体现在追求目标的实践全过程。近年来,省委为了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在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拓展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实践和探索,已形成了福建新的发展阶段“四四六一”的总体部署。为了实现既定目标,先后出台了实施项目带动、发展县域经济、加快产业集聚、壮大中心城市、提升民营经济、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海洋经济强省和文化强省等八大举措。这八大举措是政策措施,也是实践抓手。省委提出“重在持续”,就是要把持续的要求贯穿于推进各项举措落实、实践展开的整个过程,贯穿于经济和社会事业建设的方方面面,以持续强支撑、增活力、添动能,以持续保平安、求和谐、促为民,推动各项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目前,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海西”战略效应在持续中不断拓展,“海西”建设成效在持续中不断显现,“海西”发展合力在持续中不断集聚。只要我们牢牢抓住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继续保持来之不易的大好局面,福建的发展一定能够跃上一个新的台阶,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一定能够开创出新的局面。 $$二、持续既是一种运行状态,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持续既是对“状态”的判断,也是对“趋势”的把握。作为前者,持续用于表示事物发展保持延续不断的状态;作为后者,持续具有“势”的特质,代表事物具有一种向上、向前的冲势。“持续”既是对当前福建经济社会运行之态的准确判断,也是对未来发展之势的期望和要求,体现了发展中静态特征与动态追求的有机结合。近年来,福建的经济运行保持了持续向上的势头,主要经济指标都处于上升状态,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显著增强,生产各要素保障有力,九个设区市及各行业的发展形势喜人。这些都说明发展正处在比较理想的态势之中,“好在持续”就是对这一良好状态的精辟描述。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高度重视,全省上下论“海西”、建“海西”的热潮不断涌起,尽管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但有了当前这种以持续为特征的发展基础,今后,只要我们正视困难、齐心协力、紧盯发展、务求实效,始终保持迎难而上的气势,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状态,福建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发展趋势就一定能够得以保持和拓展。 $$三、持续既是一种有效作为,也是一种工作责任。要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没有各级各部门、全体党员和干部群众的持续奋斗、有效作为,这一目标是不可能实现的;而要真正做到持续奋斗、有效作为,不把“持续”作为一种工作责任来落实、来要求、来推动,也是根本做不到的。因此,持续又是“有效作为”与“工作责任”的有机统一,体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要求。省委提出“为在持续”,就是要求全省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不论任何时候,不论发展中遇到什么困难,都要珍惜和用好机遇,都要坚持埋头苦干,不懈奋斗。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把实现持续发展视为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当作一个责无旁贷的重任。要把推动持续发展作为各级各部门的工作职责,主动融入全局,把握发展导向,坚持科学发展,不能迟滞发展,更不能盲目发展;要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促进项目生成、营造有利环境上,放在推进项目展开和形成发展合力上。同时,“责在持续”还要求各级各部门履行持续发展的职责应当持之以恒、一以贯之,不三心二意、时断时续,要有坚韧不拔的意志、攻坚克难的品质,持续提升工作水平,持续提升服务质量,持续提升发展层次。 $$总之,“持续”是对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特征的科学总结,是对当前福建发展状态的正确判断和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是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在福建的具体体现,也是促进福建持续发展的有效之策和实践要领。 $$◆持续:福建新阶段发展的必要条件和内在要求 $$一、经验和教训凸显了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在发展中讲求持续,就是要避免由于人为因素干扰使发展骤快骤慢或骤升骤降,而使发展在经济规律的作用下,尽可能长时间地处于一种符合发展阶段、切合国情省情、调控有序有度、增长速度总体保持向上并带有一定冲势的良好状态。超越实际能力的贪大求快,不顾实际情况的“一刀砍”、“一风吹”,都曾严重困扰过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最典型的就是“大跃进”。当时各地盲目提出许多不切实际的发展目标,结果“欲速则不达”,直接引发了“三年经济困难”。这是一个发展顿挫、不持续的典型事例。改革开放之前的30年,由于各种原因,福建经济发展也曾几起几落并出现过5年负增长,工农业总产值增长率最低的1961年为负37%,最高的1969年达33.3%。由于各项指标陡升陡降,发展大起大落,很不持续,致使全省经济发展虽偶有跨越,但在相当长时期内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这种不利局面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得到根本扭转。事实证明,脱离基本国情省情,光凭良好的愿望和超越现实的发展冲动,是不可能带来好的发展局面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运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周期,即1982年至1990年、1991年至1999年、1999年至今三个周期,并呈现出两个显著特征:一是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增长很快,但波动幅度较大,最高的1984年达到15.2%,最低的1990年仅3.8%。二是从第二个循环开始,经济增长周期波动出现平滑化、微波化的趋势和特点,从1996年起,经济增长波动幅度最大不超过两个百分点,特别是1998年以来,这个特点更为显著,而这一时期正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平稳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黄金时期。与全国的情况大致相似,20多年来,我省经济增长也经历了一个波动幅度从较大到明显趋缓的过程:一是1979年至1990年,经济总量保持持续增长态势,但稳定性差。这一期间GDP年均增长11.5%,年均波动幅度为5.9个百分点。二是1991年至2001年,经济增长呈抛物线变动,增幅先高后低、剧增缓降之势明显。这一期间GDP年均增长14.3%,年均波动幅度为2.4个百分点。三是2002年至2006年上半年,经济增长呈现持续快速协调健康的态势。2002年至2005年GDP年均增长11.3%,年均波动幅度仅0.6个百分点。之所以我省经济越来越趋于这种态势,特别是这几年能呈现出持续增长的趋势,一方面与我国宏观经济大环境密切相关,同时也与我们在吸取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实施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密切相关。目前,福建经济发展已进入一个相对缓和的攀升阶段,既不可能出现突飞猛进的高速增长,也不可能出现超出预期的持续低迷。在这种形势下,总结经验教训,遵循经济规律,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在这样一个适当增速空间内追求持续发展,是推动福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 $$二、困难和挑战决定了持续发展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基本保持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发展速度,但长期以来我省投入不足,原有基础薄弱,这都使后劲乏力问题逐渐显现,速度等优势开始减弱。可以说,我们总体上处于“逆水行舟须努力,一篙松劲退千寻”的关键时期,处于考验促发展、谋持续的恒心和毅力的关键阶段。从有效需求的拉动力看,消费需求过于平稳且增势不旺。最终消费率2005年为50.2%,近年来增速在10%以内徘徊。结构性消费需求不足的矛盾仍然存在,尤其是城乡消费增长很不平衡。从投资的支撑力看,虽然近几年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投资规模总量仍偏小,投资增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投资率和有效形成率偏低。从工业经济的带动力看,由于受结构、地理、资源、观念、科技等因素影响,产业聚集效应和关联度还不强,出口进一步增长的形势不容乐观,工业经济加速发展的难度较大。 $$这些问题反映了福建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市场、社会、自然脱节的“不连续性”,存在着基础资源与生产力、宏观与微观、生产力与总产出衔接的“断点”,如果任其滋长,将使发展陷于后继无力、难以为继的困境。“难在持续”,正是对上述发展后劲的深层忧虑。但是,发展中的问题只有依靠发展才能解决。只有持续发展,才能不断克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才能扭转不利局面,蓄积新的优势,实现新的跨越。 $$三、基础和条件提供了持续发展的现实可行性。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十五”期间,福建GDP年均增长10.7%,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117亿元,年均增长16.7%;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0.7%;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17.0∶43.3∶39.7调整为2005年的12.8∶48.7∶38.5;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2321元和4450元,年均实际增长9.2%和5.1%;消费需求升级换代加快,全省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2.2%,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2005年,城镇、农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40.9%、46.1%;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用判定经济“过冷”或“过热”的标准来衡量,福建“十五”时期主要经济指标基本上处于无过热范围或在适度的波动幅度之内,物价没有出现持续高涨,资源供给和价格矛盾尚不突出,虽然个别指标显示一些经济领域存在过冷现象,但总体上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这几年来,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使我省具备了进一步持续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因此,福建在“十一五”规划期内,承接“十五”的良好发展之势,保持GDP年均增长9%,实现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至2个百分点的持续发展,是完全可能的。不少专家预计,鉴于“九五”、“十五”时期福建所奠定的发展基础较为稳固,加上“十一五”期间将更加注重科学发展,所定各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尚有余地,“经济实绩将超过目前规划的增长率”,福建经济持续发展具有现实可行性。 $$◆持续:关键要以有效作为促进科学发展 $$一、要持续发展之势。近年来,福建经济社会发展保持了向上的持续,从根本上说,就是我们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把中央的一系列重大部署与福建实际相结合,提出并实施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战略构想。现在,“海峡西岸”由地方决策上升为国家战略,“海西”战略效应在持续中不断拓展,“海西”建设成效在持续中不断显现,“海西”发展合力在持续中不断集聚;我们正面临着中央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和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两个重大历史机遇,国家部委从大局着眼、政策着手、项目着力,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先后亲临福建视察指导工作,全省人民为之振奋和鼓舞;同时,经过多年的发展,福建综合实力不断提升,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持续之势不断累积。只要我们抓住机遇,坚定信心,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势头,保持又快又好发展趋势,福建发展步伐就会更加坚定,发展前景就会更加广阔。 $$二、要持续思路举措。重在持续,首先要保持思路持续,就是省委提出的我省新阶段“四四六一”的总体工作部署要保持连续性,一以贯之地贯彻落实到具体的工作实践中去。保持思路持续,领导干部必须深入调研,弄清所在区域的地方特色、发展定位、重要举措和改革开放以来的发展变化,以创新性的工作保证发展思路得以贯彻落实,用持续性的发展思路凝聚人心,鼓舞斗志。要使广大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真正树立持续发展的意识,紧抓第一要务,推动持续发展。重在持续,还要保持举措持续。为持续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我省已先后出台了“八大举措”。保持举措持续,就是要把已经出台的行之有效的各项举措持续下去,并狠抓落实。同时,还要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实践的要求,不断完善举措,不断充实举措,不断跟进举措,继续以创新性的举措推进海峡西岸创新性的实践。要坚持各项工作的持续,一任接着一任干,前任为后任打基础,后任再传好接力棒。 $$三、要持续发展合力。实现持续发展不易,保持持续趋势更难,需要凝聚方方面面、上上下下的合力。各级各部门都要主动融入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全局,突出特色,奋发有为。要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思想,在服务发展大局中准确站位,在推进持续发展中讲求奉献,胸怀大局,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在工作上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出台政策前注重协调,落实举措中加强配合,应对困难时齐心协力,形成推进持续发展的强大合力。要倍加珍惜团结和谐的良好氛围,共同营造宽容宽松的发展环境,努力巩固风正气顺、人和业兴的良好趋势,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争取一切可以争取的力量,以更加强大的合力来推进海峡西岸经济区又快又好地发展。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