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资源库!
全部 学位论文 会议论文 图书 期刊 报纸
高级检索
检索结果相关分组
相关搜索词
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作者: 孙静 来源: 河北经贸大学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财政分权 地方公共产品 财政支出 转移支付
描述:的有效性,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为我国30多年来社会政治经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而就业、医疗、社保等民生任务能否顺利完成,重在这方面的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能否有效供给。本文旨在财政分权体制背景下研究中国转型过程中地方公共产品的供给问题。随着1994年“分税制”改革的完成,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也沿着“分税制”的思想逐步完善,形成了地方各级政府有自主收入的同时肩负财政支出责任的财政模式。财政分权体制对我国发展的利好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由于我国的财政分权体制仍处于动态完善过程中,各地居民既不能充分显示自我的需求偏好,地方政府也不能充分体现居民对地方公共产品的偏好,且现行体制缺乏对地方各级政府有效供给地方公共产品的财政激励,导致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过程中出现很多弊端,例如供给总量迅速上升但供给结构严重扭曲,重经济发展轻民生建设的现象普遍存在,东中西部供给水平严重失衡,城乡间供给差距不断拉大等问题。本文以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的地方公共品供给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税制以来的财政数据,具体分析探讨地方财政分权体制下地方公共品在供给总量和结构及区域间分配上存在问题,继而从外部环境、财政激励和体制设计等方面对现有的财政分权体制在地方公共产品供给上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再结合面板数据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并针对制约因素和分析结论提出了改善我国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现状的建议。
我国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分析与对策研究
作者: 杨小芬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公共服务 均等化 效应分析
描述:必须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然而,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的现状表明,我国地区间经济发展差距和财政能力差异仍然比较大,财政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还有待进一步发挥。因而研究我国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在横向财力均等化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而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其均等化效应,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梳理国内外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主要理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先引入公共财政和福利经济学等相关理论论证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在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面的必要性。结合地区间政府财政收入和支出水平的差异对转移支付的横向财力均等化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影响财政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发挥的因素进行深入剖析。最后借鉴国外转移支付先进经验,提出了提升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总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论,包括选题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综述、研究方法和内容以及论文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二部分是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理论分析。这部分首先对转移支付的内容和目标体系进行了相关的介绍,转移支付的核心目标是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要以地区间政府财政能力的均等化为基础,因而本文中转移支付的均等化就被界定为转移支付后地区间财政能力的均等化。接着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实现转移支付均等化的理论依据。公共财政理论从财政的“公共性”角度说明政府应该为社会提供人人可及的大致均等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理论认为社会产品分配的均衡与否直接影响到社会总福利。因而得出结论,为增进社会总福利,政府有必要采取相应的财政措施将社会资源在不同群体间进行均衡分配;新公共服务理论强调政府职能由掌舵到服务的转变,同时强调政府服务的公共性,即以公众需求为导向,以为公众服务为基本宗旨,在保障社会民主的基础上,以提供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为最终目的;公平与正义理论认为平等自由和机会均等构成社会的基本框架,因而每个人享受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和服务的机会也应该是均等的;财政分权理论认为地方政府在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更具有信息优势,因而在地方财力短缺的情况下,提升转移支付的横向均等化效应就尤为重要。第三部分是对我国目前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这部分主要利用相关计量模型和相关统计指标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总体效应以及各个分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进行衡量和对比分析,发现我国转移支付发挥了一定的横向财力均等化作用,但均等化作用非常有限。其中,税收返还的均等化效应最弱甚至具有逆均等化效应,财力性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最强,专项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应居于二者之间。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有限的原因既涉及其制度设计和运行方面的问题,也与我国政府间财力事权关系划分不清晰不无关系,更与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导向息息相关。第四部分是国外转移支付的经验与启示,本部分主要介绍了澳大利亚、德国、美国和日本关于转移支付制度的成功经验,通过总结得出了可以借鉴的经验。第五部分是提升我国转移支付均等化效应的对策建议。本部分提出了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提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构想,内容涵盖转移支付制度本身的完善和配套机制的完善两个方面。一方面,完善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设计和运行机制,最主要的就是优化转移支付的形式,一是取消不具有均等化效应的税收返还,将其并入一般性转移支付在地区间均衡分配;二是完善均等化效应较强的一般性转移支付,加大其占整个转移支付的比重;三是规范专项转移支付,促进其均等化效果的进一步发挥。同时,合理规划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方向和领域,使其更多地向中西部地区和基础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另一方面,完善相应的配套机制,这方面我们应该借鉴国外转移支付制度的先进经验,可以从合理划分政府责任支出范围,加强转移支付的法制建设和监督管理方面着手,保证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顺利和有效实施,保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进一步实现。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作者: 王付雪 来源: 江西财经大学 年份:2013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公共产品 地方财政体制 转移支付 政府层级
描述:原则,结合本地情况,实施了对下级政府的分税制管理体制。随着经济发展和财税体制的不断深化改革,省以下财政体制问题逐步凸显出来,以分权为基础的分税制体制与事权划分出现了背离格局,“事权下移,财权上移”的问题日益突出,基层财政困难程度不断加大。这些问题都是由于财政分权不规范、分税制改革不够彻底所造成的。随着地方经济总量不断增长,我国地方政府支出在地方公共品和公共服务供给中的比例也在与日俱增,目前,地方政府收支分别占全国财政总收支的50%和80%;再者,随着人们文化素质的提高,居民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就会越来越多,地方政府的公共支出也会不断增加。因此不断完善和规范地方财政体制就显得十分迫切和必要。规范和实施彻底的财政分权完善中央和地方以及地方各级政府间的财政体制,最终实现财权事权相统一、收入支出职责相匹配、逐渐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我国现行的财政体制,通过描述地方政府间财权、收入和事权、支出职责以及政府转移支付的现状,借鉴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分税制经验,运用财政分权理论、分税制理论,以地方收支现状为切入点,对我国现行地方政府财政体制进行了剖析,针对地方税制中各个部分出现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本文基于前人的研究,分析省地财政分权体制困局,提出通过“省直管县”“扩市强县并举”“乡财县管”逐步减少地方政府层级,明晰各级地方政府事权、合理规划配置相适应的财权,实现地方政府收入支出均衡协调,以解决当前的地方财政困局,辅之以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最终实现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的目标。本文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导论。本部分主要介绍文章的研究背景和意义,并对中外关于地方财政体制和财政分权的研究进行了梳理和综述。目前大部分专家学者普遍认为,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应继续进行规范性的分税制深化改革,以弥补94年分税制改革遗留下来的省级及以下地方政府间不规范的财政体制。国内学者大多认为我国现在财政体制中存在财政层级过多,与世界多数大国现行的三级政府管理体制和三级财政体制相比,缺乏效率,应降低财政层级,取消“市管县”实行“县市”同级,不断促进政府管理体制“扁平化”。在对事权和财权的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我国应逐步实现税制与国际接轨,开征物业税、资源税、遗产税,增加地方政府主体税种,增加地方规范性财源,逐步减少不规范的非税收入;再者应合理划分地方政府间事权,改变现在各级政府相互交错的职责划分现状,明晰各级事权,促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对于转移支付,学者也一直认为应不断法制化,规范化,以提高透明度。最后,提出了本文研究的创新和不足之处。第二部分,地方财政体制现状的分析。本部分主要对我国现行分税制的由来、现状进行了论述和分析。介绍了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主要经历的改革阶段,阐述了地方政府收支出的规模和构成,提出了制度中存在的不妥之处,为政策建议部分提供论证依据;同时还列举分析了浙江、江西两个迥然不同的分税制结构进行了对比分析;最后分析了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的主要做法及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地方财政体制的国际比较。本部分主要通过介绍美国、德国、日本等实行分税制比较规范的发达国家的地方税制,借鉴联邦制美德和单一制日本中央各级政府的事权、支出职责和财权、收入范围的划分经验,并结合我国现状,提出对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完善建议。第四部分,完善地方财政体制的具体建议。本部分主要是针对我国现行地方税制出现的问题,通过第二三部分的论述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改革完善建议。
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研究——基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公平的视角
作者: 李晶 来源: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地方公共产品 供给公平
描述:而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公平合理也恰好是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的目标之一。本文的着眼点是基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公平角度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研究,共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背景、意义、创新点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阐述了地方公共产品理论、公平理论和政府间转移支付理论,然后把政府间转移支付作为政策工具引到地方公共产品供给中去,点明政府间转移支付能够实现地方公共产品的公平供给。第三部分选取教育、医疗、基础设施三大典型地方公共产品,通过数据分析了人均供给经费和系列典型指标的巨大差距,反映了我国目前地方公共产品供给的不公平现状;然后运用全国各地区人均财力和标准离差率指标对我国现行政府间转移支付绩效进行分析,并对现行转移支付制度中各种形式与地方公共产品供给公平目标的不适应性进行论证。第四部分借鉴国际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国情,提出了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目前应选择的模式、形式与具体方案设计。该部分对我国现有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进行了修改和补充,并提出了相关的配套改革。
我国农村公路财政投资机制:基于公共产品理论的实证分析
作者: 王明昊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公共产品 农村公路 财政投资 转移支付
描述:为农村重要公共产品的农村公路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意义重大。农村公路是我国公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增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设施。尽管我国农村公路建设取得了较大成绩,但是依然存在很多问题,其中限制农村公路进一步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如何有效的筹集建设资金。本文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兼顾全国发展概况和样本县分析,从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现状出发,以公共产品理论和财政转移支付理论为基础,对我国农村公路的公共产品属性和地方公共产品属性进行了分析,探讨了农村公路的供给主体及主要筹资渠道,对农村公路的财政投资机制进行了研究。主要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一)农村公路具有很低的商品属性和较高的公共产品特性,是典型的农村公共产品,其供给成本不可能通过收费进行补偿。同时由于农村公路建设所需的投入巨大,不可能依靠社会力量和农民自身筹资获取建设资金。因而,农村公路建设的主体必须也应该由政府为主来承担。(二)对我国农村公路现状的分析表明,我国农村公路建设的地区差距非常明显,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公路质量相差甚远。在供给方面,我国农村公路的总量仍然需要提高,但更主要的是在充分考虑地区差距的基础上改善农村公路的质量。(三)县乡政府在农村公路建设方面只有数量很有限的主动投资,绝大多数的农村公路建设资金来源于上级的财政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是各部门的专项转移支付。而我国现行法律规定,县乡政府分别负责各自辖区内的县道、乡道的建设和维护,因此,对相关的财政体制进行完善,合理划分农村公路建设的事权和财权,是保证农村公路建设的资金来源的必要条件。
财政义务教育支出均衡性研究
作者: 刘茜 来源: 武汉大学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义务教育 财政支出 转移支付 均衡
描述:分权理论,对义务教育财政支出作了理论上的阐述,利用1997-2005年的统计数据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支出的总体水平、地区差异、城乡差异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我国义务教育财政制度改革的政策建议。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义务教育具有典型的公共品性质,应该由政府负责供给,鉴于其地方公共产品的性质,大多数国家的义务教育的供给主体是地方政府,但义务教育相对于其他地方公共产品具有更强的收益外溢性,同时由地方政府负责可能会导致义务教育财政格局完全取决于地方财政格局,导致教育服务供应高度不均等,因而义务教育的供给更需要中央政府的调节及转移支付。数据表明,我国财政的义务教育支出仍然偏低,并且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差异巨大;中央政府对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存在着制度不完善、实施不到位、监督不力等诸多问题。给出的政策建议是:加强对财政义务教育支出的法律保障,强化政府预算约束,将义务教育支出责任主体重心上移,完善义务教育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转移支付与地方公共产品均等化
作者: 徐尧 来源: 北大 年份:2008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转移支付 公共产品 均等化
描述: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1、地方医疗卫生支出较少的地方,获得的财力性转移支付和专项转移支付也较少。2、在控制各省转移支付总额的情况下,各地方获得的专项转移支付越多,越能促进公共产品的供给。同时
蒂博特理论与财政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创新
作者: 李周清 来源: 甘肃农业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期刊 关键词: 蒂博特理论 转移支付 财政均等化 财力差异
描述:分税制改革以来,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地区经济协调发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由于q存在地区间财政能力差异,通过考察现行转移支付的运行效应,发现地区经济差距有扩大趋势。不断完善和创新的均等化转移支付制度是“用脚投票”理论论证的有效提供地方公共产品的有力保证。
政府间转移支付的“粘蝇纸”效应研究
作者: 苏小迪 来源: 边疆经济与文化 年份:2014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期刊 关键词: 转移支付 粘蝇纸效应 政府支出
描述:内学者证明,中国转移支付也存在着粘蝇纸效应。
地方财政理论分析与体制重塑
作者: 李尔恭 来源: 东北财经大学 年份:2006 所属分类: 特色书籍 - 学位论文 关键词: 地方财政 财政体制 公共产品 转移支付 债务风险
描述:支撑作用。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财政的理财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加强,但仍然存在着各级政府间事权界定不清晰、地方税体系不够健全、省以下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不完善、县乡财政困难、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日益显现等一系列问题。从战略高度讲,地方财政体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不仅影响到基层政权的建设,而且还会影响到整个国家财政的稳定与经济社会的总体发展。在此背景下,本论文以地方财政体制为研究内容,从阐释地方财政相关理论和运行机理人手,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地方财政体制进行比较研究,并在分析我国地方财政的发展沿革与现状的基础上,探讨深化我国地方财政体制改革总体思路与具体措施。 本文除导论外,共分九章,各章的主要内容为: 第一章“财政分权与地方公共产品”。众多经济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财政分权问题进行了理论解释与实证分析。公共产品受益的空间限制性在客观上决定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应在公共产品供给上进行合理分工。其中,地方性公共产品受益范围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主要应由地方政府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作为公共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基础设施、社会服务、文化与传播媒介与社会管理等。 第二章“分级财政体制条件下的地方财政”。各级政府间支出责任划分、税收划分和转移支付问题构成了分级财政体制的基本框架,这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地方政府职能的行使和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按照地域划分,我国的地方财政中存在着城市财政和农村财政这两大系统。中国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差异是比较大的,这同样反映在城市财政和农村财政中。在分级财政体制下,地方政府作为相对独立的经济主体和理财主体,为增强本辖区内的经济实力、提高辖区内的社会经济福利,会展开各种形式财政竞争,对经济资源进行争夺。 第三章“地方财政体制的国际比较”。本章从地方财政支出、地方税收制度和地方转移支付制度三个方面对地方财政体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在财政支出方面,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属于相对分权型,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自主权较大;法国和英国等国属于相对集权型国家,在财力分配上,中央财政的集中程度较高;日本是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国家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中央政府既集中了一定的权限,地方政府又具有相当的自主权。从税收划分来看,目前各国的普遍做法是按税种划分各级财政收入,分设中央税、地方税,有的国家还设有中央地方共享税。由于各国财政管理权限的集中程度不同,其地方税收制度也不尽相同:美国实行的是高度分权的地方税收制度;法国实行高度集权的地方税收制度;德国实行相对集权的地方税收制度;日本则实行适度分权的地方税收制度。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一国财政体制的公平性和运行效率发挥着重要作用。各国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在内涵、方式和效应诸方面也都有其独特的特征。 第四章“我国地方财政体制的演进与现状分析”。从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发展可以看出,财政体制的地位日益重要,财权在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之间的配置由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再向中央与地方分权发展。历史经验表明财权过分分散或过度集中都有弊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来,为了适应各阶段政治经济形势的发展,财政体制进行了多次改革,大体上经历了由建国初期的高度集中统一,逐步过渡到不同程度的统一领导、分级管理体制,然后在改革开放后逐步确定起分级财政的改革目标模式。地方财政体制不断发展和完善,为我国农业基础地位的巩固、工业化的进展、地方各项社会事业的繁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何结合本地实际,进一步调整和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优化区域内财力分配,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仍然是目前乃至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公共财政改革中面临的重大课题。 第五章“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与总体思路”。深化地方财政体制改革,不仅是完善和规范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重要内容,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客观要求,地方财政体制的改革和完善不论从当前还是从长远来看都意义重大。根据公共财政改革的要求,完善地方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目标应设定为:充分发挥地方政府职能作用,建立并完善公共财政框架和财政运行机制,推动实施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实现财政与经济社会共同发展,提高财政基本保障能力和支持经济社会事业发展的能力。我国省以下财政体制的框架的过渡色彩较为浓重,合理化程度和规范性都不高。从近期看,需要采取多种措施缓解基层财政困难和调动基层政府合理发展经济、精简机构、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从中长期目标来看,则需对整个分税制财政体制进行系统化地调整、改进和规范。 第六章“地方财政级次设计与财政支出划分”。我国目前过多的政府财政级次成为规范各级地方财政关系的障碍。为提高财政效率,可以考虑适当减少地方政府的行政级次,从而建立“中央财政一省级财政一市(县)财政”三级财政级次,并以县级财政为重点完善的级次。科学、合理地界定地方各级政府间的事权与支出的范围,是地方财政体制有效运行的基本前提。应遵循受益原则、规模原则、直接原则、效率原则、公平原则、明确原则,对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与支出进行合理划分。 第七章“健全地方财政收入制度”。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之后,我国地方财政收入虽然增长较快,但现行地方财政收入制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地方税主体税种缺位,税种设置不够规范;税收权限过于统一,地方几乎没有税收立法权;省以下各级政府税收划分不尽合理;地方非税收入的规模膨胀、管理混乱等。为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改革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不断优化地方税体系:赋予地方政府适度的税收权限,合理确定地方税主体税种,在各级地方政府间合理划分税种等。此外,对现行地方政府非税收入应以资金的不同性质、特点,分别采取不同措施加以规范,建立以税收为主、收费为辅能够覆盖全部经济活动的政府收入体系,提高政府资金分配与运作的规范性、合理性和资金使用效益,理顺相关的分配关系和社会经济关系。 第八章“完善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改革开放后的财政改革对地方财政运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使得转移支付制度在地方财政体制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我国现阶段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的政策目标主要包括:弥补纵向财政缺口;弥补横向财政缺口;矫正辖区间外溢。分税制改革以来,我国大部分省份先后建立了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对地区经济的发展和基层政权的建设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在实践运行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应采取以下政策措施对其进行完善:明确地方转移支付制度的主体框架;增加地方转移支付规模;调整转移支付项目结构;采取以公式化为基础的转移支付测算模式;建立健全地方政府转移支付管理机构;加快地方转移支付制度方面的法规建设;建立可靠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决策数据库。 第九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及其化解”。目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过程中的政府债务风险问题已经逐步显现,如不积极进行防范与化解,将会严重威胁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表现在规模风险、结构风险、效率风险和外在风险,并具有区域性、层次性、复杂性、传递性和潜伏性等特点。我国当前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因主要源于经济体制、财政体制和债务管理等方面。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一方面需要切实转变地方政府职能,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社会保障体制改革、金融体制改革等多项经济改革,另一方面,还需要加快地方经济发展速度,优化地方财政收支结构,强化地方政府债务管理。
Rss订阅