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发挥政协优势 服务中心工作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计出力

发挥政协优势 服务中心工作 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计出力

日期:2004.05.28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作者】 周琳

【关键词】海峡西岸 政协优势 经济区 服务中心 产业集群 闽台经济合作 诚信建设 县域经济发展 城乡二元经济结构 中心城市 

【版次】

【分类号】BG28C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编者按:在今年十届省人大二次会议上,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提出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这一将有力促进福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决策。人民政协作为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组织,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理解和把握福建在新发展新阶段的战略定位,发挥政协优势,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献计出力。 $$为此,省政协就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重要问题确定了调研课题。省政协和各专门委员会、各设区市政协、省各民主党派和工商联在省政协主席会议的统一部署下,深入全省各地开展专题调研,研究分析有关情况,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经过3个月的努力,形成了28份专题调研报告。5月20日、21日,九届省政协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就调研成果进行交流和审议。本报现将调研报告的主要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并摘要刊登。 $$ $$培育产业集群 $$据不完全统计,当前我省已有20个产值超50亿的产业集群,合计工业总产值约2500亿元,约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3。从行业上看,三大主导产业迅速壮大,传统优势产业实力不断增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形成相关的产业集群,主要有电子信息、机械、石油化工三大主导产业的产业集群以及轻工、纺织、建材、高新技术产业、绿色产业等产业集群。产业集群已成为全省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福建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科学制定产业集群的中长期发展规划,促进产业集群合理布局、健康发展;以工业园区为载体,突出产业集群的空间集聚;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努力延伸产业链;“强省”与“富民”相结合,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快培育农副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打造良好的“企业生态环境”,推动产业集群化升级;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构建产业集群区域服务平台和支撑体系;加强闽台合作,把握合作重点,提升合作层次。产业要调高、调新、调精、调特,通过规划引导好各类工业园区的建设,扶持发展一批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可成为经济新增长点的产业和项目,形成具有技术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业链或产业群。 $$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进行区域整合和合理规划,以技术创新来提升集群企业的竞争力;树立大集群、大协作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解决基础设施“瓶颈”制约问题;加快工业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生活设施完善的卫星城镇,加快人才培养步伐,以适应产业集群发展的需要。尤其对集群内的国有企业要加快改制进程,吸引多元股份投资建立混合所有制企业,以壮大企业的经济实力,发挥龙头企业的主导作用。 $$壮大县域经济 $$中共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都提出了“大力发展县域经济”的要求,中共福建省委、省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从全国县市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我省的县域经济发展处在“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之状,必须立足特色,加速发展壮大。 $$民建福建省委员会:要把推进县(市)的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关键点。要实行多渠道、多样化、多方参与的城镇化战略,鼓励农村中小企业向小城镇集聚,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土地制度改革,注重县城与小城镇各项社会事业配套建设,增强对农民的吸引力,从而加快县域城镇化。同时,推进县域市场化,引导由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向市场自主型发展模式转变。通过法律保护、政策鼓励、经营指导、资金帮助、方便服务等,大力吸引国内外客商前来办厂兴业。 $$严正(省政协委员、省社科院院长):每个县市应充分发挥自身特色,确认发展定位,明确发展思路,聚集发展动力,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对于不同区域,既有可相互借鉴之处,更应突显个性,扬长避短。要走“你无我有、你有我优”的差异化路线,依据自然条件、资源和产业基础,选择具有县域特色的优势项目培育特色产业。 $$做大中心城市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中心城市在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尤其是福州、厦门、泉州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城市化水平整体提高,三个城市的经济总量约占全省的60%,财政收入占近70%,三个中心城市已初见端倪。目前,福建经济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它必将推动我省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加快发展中心城市,是福建加快发展的一次新机遇,是我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客观要求和重要着力点。 $$省政协经济科技委员会:调整行政区划,拓展发展空间;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突破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妥善解决“城中村”问题;更新发展理念,创新体制机制;依法治市,全面发展中心城市。利用中心城市这一山海协作、对内连接、对外开放的实践平台,辐射并带动县域和山区共同发展,进而带动全省共同繁荣。 $$福州市政协:福州作为省会中心城市,要立足科教兴市,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繁荣先进文化,为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注入新的活力和生计;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利用。福州应壮大自身实力,发挥“带头、带动、示范、辐射”作用,树立大局意识,服务于区域的协调发展。 $$龙岩市政协:加快龙岩中心城市发展,主动接受厦门经济圈的辐射,实施人才战略,改革产权制度,完善配套,加快产业对接,统筹区域发展。以产业的对接,实现优势互补,促进闽西南经济快速发展。 $$福建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建议正确认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重要性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要积极制定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措施,充分挖掘城市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形成特有的城市文化品牌,提升城市的整体文化氛围。 $$发展民营经济 $$2003年,我省民营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截至2003年末,全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总户数达55.14万户,注册资金1525.62亿元,实现总产值695.46亿元,出口创汇23.23亿美元,是五年来增长速度最快的一年,预示着我省民营经济将进入新一轮的高速增长期。 $$福建省工商业联合会:要真正实践科学发展观,通过保护产权、平等准入,让民营企业能够真正充分竞争,茁壮成长;全面清理、废除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法规和政策规定;要抓《行政许可法》的实施力度在行业准入开放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吸引异地企业家回乡投资兴业;注重对“一视同仁”落实工作的评估和监督;积极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优化组织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完善发展机制,实施名牌战略;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大力发展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 $$莆田市政协:建议全面落实民营经济的国民待遇,用好用活政策,拓展融资渠道,落实用地待遇,公平纳税义务。民营企业要提升自身素质,树立现代企业管理理念,走品牌创新之路,走诚信经营之道 $$做强港口经济 $$面对长三角和珠三角两个经济发达区的挑战,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目前最大的优势在港口。我省天然良港众多,可建设20—30万吨级超大型深水码头岸线资源更为全国之最,具备开发建设集港口码头、工业区和物流中心为一体的大型化、现代化深水港群的良好条件。我省应充分发挥优势,加快港口建设,发展港口特色优势产业。同时,面对一衣带水的台湾,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形成最佳结合点,打造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福建发展的新跨越。 $$民革福建省委员会:依托港口,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优势产业。以港口带动工业发展,推进工业化进程;依托港口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和以旅游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突出重点,集中力量建设福州、泉州、厦门三大港区。要加快福州、泉州、厦门港区总体规划,切实保护好岸线资源;抓紧实施,加快港口建设的步伐;深化管理体制改革,制订出台发展港口的管理体制和配套政策。 $$厦门市政协:要跳出传统的港口概念,深化认识,跟上现代航运和港口发展潮流;明确目标、准确定位,要把厦门建设成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集装箱运输干线和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抓紧解决港口宏观管理、深化管理体制和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地位、提升港口竞争力;建设厦门湾组合港,创造更为良好的港口发展环境。 $$希望有关部门早日制定全省港口布局规划,控制目前重复建设、货源分散的局面,通过规划决策和政策调控,构造福建港口的规模效应、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影响力。 $$台盟福建省委员会:从软件上看,以“大通关”为目标,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积极推进“电子口岸”的实施进程,扩大“无纸报关”、“电子划账”、“加工贸易联网监管”等应用项目,建立口岸信息网络平台;进一步理顺口岸管理体制,理顺条块关系,加强口岸查验、生产、中介服务部门之间以及各个通关环节之间的直辖市配合,形成高效完善的口岸联检体系、运营机制和服务环境。从硬件来看,要加强口岸和运输网络建设,整合福州港、厦门湾、湄洲湾、三都澳口岸资源,加快重要海港、车站码头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航线,拓展通达口岸和站点,建立四通八达的集疏运网络,拓展经济腹地,扩大市场辐射力。 $$拓展闽台合作 $$20多年来,闽台经济合作取得了可喜成果。据统计,全省累计批准台资企业7664家,合同台资139.88亿美元,实际到资99亿美元。我省利用台资项目数、合同台资和实际吸收台资居全国第三位。台资已成为推动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但近年来闽台经济合作面临严峻挑战。拓展闽台经济合作不仅是提升福建经济、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需要,也是发挥我省特殊的对台区位优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多做贡献的需要。 $$福建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要功能之一的闽台经济合作,需要从新形势出发,找准位置、科学定位。要加快我省台商投资区的发展,鼓励企业增资扩产,做大做强台商投资区,以同台湾新竹科技园、高雄工业园等对接。优化区划,通过整合使区域间的资源配置与利用更加合理,构成海峡沿线经济相对繁荣地带,增强对台辐射和影响力,拓展以中心城市为支点的深层次经济联系与合作。开展深度招商,组织重点攻坚;借助港澳平台,形成闽港澳台四体联动;打造适合人居和投资的人文环境,着力改善投资软环境,形成亲商、重商、优商的环境与氛围。 $$王钦敏(致公党中央副主席、省政协副主席):希望中央在对台政策方面给予福建更大的支持,建议在福建建立闽台经贸自由区,大力促进两岸经贸往来。同时,采取切实措施,加强与台湾的民间交流活动。大力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区开发旅游观光和乡土民俗资源,开展多种多样的民间交流联谊活动,以乡情、亲情、友情联络台湾人民。 $$政协漳州市委员会:与台湾一水相望的福建闽南文化,在拓宽闽台合作中具有显著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漳州是闽台“地缘”文化关系中一个重要的联结点,应该有所作为。为此,漳州将实施“四个一”工程。建立一个中心。即在市区建立“闽台文化交流中心”,分设垦台主要历史人物和当代知名人士馆、族谱馆、庙宇宗祠馆、民俗风情馆、民间文化艺术馆和经贸成果馆等;开发一个基地。即在东山构筑“对台文化基地”,建立台湾海峡水下考古陈列馆;突出一个龙头项目。即把“芗剧”作为对台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载体;举办一场高层次的盛会。于明年举办第三届闽南文化研讨会,侧重对闽南、客家文化及语言、民俗,民间艺术及历史名人等课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讨。 $$构筑人才高地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积极实施人才兴省战略,坚持培养人才、引进人才、用好人才三管齐下,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人才工作的法规和政策规定,初步形成了人才培养、引进、配置、使用、评价、激励等比较完整的人才政策法规体系,促进了人才队伍的较大发展。 $$能不能吸引和聚集各方面的人才特别是高素质人才,能不能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是增强发展后劲,全面实施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的重要保证。当前,要进一步发挥我省在人才战略上的思路创新、改革力度、政策优惠等方面的优势,广聚各方英才,构筑人才高地。 $$民进福建省委员会: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创新和完善我省人才政策,实现人才兴省的思路和对策。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人才培养政策,以高层次人才培养为龙头,突出人才队伍能力建设和素质提高;人才评价政策,从重学历、重资历向重能力、重业绩转变,促进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人才引进政策,创新引进人才的机制和方式,增强实效,广聚贤才;人才配置和使用政策,实现人才合理流动、优化配置、有效使用,努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人才收入分配和激励政策,探索多元化分配形式和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实现形式,激发各类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人才保障政策,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氛围和环境;人才工作领导和管理体制,形成人才资源开发合力,为实施人才兴省战略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泉州市政协: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优势是最大的优势。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关键要有大量的人才。实施人才战略要“以人为本,拴心留人”。坚持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也用适当的物质待遇留人,在全社会营造一种敢为人先、鼓励创新、尊重个性、信任理解、宽容失败的良好工作和生活环境。同时,还要建立引人、育人、活人、用人的机制。一要规划引人。对所需人才统筹规划,建立专门机构以“招才引智”,确立大人才观,坚持“四个不唯”(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二要环境育人。人才的引进、培养、使用环境要融洽,使人才工作起来轻松愉快,更好地发挥他们的智慧和才华,从而达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三要待遇活人。完善知识资本参与分配的高薪制、股份制(以智入股),体现一流人才、一流贡献、一流待遇。四要礼贤用人。想干事的给机会,能干事的给岗位,干成事的给地位,干好大事的给奖励。 $$营造良好环境 $$加强社会诚信建设,优化投资软环境,是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实现我省战略目标的内在要求。省政府已经制定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实施方案,企业信用管理体系、个人信用管理体系等方面的诚信建设工作已经开展。 $$福建省政协学习宣传委员会:建议加强社会诚信建设,要进一步提高全社会对加强社会诚信建设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进一步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领导;要加大诚信政府的建设力度,以政府机关的诚信建设带动全社会的诚信建设;进一步建立健全信用法规体系和管理体系;进一步加强行业、企业和个人的信用管理;同时,建立起失信惩戒和守信激励机制。 $$协调城乡发展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有大量工作要做。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形成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同时,从文化建设等方面缓解城乡间的发展不平衡,实现农村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建设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 $$福建省政协社会和法制委员会:建议统一城乡劳动力市场,改善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把改善投资环境与改善就业环境相统一;因地制宜,稳步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构筑多层次教育培训体系,提高转移就业的竞争力;清理完善政策法规,为打破城乡壁垒提供法制保障;整合各种资源,开辟转移就业的广阔渠道。 $$福建省政协文教卫体委员会:农村文化建设是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繁荣农村文化事业是我们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必然要求。要建立健全投入机制,完善经费投入体系;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农村文化阵地;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从业人员待遇。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