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今天和明天

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今天和明天

日期:2004.06.12 点击数:3

【类型】报纸

【关键词】海峡西岸 经济区 闽台经济合作 两岸经济 闽东南地区 中共福建省委 支撑体系 经济区域 经济区建设 经济增长带 

【版次】

【分类号】BH64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编者按中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于今年初提出一项战略构想———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触动了上下许多人的兴奋的神经。这一构想立足于全国发展和祖国统一大业这两个大局,事关福建未来若干年社会经济发展的大计。为此,中共福建省委和经济日报共同举办“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论坛,请来中央国家有关部委及专业机构的各位专家就建设这一经济区出谋划策。$$为何要建$$据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2》,中国目前已经或正在形成九大经济区域,其一即为闽台地区。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已成为两岸三地、长三角和珠三角经贸往来的重要联结点,当它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新定位时,参加论坛的官员与专家均对其战略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有专家表示,这一战略构想的成功实施,必将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黄小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如何使福建发展的目标定位更加明确,加快福建的发展步伐,一直是全省上下十分关注的问题。在今年一月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卢展工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在全国“两会”期间引起积极反响,成为凝聚全省人民共同奋斗的宏伟目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选择,是服务于、立足于全国发展和祖国统一两个大局的具体体现。$$其一,福建在全国区域经济布局中的定位一直得到国家重视。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要加快闽东南地区的开放开发,推进福建等沿海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国家“九五”计划提出,以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地区为主体,建设东南沿海经济区;国家“十五”计划提出,要进一步发挥环渤海湾、长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珠江三角洲等经济区域在全国经济增长中的带动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正是“闽东南地区”概念的延伸和发展。福建的发展是要依托自身所具有的联接港澳台和两个三角洲的区位优势,通过承北接南、东拓西联,实现长三角和珠三角的对接,使三个经济区互动发展,进而整合成一个实力更为强大的经济体。$$其二,福建作为祖国大陆与台湾联系较为密切的一个省份,在促进两岸实现全面、直接、双向“三通”,推动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方面可以充分发挥积极作用,可以为遏制岛内台独势力、促进祖国统一做出积极的贡献。随着两岸交流交往的日益密切和内地与港澳建立更加紧密的经贸关系,闽台港澳合作前景更加广阔。因此福建突出了“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这是出于将福建经济发展与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和互补、与两岸同文同种的文化相融合考虑。无论是从地缘和文化背景,还是从历史和现实的可能看,福建应该也有条件在海峡两岸这一区域发展格局中有所作为,为祖国和平统一作出更大的贡献。$$冯并:经济日报对这个问题的关注是在今年年初。我们在采访中得知,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直在推进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今年年初又明确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是发展我国区域经济的一个重要成果。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实际上已不局限于理论层面了,是一个重要的发展实践。中共福建省委和省政府的同志花费大量心血提出了纲要,很动脑子,很有价值。$$范恒山:如果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设想能够变成现实的话,我想它能起到两个支点和一个桥梁的作用。$$一个支点,它作为长三角和珠三角之间的中间地带,它的崛起将成为推动长三角和珠三角整合和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支点。同时它也起到很重要的桥梁作用,如果能建设好海峡西岸经济区,它将对于我们推动两岸全面实现三通,促进两岸经贸往来,最终实现国家统一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它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对于福建本身的发展也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能造成福建跨越式的发展。从区域角度看发展的问题大致是两个概念。第一,经济地理的区间要大,不是行政区间,而是经济地理的区间,越大越利于资源要素的连动,越利于先进的思想、管理技术的融通。第二,从行政地理的区间来说应该是越小越好,越有利于集中精力和资源。福建作为行政区间,经济区间上的拓宽当然对福建本身的经济发展起到关键作用,如果这个经济区能够建成并发展的话,将会带来福建的跨越式发展。$$高尚全:而且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改变省内发展不平衡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以来福建山区经济获得很多发展,但总体来说山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仍然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与沿海经济的差距进一步拉大。山区沿海发展不平等问题加剧已经成为制约全省现代化进程、影响全省人民整体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有利于整合国际国内和省内各种资源,促进沿海和山区经济的协调发展。逐步缩小三海发展距离,全面提高福建经济发展的层次和水平。$$侯云春:在福建、浙南、赣南、粤东这一带建设好海峡西岸的经济区,对于加强两岸经贸联系,推动台湾海峡区域经济联合,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对加快沿海地区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加强沿海与内地的经济联系,更好的发挥东南沿海地区对于全国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可以相信这一战略构想的成功实施,必将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成为两岸三地经贸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成为增强对台同胞凝聚力、向心力,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要基地。$$王在希:福建地处海峡西岸,与台湾隔海相望,闽台两地由于特殊的历史、地理和文化的渊源关系,经贸的交往、人员的往来以及文化的交流等方面联系都十分的密切,多年来在福建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福建作为对台经贸交流的重要基地之一,在对台工作中发挥了非常积极重要的作用。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的统一大业是我们进入新世纪的三大任务之一,在此背景下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站在加快福建经济发展和为祖国统一大业多做贡献的战略高度,逐步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发展战略的思想,其新目标定位的提出很有胆识,也很有创意,它把握了福建的区位优势,有利于进一步加强闽台的往来和交流,有利于增强区域经济的整体进步和协调发展,也有利于推动台湾海峡地区经济的融合,能够更好的为祖国统一大业做出更大的贡献。$$能不能建$$经济区域最终形成,需要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而且某一经济区域是否具有竞争力也关系到它的生存发展。福建在提出这一新定位之前显然经过了相当的深思熟虑和自我考量,因此一经提出,即受到专家学者们的充分肯定和热情赞许。$$冯并:福建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有两个基本的背景。一是近年来福建经济建设以及对台经贸合作发展状况支持了这个概念,是福建经济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走势。二是在全国区域经济发展好戏连台的大背景下,必然要提出在新形势下福建如何进一步连接泛珠三角,承接长三角和正在崛起的中部的一种大思考。$$黄小晶: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基础看,福建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开放以来,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5%。2003年全省实现生产总值5232.17亿元,经济总量跃居全国第11位。人均生产总值约15000元,跃居全国第7位。产业结构不断优化,2003年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石化三大主导产业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7.4%。$$————基础设施明显改善。连接珠三角和长三角的同三线福建段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到2004年底,省会福州至省内各设区市所在地的高速公路将全部建成通车。厦门、福州两个港口进入全国十大港口行列。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同时,推进“数字福建”建设,加快新电源点建设和电网改造。$$————社会发展进一步加快。实施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发展农村地区现代远程教育。加强科研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一批高技术产业示范工程。加快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改扩建一批重点医院和乡村医疗设施。$$————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2003年全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734元。$$福建能够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基本内涵在于:第一,突出“海峡西岸”的区位。$$第二,突出“经济区”的站位。这是立足省情,从更宽视野来谋划福建的长远发展。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的加快发展,福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作为经济区主体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就是要依托自身所具有的联接台港澳和两个三角洲的区位优势,与长三角和珠三角对接,使三个经济区互联互动,促进东南经济板块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中国东南沿海整体经济实力。$$第三,突出“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定位。其中对外开放是主要动力、协调发展是重要保障、全面繁荣是最终目标,三者相互衔接、辩证统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工作思路的连续性、科学性、前瞻性。$$郑新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资的规模和水平,力争再形成若干个外资密集,内外结合,带动力强的经济增长带,我觉得海峡西岸经济增长带很有希望成为我们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后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带。在改革开放初期的时候,党中央曾经对广东福建实行特殊的,灵活的政策。以后又提出要建设厦漳泉经济开放区,后来又提出加快闽南经济区的改革开放和发展。现在经过研究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觉得这个提法比过去有所发展,内容更扩展了。福建提出的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纲要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和五个统筹的要求,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何建设$$即使是有了出色的战略、美好的构想,但具体如何实施却是关系到能否实现战略设想的关键,也是最需动脑思考的。因此,专家学者们不约而同地在论坛上给予了这个问题以最多的关注,提出了许多非常有建设性的建议和意见。$$郑新立:这里我想就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几点建议,供参考。$$第一个建议是,我认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增长带或者经济区,要抓住主业作大作强,努力提高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应该瞄准支柱产业,选择一些更有优势的产业,把它做到全国第一甚至全世界第一,并围绕这些产业形成块状经济,就能够带动我们海峡西岸经济增长带不断发展。$$首先是着重发展电子信息产业中的软件业。$$第二机械行业里面我觉得造船业很有前景。这是一个资本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力密集相结合的产业,本就很适合在中国发展。福建濒临大海,有天然优势,发展这个产业更是很有前景。$$第三是生物能源产业。资料显示福建的森林覆盖率全国各省排第一,超过60%,而且福建的气候条件非常有优势,把这些生物资源优势转化成能源优势完全可能。$$第四是福建的农业,而且应着重发展出口创汇农业。主要干什么?我认为一可以重点发展花卉产业,二是果蔬,三是海水养殖。$$第二个建议是要用体制创新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形成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长三角珠三角的成功经验就是不断通过体制创新来带动经济发展。福建的产业结构特点跟浙江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是民营中小企业为工业主体。浙江在发展过程中能够根据经济发展需要,不断进行体制创新,完善企业管理体制,所以才能从一家一户的个体经济开始,逐步发展股份合作制,混合所有股份制,再到上市集资,做投资财团。福建应当说在改革上面有很多是开了全国先例的,例如石狮镇,在改革开放初期它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跟浙江义乌这些地方相比还应该变化更大一些,体制上应该有更多创新。福建泉州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实力很弱,但现在已成为与福州和厦门三足鼎立的城市,为何能发展得这么好?我认为值得认真总结经验,推广到闽北和其他发展比较慢的地区去。$$第三个建议是政府进一步转变职能,改善投资创业环境,扶植中小企业发展。特别是要改变财政投资的方向,尽可能使财政投资从基础设施建设或者是其他可以用社会投资代替的项目当中置换出来,集中作为诱导性投资,用于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开发或支持有成长前景的中小企业发展。还应鼓励农民创业,从中成长出一大批农民企业家来。$$第四个建议是进一步吸引台商投资和外商投资,同时积极走出去投资创业。侯云春:我就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有关问题提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第一点建议是充分发挥海峡西岸的区位优势,促进两岸经济交流和互补。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要紧紧抓住两岸经济交往迅猛发展,台湾产业加速外移的机遇,积极创造条件招商引资,主动承接台湾产业转移。为此特别要加强港口、机场道路等物流设施建设,使海峡西岸及其腹地与海峡东岸的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的结合在一起,促进环海峡经济圈的形成,以经济促政策,造成台湾与大陆欲分不能的态势,为两岸经济融合和祖国统一大业创造条件。$$第二是正确处理经济区域与行政区划市场导向与行政推动的关系。应该更多的从经济区域的内在联系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促进各种资源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既要发挥经济区域内各级政府的推动作用,又要淡化行政区划界限,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特别要注意充分发挥大企业、优势企业的作用。$$第三,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积极规范和发展劳务输出。$$第四,积极改善市场环境,大力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建议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纲要的基础上还可以考虑在适当的时候或者以适当的方式邀请各有关方面的人员,就海峡两岸经济的互动互补,和浙南、粤北的南北对接、融合,与江西等腹地的东西联系和连动做进一步的探讨。$$曹玉书:我建议第一要搞好衔接,纳入规划。使我们这个战略构想成为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的一个亮点。$$第二要坚持推进,注重时效。$$第三要注意项目拉动和产业支撑。$$第四要改革开放创造环境,使福建成为非常有吸引力的地区。$$高尚全:怎么样建设壮大西岸经济实力?我认为根本的宗旨就是一条发展民本经济。什么是民本经济?民本经济就是以民为本,立足于民,民有民用,民有共享的经济,也就是富民益国的经济。具体说站在政府角度,怎样发展民本经济?我认为政府要做到两个善于,一是善于营造环境,建立充分激发全面创业热情的机制。二是善于创造有利于投资创业的有效的载体,要最大限度的放宽民间资本的进入领域,全面推进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具体可以考虑以下几点:一,以特定区域为突破口,逐步加强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在两岸交流和合作条件成熟时建立两岸自由贸易区。二,以特定行业为突破口,加强行业交流合作。三,加强经济合作与交流,不应该只着眼于经济,应当通过多种方法使两岸人民增进了解,消除恐惧、敌意和不应有的误会,从而使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张,得到两岸极大多数民众支持,为以后建立更大,更紧密的区域经济圈打下基础。$$陈佳贵:我对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提出几点建议。第一,打好“海峡牌”,经济是桥梁,抓住民心是根本,要增强体制的竞争力,增强文化的感召力。$$第二,要打好内部整合牌,纵向整合沿海经济与地区。$$第三,打好外部整合牌,明确自身的区位优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根本立足点就是发挥福建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东对台湾、毗邻港澳、西连内陆独特的区位优势,发挥其枢纽作用,整合东南沿海经济板块,海峡西岸经济区自身的产业选择将是关键。第四,打好可持续发展牌,大力发展集约性经济、节约性经济。$$范恒山:对于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我想提两点建议。$$第一点建议,处理好发展和改革的关系,进一步推进改革,创造体制优势。体制一体化是区域连动的基础和条件,体制创新则是区域发展的动力。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体制创新应该扣住两点:第一,继续推进所有制结构与形式创新,形成以混合所有制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第二就是要加快推进政府管理体制的创新,把工作重点放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建设经济区最重要的是从封闭转向主动开放,从理论上来说这最容易,但实际上不容易,每个人都说是开放的政府,但是一到具体的过程中实际上执行的过程可能是封闭的,这很重要,我讲的政府是抽象的概念,但是具体化中它涉及到从省一直到乡镇,这都是政府,所以它就涉及到对很多问题的处理。我觉得有三个善待来证明政府的职能是否转变了,是否是开明的政府。第一是不是善待农民。第二是不是善待非公有制经济,第三是不是善待竞争者。$$第二点建议,就是要处理好重点和一般的关系,要把握重点,立足优势,以点带面,筹线成片。首先要依托中心城市,其次要依托优势产业,第三要依托重点区域,第四要依托潜力项目。$$周志怀:如何打好闽台经济合作牌,下好闽台经济合作棋,将是建立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一个重要环节。围绕这个问题我想谈以下几点看法。$$第一,如果闽台经济的合作能够出现某种突破,我说的是突破,它有可能使海峡西岸经济区成为中国未来经济发展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从经济发展长远趋势来看,台湾经济的发展必须要以祖国大陆为腹地,它的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都要依靠大陆,所以说台湾的大陆经贸政策进一步调整和开放,两岸全面三通实现应该说都是一个必然趋势,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种情况是有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从目前情况来看,两岸关系短期内还不会出现突破。因为刚才我说了两岸还没有完全结束以前的状态。但是我相信随着两岸关系日趋发展,这个情况会有所改善。$$第二,建立闽台产业分工体系,推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资源与产业互补是闽台合作的重要优势,闽台之间不仅在土地,人力与经济资源等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产业合作方面也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福建可以确立未来闽台经济合作的重要产业与区域经济布局,建立有效,长远的合作架构与区域经济体系,闽台合作在这方面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第三,闽台高科技产业合作应该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产业合作一个重点。如果闽台两地能够加强合作,完全有可能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形成相关产业新的积聚优势,建立起在全国各经济区域中的优势产业结构和地理布局。$$第四,加强闽台农业合作与区域布局是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台湾经济已经进入后工业化时代,农业在社会经济中的地位已大幅下降,传统农业已萎缩或向外转移。目前福建农业需要加强和台湾农业合作,实现优势互补,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立多个独具优势与特色的现代化农业生产基地。$$第五,实现直航是闽台经济合作与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的关键,未来两岸海上直航的实现,将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第六,加强闽台间的城市交流能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注入新活力。闽台两地间开展城市交流,我觉得不仅有利于海峡西岸经济区与台湾接触和沟通,也有利于两地城市的相互了解和把握彼此的投资环境和法律法规,将使两地经济交流与合作更具潜力。$$最后我再强调几个具体想法:第一,在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中,可以循序渐进推进闽台经济合作。第二,是否可以研究设立厦门自由贸易区或厦门自由贸易港区的可行性。第三应该确立海峡西岸经济区及闽台经济合作的优势产业,特色产业和具竞争力的产业,寻找闽台两地恰当的合作对接点。第四,在祖国大陆的对台经贸战略中可以考虑将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作为未来两岸经济合作制度化安排的试验或者起点,为未来两岸经济整合建立海峡两岸更紧密经贸关系安排,和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创造经验。第五,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还需要相应的政策支持。第六,既要寻求闽台经济的互补互利,也应该妥善应对两地之间可能产生的竞争。$$建成什么样$$根据构想与规划,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以福建为主体并包括周边地区的,地域分工明显、经济联系紧密、中心城市支撑、市场体系统一、要素流动集聚,具有自身特点和独特优势的地域经济综合体。而且其基本内涵,已不只是提出一个新的概念,更重要的是对福建省情认识的深化,和对发展战略的提升。$$黄小晶: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总体目标是,经过几个五年计划的努力奋斗,建成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两岸三地经贸合作与科技文化交流的重要地区和促进祖国统一的重要基地。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年均经济增长速度保持比全国高1—2个百分点,按2000年可比价格计算,到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力争达到7800亿元,实现第一个翻番;到2017年达到17000亿元,比全国提前3年翻两番,提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围绕这个目标,福建将着力构建七大支撑体系。一,着眼于经济实力的提升,构建竞争力强劲的产业支撑体系。二,着眼于发展环境的优化,构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三,着眼于城市带动能力的提高,构建一体化的城镇支撑体系。四,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支撑体系。五,着眼于双向开放的扩大、构建向外带动的开放支撑体系。六,着眼于资源的优化配置,构建统一开放的市场支撑体系。七,着眼于人与自然的和谐,构建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支撑体系。$$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牵动全局,关系长远,任务艰巨,需要创新机制、优化环境,需要转变职能、依法行政,需要加强领导、协调推进,同时更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指导、关心帮助。福建将紧紧把握发展机遇,进一步丰富发展内涵,创新发展观念,破解发展难题,开拓发展思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步伐。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