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福建新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破题

福建新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破题

日期:2004.04.30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作者】 张丹青石伟万建民

【关键词】海峡西岸 经济区 新定位 都市区 闽东南地区 产业集群 福建省 海峡西岸繁荣带 大经济区 长江下游地区 

【版次】

【分类号】BH66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1立足 $$“两个大局” $$这几年,福建的发展速度一直较快,一些主要的社会经济指标均为多年来的最好水平。以2003年为例,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了11.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22.5%,实际利用外资增长了17.5%。 $$从中国的版图上看,福建处在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的中间地带,如同一根杠杆的支点。从地缘的角度看,它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怎样把福建的这种地缘优势更多、更好、更快地转化为区域经济优势和产业融合的优势,是福建省委、省政府一个时期以来所思考的重大问题。在今年初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委代书记、省长卢展工亮出了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构想。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立足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符合中央的要求,符合福建的实际,是近年来福建发展战略思路的继续和延伸,它凸显了福建省的区位特点和对台优势,与中央所强调的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也十分吻合。”福建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黄小晶这样告诉记者。 $$“在经济总量上我们福建和长三角、珠三角不具备可比性,‘海峡西岸经济区’也不是要抛开长三角、珠三角另起炉灶。福建的发展是要依托自身所具有的联接港澳台和两个三角洲的区位优势,通过承北接南、东拓西联,实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对接,使三个经济区互动发展,进而整合成一个实力更为强大的经济体。”黄小晶的话表明,福建省委、省政府正在从全国区域经济布局的战略高度来寻求福建快速发展的道路! $$黄小晶指着办公室里的福建地图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首先符合国家区域发展的整体规划。国家“十五”计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发挥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正是“闽东南地区”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它是我国东南沿海具有自身特色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单元,也是全国区域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福建作为东部沿海的一个省份,完全有条件、有可能发展得更快更好些,为全国发展大局做贡献。同时,福建面对我国台湾省,有独特的对台优势,80%的台湾同胞祖籍在福建,两地语言相通,人缘相近,血缘相亲,关系十分密切。把我们福建建设得更好,有利于做台湾人民的工作,进一步增强对台湾同胞的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听了这番话,记者悟出了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基本立足点,那就是3400多万福建人要创造新业绩,更多地服务全国发展大局,更多地为祖国统一大业做贡献。这是何等可贵的大局意识! $$记者在闽期间还先后走访了福建省经贸委、省外经贸厅、省信息产业厅、省建设厅等多个政府部门以及部分学者专家,所到之处都能感受到这一发展构想带给广大干部群众的鼓舞和振奋。也正是基于此种背景,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福建代表团的一个热点和亮点,吸引了众多海内外媒体的目光。 $$2谋求“经济区战略崛起” $$其实,论地域面积、论人口,福建虽属小省,但GDP总量已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11位,人均GDP居全国第7位,以这样的经济实力而论,福建加快发展是完全有条件和有可能的。 $$福建省社科院院长严正说,由于福建底子薄,尽管我们现在发展较快,但相对于发达省市差距还很大。福建本身中心城市辐射力不强,产业集聚效应不够明显,同时,由于福建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相对封闭和独立的地理环境使它与内地经济交往偏少,在整个中国经济版图上的地位受到影响。 $$形势逼人,福建人已经明显地感觉到了压力和挑战。但是福建人并不气馁,因为他们同样看到了困难背后蕴藏的巨大的发展空间。 $$福建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杨益生分析说,从全球化大背景来看,整个太平洋西岸将是21世纪全球经济发展的热点,这一点已经得到众多经济学家和研究机构的认同,福建作为太平洋西岸的一个区域,固有的优势并没有丧失;从中国经济版图来看,沿海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增长最强有力的推动者,而东南沿海又是其中最具活力、最有优势的地带;从海峡两岸关系来看,福建特殊的优势使得它成为台商投资大陆的首选之地。福建近年来在吸引台商投资以及在闽台资持续扩大再生产的态势,足以说明福建仍然保持了其独有的吸引力。福建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林卫国告诉记者,目前福建有6个台商投资区,在闽落户的台资项目有7700多项,累计吸引台资超过100亿美元。源自台湾中华映管的“华映光电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落户福州,总投资约6亿美元,10年间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显示器映像管生产基地,多年跻身全国外商投资企业500强,同时也是福建省电子信息行业的龙头企业。1995年创办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是台湾裕隆集团与福建省的合资项目,也是目前国家正式批准的最大的两岸合资汽车项目,不到10年的时间,在全国200多家汽车和轻型客车生产企业中的排名已上升到第13位和第2位,以它为中心的东南汽车城已拥有配套台资企业60多家。 $$这些分析和数据不但在福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也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了更多理论上的支持。在今年3月份召开的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黄小晶、陈慧珠等分别提交议案,建议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布局。此举引起了各界广泛的关注。有专家评论说,这表明福建将把自己置于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开放格局中,走以省际区域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崛起”的发展路线。 $$上世纪90年代,福建省委、省政府就根据福建的独特优势和承担的使命,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的经济发展战略,当时主要是指福州到漳州的闽东南沿海地区。后来又把“海峡西岸繁荣带”延伸到闽东,进而又延伸到南平、三明、龙岩等山区城市。现在进一步提出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以福州、厦门、泉州为中心,以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北起浙江温州,南至广东汕头的台湾海峡西部的海域与陆地,以福建所处的独特地缘位置实现承北接南、扇形辐射的态势,从而增强整个东南沿海经济板块的竞争力。而对“海峡”这一概念的强调,则更多的是出于将福建经济发展与促进两岸经济的交流和互补及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相融合的考虑。 $$这种战略思虑也决非福建人的一厢情愿。不久前,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认为,中国正在形成九大经济区,闽台经济区就是独立于华南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之外的一个。“我们提‘海峡西岸’,是因为还有‘海峡东岸’,即台湾。”福建省社会科学院院长严正认为,两岸经贸关系日益密切是不争的事实。福建以及海峡西岸的浙江南部、广东东部与台湾一起逐步形成“环海峡经济圈”是必然的趋势,而无论是从地缘和文化背景还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可能,福建应该也完全有可能在这一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黄小晶同样强调了“海峡西岸经济区”和台湾的亲密关系。“外省为了吸引台商投资,在台商集中居住区开办台商子女学校。在福建却没有一家这样的学校。不是我们服务没做好,而是台商们认为没这个必要。因为台湾的习俗与福建是一样的。”黄小晶说,两地相近的文化习俗为经济区的融合创造了先天的条件。在地理条件上,福建和台湾一水相隔,已先后开通了福州、厦门、漳州、泉州、湄洲岛五个与金门、马祖、澎湖直接往来的口岸,金门与厦门、马尾与马祖的往来日益频繁。2004年3月31日,厦门航空公司又和台湾复兴航空公司签订“海峡两岸行”活动有关协议,标志着厦门将继香港和澳门之后,成为海峡两岸人员往来的第三通道,使两岸三地50多个城市可以同时提供经过厦门和金门,往返海峡两岸的空中服务。“当前台湾经济持续下滑,与祖国大陆高速增长的局面形成强烈反差。福建在这个时候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吸引台商前来加大投资无疑具有更大的作用。”黄小晶认为从全国区域生产力布局看,打好“海峡牌”是福建独具的战略优势。 $$“与此同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也有利于促进闽港澳经济合作。”黄小晶说,福建作为两岸三地的联结区域,与港澳地区的经贸合作有着很好的基础,香港是福建省主要的贸易伙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可以为两岸三地合作创造新的平台,提供新的起点,实现两岸三地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的互联互动,实现共同发展。 $$3新定位的优势何在 $$“必须跳出福建看福建”————福建人已经清醒地意识到这一点。站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和经济全球化的高度来认识福建发展的前景,才能找准福建的定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提出也是基于福建上下对这一现实的认识。 $$“从全国区域经济发展来看,福建如果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形成一个低谷,对中国经济整体发展是很不利的。东南沿海各省市散兵作战的现状,也严重影响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福建的作用发挥得好,将为构建一个整合长三角和珠三角的经济体提供可能。同时,也为将来构建环海峡经济区奠定良好的基础。”杨益生这样向记者描绘他心中未来福建的地位。这一定位和过去最大的区别是,福建经济,在保持较高外向度的同时,将花更大的精力来开拓内地市场,最终形成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比翼齐飞”的局面。 $$根据这一思路,专家认为福建省交通建设的重点要放在“东出西进”上。东,就是沿海港口的建设;西,就是西部北部山区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建设,让江西、湖南等内陆省份成为福建港口物流延伸的广阔腹地。“长期以来,福建与内地只有鹰潭铁路一条通道,这导致福建经济腹地狭小,发展空间不足,港口优势也无法发挥。”严正认为,这些问题随着几条陆上主要通道的打通将逐步缓解:2003年同三线(黑龙江省同江市至海南省三亚市)福建段全长600多公里的高速公路全线贯通,使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高速公路得以连接;即将通车的赣龙铁路(江西赣州到龙岩)为福建打通第四条出省通道,形成与京九大动脉的联结;已经立项的温福铁路(温州到福州)建成后将形成第五条出省通道;福州至龙岩的高速公路通车后可由长汀到南昌,进而打通到江西和湖南的通道。 $$“我们研究发现,大港口和其身后的工业区是20世纪中后期开始世界经济格局中最活跃的地区,福建恰恰具有众多这样的港口。”严正认为,福建目前仍然要加大港口开发的力度。位于宁德市的三都澳是中国少有的天然良港,30万吨巨轮不用候潮,可随时航行和停泊,然而目前三都澳已建成的码头最大仅为1万吨级。除三都澳外,福州港、湄洲湾、厦门湾、东山湾都可建设5万至30万吨深水泊位。目前深水泊位厦门湾、湄洲湾开发进度较快,到2003年底,厦门港已实现10万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航,可靠舶8000箱超巴拿马型的大型集装箱货轮。 $$早在十年前,福建就提出发展港口经济,但当时福建的工业还是以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为主,连接港口的陆路交通也欠发达。“现在的情况不一样了。”严正说。除了陆路交通网络的完善外,2003年福建重化工业的比重也已经超过了轻工业。石化、汽车、能源、钢铁等工业需要大运能的港口支撑。 $$事实上目前福建在建和筹建的大型重化工业项目都是依托港区布点,如湄州湾南岸投资260余亿元人民币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湄州湾北岸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和一期总投资56亿元的可门火电厂等。福建目前已编制完成了全省港口建设的布局规划。根据规划,福建省在2010年前要建成两个吞吐量达亿吨的大港,全省港口吞吐量由去年的1.25亿吨上升到3亿吨。未来要把厦门港建成国际大型集装箱港,把以罗源湾可门港、兴化湾江阴港为两翼的福州港建成大宗散杂货港。 $$专家分析说,一旦福建交通进一步打通和内陆地区地理空间上的障碍,闽南文化那种“爱拼才会赢”的精神,更可以发挥出巨大的效应,为福建的后续发展提供强大的能量。当地人说,福建虽然过去比较封闭,但福建人“闯天下”的欲望比任何地方的人都要强烈。福建是个侨务大省,现在遍布全球的福建人已超过1000万。任何艰苦的地方,只要有商机,福建人就敢去。 $$$F牵住“项目带动”的牛鼻子$E $$“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部署如何落实,已经成为福建上下的头等大事。有了好的规划,更需要有得力的措施加以保障,这一点福建人十分清醒。$$福建省委、省政府经过深入研究和思考,提出要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构建山海协作、对内联接和对外开放三条战略通道,进而促进一个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和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快速崛起。在这里,“项目带动”是一个巨大的引擎,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提供动力。常务副省长黄小晶说,项目是三个文明建设的项目,项目带动可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以项目带动聚集生产要素,使资金、劳动力和社会资源得到最大限度的优化配置和平衡发展,这其中包括土地的集约经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不可再生资源的保护。第二个层次是实现政府职能的转变,即以项目带动战略来检验政府职能是否转变到位。第三个层次是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带动投资的可持续增长。这一战略的实施,使我们的工作有抓手,有合力,能落实。$$在福州采访,街道上“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巨幅广告牌分外醒目。黄小晶介绍说,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将从加快中心城市发展、培育产业集群、提升民营经济水平、构筑对外开放新格局等多个方面入手。$$一个经济区的形成,首要的条件是要有一个或多个具备一定规模和辐射能力的中心城市。而福建的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规模偏小,辐射乏力。因此加快中心城市发展成为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实而有效的第一步。在年初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省长卢展工提出,要发挥厦门特区的龙头作用和福州省会城市的带动作用,以构建福州、厦门、泉州三大城市基本框架为支撑,连接沿海的漳州、莆田、宁德,对接山区的三明、南平、龙岩,加快形成全省城市体系的总体布局,更好地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区域经济的竞争力最终取决于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福建把推动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作为重要的举措来抓。省经贸委主任郑松岩说,近年来,福建正在形成一批由龙头企业带动、关联企业集聚、协作配套紧密、规模效应显著的区域加工制造中心。例如以福州、厦门为基地的电子、机械制造行业和以湄洲湾两岸为基地的石化行业,已经或正在形成一个个前后呼应、上下承接的产业链。传统的产业如晋江的运动鞋、石狮的纺织服装、安溪的乌龙茶、德化的瓷器正在被不断挖掘、创新、完善;新兴的产业如福州的汽车制造、厦门的电子信息、南平的电池电缆正在产业集群中发挥着越来越举足轻重的作用。郑松岩认为,在培育产业集群的过程中,一是要尊重目前这些已经初步形成的产业集群,在规划和项目引进上为壮大已有的集群服务;二是政府不能搞“拉郎配”,要尊重市场规律,最终形成什么样的集群应该由市场说了算。$$民营经济发展健康与否是“海峡西岸经济区”能否迅速崛起的重要因素。郑松岩认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能否顺利完成和长三角、珠三角的对接,关键要看民营经济。为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福建省提出着重抓好“三个提升”:一是提升地位,落实和完善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主动为他们排忧解难。泉州等地通过各种行业协会和商会,构筑起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化支持服务体系;二是提升比重。提出凡是法律未禁入的基础设施、公用事业及其他行业领域都允许非公有资本进入;三是提升水平。通过加强民营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引导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提高他们的品牌意识、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外向型是福建经济的突出特点,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过程中,福建将加大深化改革力度,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省外经贸厅厅长郑宗杰介绍说,在福建举行的中国投资贸易洽谈会、海峡经贸洽谈会已初具品牌,近期还将举办首届世界闽商大会和首届中国福建出口商品交易会。而随着福州、厦门与高雄的海上试点直航及沿海地区与金门、马祖货物往来的增加,闽台之间在石化、机电、纺织服装以及农业等产业间的合作与互补将更趋紧密。郑宗杰认为,福建将按照“加强港澳台、巩固东南亚、拓展欧美日”的方针,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让福建大步走向世界。$$“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蓝图已经绘就,方向已经指明。对一生下来就浸泡在“爱拼才会赢”理念之中的福建人来说,是没有什么拼不出来的!$$□张伟民 $$$F新闻背景$$我国正形成九大经济区和都市区$E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区域经济格局已经或正在形成九大经济区域和九大都市区。这一观点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日前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提出的。$$九大经济区域是:$$华南地区,包括香港、澳门、广东、海南、广西、湖南南部和江西西部;$$长江下游地区,包括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华北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及内蒙古的中西部;$$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呼伦贝尔、通辽、兴安、赤峰等四盟市;$$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山东以及河南、河北、山西部分地区;$$中南地区,包括湖北、湖南、河南南部、陕西南部和江西部分地区;$$西南地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云南;$$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闽台地区,主要包括台湾省和福建省。$$《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同时指出,九大区域的核心区即都市区已经或正在形成,它们分别是:$$大香港都市区: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为中心。$$大上海都市区:以上海为中心,南京、杭州为次中心。$$大北京都市区:以北京、天津为中心。$$沈大都市区:以沈阳、大连为中心。$$青济都市区:以青岛、济南为中心。$$大武汉都市区:以武汉为中心。$$成渝都市区:以成都、重庆为中心。$$关中都市区:以西安为中心。$$大台北都市区:以台北为中心的我国台湾省城市群。(钟和)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