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首页>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充分发挥宏观调节职能积极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

充分发挥宏观调节职能积极落实海峡西岸经济区战略构想

日期:2004.06.17 点击数:0

【类型】报纸

【作者】 辛华苏增添

【关键词】宏观调节职能 经济区 战略构想 海峡西岸 充分发挥 实海 沿海防护林 生物多样性保护 海上试点直航 产业集群战略 

【版次】

【分类号】BH66

【录入时间】2015.05.22

【所属分类】统计年鉴(地方性)/报纸

【全文挂接】

【全文】

建设对外开放、协调发展、全面繁 荣的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项长期艰巨 的战略任务,我省发改委系统要按照卢 展工代书记对全省计划系统提出的“新 站位、新带动、新作为、再谱新篇”的要 求,充分发挥综合协调职能、牵头和服 务职能,凝聚发展力量,集聚生产要素, 以更远的眼光谋划海峡西岸经济区建 设,以更新的思路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 的发展,切实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这 一战略构想转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具 体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工作:$$ 明确定位,做好规划。从更高站位、 更宽思路明确福建发展定位的战略部 署,按照“五个统筹、五个坚持”的要求, 从福建实际出发,科学编制“十一五”规 划,在规划观念、规划体制、规划内容、规 划方式上求改进、创新意、取实效,谋划 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发展蓝图。结 合“十一五”规划的制订,结合基本思路 的实践,结合提前3年全面建设小康社 会的目标,研究编制海峡西岸经济区发 展规划,要在综合考虑闽台之间产业合 作、金融合作、商贸合作、交通运输物流 合作、旅游合作和科技、文化交流的机 制,以及与长三角、珠三角分工协作、互 利互补机制的基础上,凸显区域优势,进 一步明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思 路、目标和措施。同时,积极争取国家在 制订“十一五”规划和考虑全国区域经济 战略布局时,把海峡西岸经济区列为全 国“十一五”规划的重点发展区域,在规 划中反映和体现这一区域在全国区域经 济布局和对台工作中的功能定位。$$ 项目带动,增强后劲。继续实施项目 带动战略,把加强重大项目建设和策划 储备工作,作为加快海峡西岸经济区建 设的重要助推器。一是继续保持投资较 快增长。充分发挥省级预算内投资和国 债资金的引导带动功能,加大对农村基 础设施、公共医疗卫生体系、基础教育、 供水设施和公检法司设施、生态环境建 设等方面的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社会事 业投资多元化,鼓励非国有经济进入高 速公路、收费桥梁、电厂等基础设施领域 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领域。二是加快 重大项目建设。着力推动省政府确定的 103个在建重点项目和77个预备重点 项目的建设,争取年内建设投产京福高 速公路福建段一期、后石电厂6号机组、 穆阳溪周宁电站等在建重点项目;加快 建设邵武至三明、龙岩至长汀、长乐国际 机场高速公路、龙岩坑口电厂、南埔电厂 等一批重大项目;实现年内新开工建设 温福、福厦铁路、LNG总体项目、炼化一 体化等预备重点项目。对龙厦、漳潮铁 路、浦南、泉三、宁邵高速公路、以及可 门、宁德、江阴燃煤电厂,莆田、晋江、厦 门燃气电厂、仙游抽水蓄能电站等项目 要加快推进前期工作,力争尽早开工建 设。三是做好项目策划和储备工作。在已 经规划2003~2007年重大项目的基础 上,进一步谋划2007~2020年中长期重 大项目规划。实现对基础设施、三次产业 项目储备一批、滚动一批、建设一批、投 产一批的目标。$$ 产业集聚,推动发展。产业的发展 是支撑海峡西岸经济区繁荣的重要基 石。要以项目为载体,加快推进产业发 展。一是加快三次产业快速、协调发展。 农业方面,重点实施“412”工程,即农业 基础设施体系、农业防灾减灾体系、农 业技术研究与推广体系、农林水产检测 检验四大体系12个工程,进一步提升 农业发展水平;工业方面,做好产业规 划,重点加强福厦沿海电子信息产业制 造、东南沿海汽车、船舶制造和湄洲湾 石化、厦门海沧石化等基地建设。改造 纺织服装、森工、建材等传统优势产业, 促进三明、南平等老工业基地的振兴。 继续搞好福州软件园产业基地三期等 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的规划和建设;第三 产业方面,规划建设福州、厦门现代物 流中心,发展壮大一批物流企业,加快 粮食批发市场规划和建设,完善省级和 区域性农产品流通设施的检验检测和 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商贸发展。二是做 好项目推介工作,认真办好第二届中 国·福建项目成果交易会。让更多企业 和投资者了解项目成果交易平台,促进 供需对接和成果交易,加快项目成果转 化。同时,积极跟踪、落实项目成果转化 情况,及时解决转化过程出现的问题。$$ 深化改革,营造环境。继续深化各 项改革,着力解决影响发展的深层次体 制障碍,为海峡西岸经济区营造良好的 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改革的政策指导。 通过制定总体改革和专项改革实施意 见,明确操作思路,落实改革任务。今年 要加快研究制定和实施我省投资体制 改革方案,进一步改革政府的投资管理 模式,真正落实企业自主决策、自主投 资机制。二是加强改革的统筹协调。在 充分发挥各部门自主推进改革的积极 性、创造性同时,加强改革方案制定和 实施的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做 好改革的协调工作,搞好专项改革方案 之间的衔接。当前主要是加强与各部门 的配合,共同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产权制度改革、农村改革、科技、教育、 文化、卫生等公共服务领域以及社会公 用事业的改革,今年要在一、两项改革 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把握好改革的进度 和力度。深入调查研究,发现问题,提出 有效对策,不断完善改革思路,拓展改 革实践。加强改革经验沟通交流、总结 推广,适时将成熟的做法加以制度化、 法律化。密切关注形势变化,适时调整 改革的力度,把推进改革、促进发展和 维护社会稳定有机结合起来。$$ 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统筹经济、社 会和环境的发展,是增强海峡西岸经济 区发展可持续能力的重要途径。一是做 大做强中心城市,统筹城乡发展。抓紧 研究制定《关于加快构建大城市框架的 若干意见》,着力培育壮大福州、厦门、 泉州三大区域中心城市;重点抓好闽江 口城市组团、厦门湾城市组团、泉州城 市组团的城市联盟工作;加快连城朋口 镇、涵江秋芦镇等6个国家级经济开放 示范镇建设,重点扶持县城和20个中 心小城镇建设。二是推进社会事业建 设。继续推进福州地区大学城、厦大漳 州校区和福建农林大学合并扩建等重 点项目,扩大我省高等教育、职业教育 规模,推进中小学布局结构调整和薄弱 校改造;继续抓好30个市、县疾病预防 控制中心项目建设,进一步完善省市县 三级疾控网络,启动全省79个、建成 50个医疗救治项目,全面推进医疗救 治体系建设,实施60个农村乡镇卫生 院改扩建项目;三是加强生态建设。继 续开展“五江二溪”流域水环境综合整 治,全面推进九龙江流域和闽江上、中 游乡镇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农村沼气工 程建设工作;继续抓好沿海防护林体 系、生态保护林体系、生物多样性保护 工程和城乡绿化工程建设,推进以长汀 县水土流失治理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工 程建设。加强重点资源的开发和保护, 开展重点资源开发利用和规划工作研 究,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和保障程度。$$ 区域产业$$ 先期埋下的“伏笔”$$ 福建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积聚 相当雄厚的经济实力,在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大港口建设方面、培育和壮大支 柱龙头产业方面,尤其在与台湾的经济 合作方面,已先期埋下漂亮的“伏笔”, 从而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提供了 坚实的经济基础和产业准备。$$ 中国社科院发布的《中国城市竞 争力报告No.2》认为,中国正在形成九 大经济区,闽台经济区就是独立于华 南地区和长江下游地区之外的一个。 海峡西岸经济区正是闽台经济区概念 的延伸和扩展。$$ 那么,福建已经为海峡西岸经济 区的崛起做了哪些准备了呢?$$ 一是打好“海峡牌”。充分发挥 福建作为两岸三地联结点的区位优 势,对接台湾。利用海峡两岸先后加入 WTO、闽台海上试点直航和福建沿海 部分地区与金门、马祖、澎湖直接往来 的有利时机,加快拓展闽台之间各层 次合作与交流,使福建成为台湾投资 的重要集聚地。目前福建有6个台商 投资区,在闽落户的台资项目有7700 多项,累计吸引台资超过100亿美元。 台湾中华映管的“华映光电股份有限 公司”1994年落户福州,10年间已经 发展成为总投资约6亿美元的世界最 大的显示器映像管生产基地,跻身全 国外商投资企业500强。1995年创办 的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是台 湾裕隆集团与福建省的合资项目,也 是目前国家正式批准的最大的两岸合 资汽车项目,在全国200多家汽车和 轻型客车生产企业中的排名已上升到 第13位和第2位,以它为中心的东南 汽车城已拥有配套台资企业60多 家。$$ 同时,着力浚通两岸的直接通道, 福建已先后开通了福州、厦门、漳州、 泉州、湄洲岛5个与金门、马祖、澎湖 直接往来的口岸,金门与厦门、马尾与 马祖的往来日益频繁。2004年3月,厦 门航空公司和台湾复兴航空公司签订 “海峡两岸行”活动有关协议,标志着 厦门将继香港和澳门之后,成为海峡 两岸人员往来的第三通道,使两岸三 地50多个城市可以同时提供经过厦 门和金门,往返海峡两岸的空中服务。$$ 二是强化大港口建设,大港口和 其身后的工业区是20世纪中后期开 始世界经济格局中最活跃的地区,福 建目前正在加大港口开发的力度。位 于宁德市的三都澳是中国少有的天然 良港,30万吨巨轮不用候潮,可随时 航行和停泊,目前已成为重点开发的 对象;此外,福州港、湄洲湾、厦门湾、 东山湾都可建设5万至30万吨深水 泊位。到2003年底,厦门港已实现10 万吨级船舶全天候通航,可靠舶8000 箱超大型集装箱货轮。目前在建和筹 建的大型重化工业项目都是依托港区 布点,如湄州湾南岸投资260余亿元 人民币的炼化一体化项目、湄州湾北 岸的液化天然气(LNG)接收站项目和 一期总投资56亿元的可门火电厂等。 根据规划,福建省在2010年前要建成 两个吞吐量达亿吨的大港,全省港口 吞吐量由去年的1.25亿吨上升到3 亿吨。未来要把厦门港建成国际大型 集装箱港,把以罗源湾可门港、兴化湾 江阴港为两翼的福州港建成大宗散杂 货港。$$ 三是实施产业集群战略,重视产 业对接和市场对接。福建省确立了电 子、石化、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以 福州、厦门为基地的电子、机械制造行 业和以湄洲湾两岸为基地的石化行 业,已经或正在形成一个个前后呼应、 上下承接的产业链。做大做强省界经 济协作区,福宁德市主动接受浙江温 州一带的产业辐射,北承长三角的辐 射,去年引进各种项目300多个。漳州 市发挥毗邻广东的优势,加强与汕头 的合作,对接珠三角高新技术产业,合 办各类企业100多家。内陆山区的南 平、三明、宁德等地则发挥资源优势对 接长三角市场,三地的企业家在上海 创建钢材、木材、石材等各类市场50 多个,使闽东的食用菌、石板材、茶叶、 海产品等源源不断地销往上海及沿海 其他市场。去年,全省投资数百亿元、 全长600多公里的同三线(黑龙江省 同江市至海南省三亚市)福建段高速 公路全面贯通,使长三角与珠三角的 高速公路得以连接,同时,10条入闽公 路通道建成;全长290公里的赣(州) 龙(岩)铁路建设进度加快,不久将使 赣南、闽西革命老区同闽南沿海更加 紧密相联,为福建打通第四条出省通 道,形成与京九大动脉的联结;已经立 项的温福铁路(温州到福州)建成后将 形成第五条出省通道;福州至龙岩的 高速公路通车后可由长汀到南昌,进 而打通到江西和湖南的通道。$$ 四是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营造可持续发展的良好环境,福建持 续实施沿海防护林、江河流域生态林、 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绿化和绿色通 道等造林绿化为基础的自然生态保护 工程,取得突出成效,改善了人民群众 的生存环境,增强了可持续发展后劲。 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省森林 覆盖率60.52%,居全国首位;城市绿 化覆盖率达到34.5%,人均公共绿地 面积提高到6.1平方米,分别居全国的 第七和第十位,福州、三明、厦门成为 “国家园林城市”,厦门市荣获“中国人 居环境奖”,泉州市荣获“国际花园城 市”称号;在临海31个县(市、区)的 3324公里海岸线上,沿海防护林覆盖 率达46%;全省国道和省道公路绿化 完成率达82.9%,实现“百里公路百里 绿”、“千里铁路千里林”。$$ 区域探索$$ 统筹与对接$$ 海峡西岸经济区如何实现区域内 的协调发展,与其他经济区域如何对 接,是一大战略性课题。福建的回答 是:必须坚持对内对外开放,实现四个 统筹,三个对接:$$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区域经 济一体化的主体是城市,城市是带动 区域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福建规划 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把城市发展放在 突出地位,提出中心城市发展规划,即 大力发展福州、厦门、泉州三大中心龙 头城市,带动漳州、莆田、宁德等沿海 城市的快速发展和三明、南平、龙岩等 山区城市的腾飞。在规划城市发展中, 明确城市之间产业发展避免雷同,形 成良性的分工协作。同时,颁布实施 《城市社区发展纲要》、《乡镇发展纲 要》,出台《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若干 意见》,统筹城乡发展。$$ ──统筹省内区域协调发展。福 建沿海与山区发展不均衡,从沿海到 山区存在一个自然资源梯度差,从山 区到沿海存在一个经济技术梯度差, 两个相反的梯度差表明经济发展存在 强烈的互补性。福建积极利用这种区 域差异,实施山海协作战略,促进沿海 与山区进行合理产业分工,形成梯度 互补的区域产业链。$$ ──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福 建提出产业集群战略,确立了电子、 石化、机械制造三大支柱产业,以福 州、厦门为基地的电子、机械制造行 业和以湄洲湾两岸为基地的石化行 业,已经或正在形成一个个前后呼 应、上下承接的产业链。同时,实施项 目带动战略,这里的“项目”不仅指经 济项目,也指科教文卫、社会就业、社 会保障、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 设等社会发展项目,一个个项目的建 设将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记者了 解到,今年福建共安排在建的重点建 设项目43个,总投资规模达537亿 元。在社会发展项目方面,比如就有 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为主旨的“五个 一工程”项目。$$ ──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福 建持续实施沿海防护林、江河流域生 态林、生物多样性保护、城乡绿化和绿 色通道等造林绿化为基础的自然生态 保护工程,取得突出成效,改善了人民 群众的生存环境,增强了可持续发展 后劲。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目前,全 省森林覆盖率60.52%,居全国首位;城 市绿化覆盖率达到34.5%,人均公共绿 地面积提高到6.1平方米,分别居全国 的第七和第十位,福州、三明、厦门成 为“国家园林城市”,厦门市荣获“中国 人居环境奖”,泉州市荣获“国际花园 城市”称号;在临海31个县(市、区)的 3324公里海岸线上,沿海防护林覆盖 率达46%;全省国道和省道公路绿化 完成率达82.9%,实现“百里公路百里 绿”、“千里铁路千里林”。$$ 为实现省内区域“四个统筹”发 展,福建注意到一个绕不开的战略性 课题──行政区与经济区整合问题。 “四个统筹”发展需要加速改变长期以 来省内各地级市行政区各自为政追求 自身发展的现状。$$ ──主动对接长三角、珠三角。首 先是基础设施对接。福建省把打通出 闽通道作为战略目标加以实施。去年, 全省投资数百亿元、全长600多公里 的同三线(黑龙江省同江市至海南省 三亚市)福建段高速公路全面贯通,使 长三角与珠三角的高速公路得以连 接,同时,10条入闽公路通道建成;全 长290公里的赣(州)龙(岩)铁路建设 进度加快,不久将使赣南、闽西革命老 区同闽南沿海更加紧密相联。其次是 产业对接、市场对接。一是做大做强省 界经济协作区,福建的宁德市主动接 受浙江温州一带的产业辐射,北承长 三角的辐射,去年引进各种项目300 多个。漳州市发挥毗邻广东的优势,加 强与汕头的合作,对接珠三角高新技 术产业,合办各类企业100多家。内陆 山区的南平、三明、宁德等地则发挥资 源优势对接长三角市场,三地的企业 家在上海创建钢材、木材、石材等各类 市场50多个,使闽东的食用菌、石板 材、茶叶、海产品等源源不断地销往上 海及沿海其他市场。$$ ──积极对接海外区域。一是加 快对外经贸合作。通过举办中国投资 贸易洽谈会、中国(厦门)国际旅游节、 厦门对台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大型经 贸活动,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去年, 福建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按同比口径 增长17.5%。今年福建还将举行世界 闽商大会,加速招商引资工作。二是 充分发挥福建作为两岸三地联结点 的区位优势,对接台湾。利用海峡两 岸先后加入WTO、闽台海上试点直航 和福建沿海部分地区与金门、马祖、 澎湖直接往来的有利时机,加快拓展 闽台之间各层次合作与交流,使福建 成为台湾投资的重要集聚地。目前, 福建累计批准设立的台资项目达 7600多家,台湾在闽投资实际到资额 已达100多亿美元。$$ 区域观察$$ 优势何在$$ 一个新的区域经济的概念──海 峡西岸经济区,正在被确认;这个新的 经济区域内的一系列变革,正在迅速启 动。在今年年初召开的福建省十届人大 二次会议上,时任福建省委副书记、省 长卢展工提出了福建建设海峡西岸经 济区的战略部署。这概念,这变革,传递 出一个非常有力的信息:在近些年与周 边省份竞争力差距拉大的形势下,福建 将改变过去20多年主要着眼于本省行 政区划内经济建设的“行政区自我崛 起”的发展路线,致力于走以省际区域 对接和区域整合为内容的“经济区战略 崛起”的发展路线。福建寻求崛起的这 一新举措,是对自身发展之“真”的认识 更加科学化,将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和 祖国统一大业产生深远影响。$$ 经济区一般是指以地缘关系为基 础,超越行政区划,区域内具有很强集 聚性,资源、产业链、市场实现合理整合 和分工,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经济地 域。规划中的海峡西岸经济区大致是指 台湾海峡西岸的以福建为核心区的台 湾海峡海域与陆地。$$ 从区位地理特征看,这个经济区地 处东南沿海,有漫长的海岸线,众多的 深水良港,具有地理意义上的开放特 质,具有对外开放的前沿优势;同时处 于国内两大发达区域长三角和珠三角 的结合部,是连接两大三角洲的沿海陆 上通道的必经之地。$$ 从经济条件看,福建是一个3400 万人口的省份,经济总量居全国第11 位,人均CDP居全国第7位。厦门与世 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往 来联系。去年,全省外贸进出口累计完 成35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4%。这 个经济区已稳定聚集一定规模的人流、 物流和信息流。$$ 从辐射效应看,这个经济区是我国 改革开放的前沿。以“开辟国际资本进 入中国的窗口,架设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的桥梁”为办会宗旨的中国投资贸易洽 谈会1997年选址厦门,其后每年在厦 门举办一届,使厦门特区成了中国与世 界联系的重要桥梁。福建还形成了东有 闽浙赣皖13地市协作区,南有以厦门 市为龙头的闽粤赣13地市经济协作 区,西有闽粤赣边区经济技术协作区, 北有闽浙赣皖九方经济区,中有以福州 市为中心的闽浙赣皖福州经济协作 区。$$ 从战略地位看,这个经济区与台湾 隔海相望,成为推进两岸统一大业的关 键地带。$$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客观存在。 但科学地认识到这一客观存在,福建经 历了较长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福建 发展思路虽然较清晰,但更多地局限于 建设自身,比如,20世纪80年代初提出 “大念山海经,建设八大基地”;90年代 初期提出“沿海、山区一盘棋发展”; 1995年提出“建设海峡西岸繁荣带”,主 要指闽东南沿海地区;进入新世纪,提 出构建“三条战略通道”的战略构想,对 省内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做出战略部署。 由于没有把福建放到世界区域经济一 体化深入发展的新时空背景下去认识, 没有把福建放到与长三角、珠三角区域 对接的意义上去认识,自身发展战略定 位一直未能明确,结果带来近些年发展 与周边差距拉大了。$$ 福建这次重新审视自身战略定位, 把海峡两岸繁荣带上升到海峡西岸经 济区规划发展,不仅是“繁荣带”到“经济 区”的名词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内涵 的发展。福建发展路线的转变,体现了 对经济区的客观性的科学认识,体现了 对自身区域在全国经济格局中所处位 置认识的深化,体现了发挥对台优势意 识的深化。这传递出一个强有力的信 息:福建将全方位地融入到国内外区域 一体化中,开始把区域化作为经济增长 的推动力,把它的崛起作为促进国内区 域经济一体化的一部分,作为促进祖国 统一大业的一部分。$$ $T(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本报驻福建记者站提供)$E

3 0
推荐内容
Rss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